炎夏防暑更要防中风

2017-09-06 14:10吕荣华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风缺血性人体

吕荣华

最近天气炎热,69岁的王大爷半夜热得出大汗,他醒来上厕所,竟昏倒在卫生间。老伴以为是中暑了,赶紧找人把王大爷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其体温38℃,神志不清,喊他能答应,但不能回答问题,脸偏向一侧,一侧肢体僵硬,诊断为“缺血性脑中风”,俗称“热中风”,并非中暑。经抢救后第二天醒来,表现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活,出现偏瘫。

炎夏为何脑中风频发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通常认为多发于冬天,但专家提醒,中风在夏天也很容易发作。有统计表明,夏季中风的比例高于冬天。冬季中风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脑中风”,而夏季中风则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中风”。

临床上还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不少患者夏日发生中风与使用空调不当有关。人体从低温进入高温,适应能力相对强一些,由高温进入低温时,其调节能力要弱得多。由于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容易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中风。

夏季中风常“无感觉”

中风的征兆本来就容易被忽视,夏天更会出现“无感觉中风”。忽然感到自己头晕目眩,几秒钟后恢复常态,这可能正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应及早去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中风发生。另外,单眼忽然发黑、哈欠不断、手指麻木、说话吐字不清等也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夏天热中风还有一个征兆:本来天气不太热,却突然感到闷热。据专家介绍,由于中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气温感觉迟钝,故中风发病时往往无感觉,有的人一旦感到闷热,很快就会出现中风症状。另外,如果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也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专家提醒,当气温升至32摄氏度以上时,“无感觉中风”的发病概率大大增加。此时人体汗液大量蒸发,这是通过皮下血液循环比平常高出数倍的血流量来实现的,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小的重负,可致血压升高,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盛夏应该怎样预防脑中风

盛夏到来,高温炎热天气频繁,易发中风的高危人群更要加强防护,尤其要注意“热中风”的突然来袭。

避免贪凉许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凉快,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造成室内外的温差较大。机体为了适应室内、外不同的温度,就要处于不断的调节状态,尤其是中老年人,自身血管的缩张能力开始下降。如果在酷暑下大量出汗,水分快速蒸发后进入温度很低的室内,很容易出现血管痉挛,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差最好在4~6摄氏度之间,这样可以减少机体对温度调节适应的负担。在空调房里停留长时间后也不宜马上出门,最好先关空调,打開门窗,让室内外温差缩小,给身体和血压的变化提供一个缓冲期。使用电扇不可直吹身体,可将扇叶固定,用其吹墙后返回的微风取凉。老弱者取凉最好还是用手摇扇。

洗温水澡夏季洗澡的水温应保持在34~36摄氏度,接近人体温度,这样洗浴后,在水分蒸发的同时使热量有效散发,增加回心血量,人体也会感到更加舒适、凉爽。若用凉水洗澡,表皮受到冷的刺激后毛孔迅速收缩。不但体内的热量不能有效地散发,而且在毛细血管收缩的同时会使大部分在皮下循环的血液固涩在体表,导致血容量下降,流向心、脑血管的血量明显减少,增加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

科学饮水炎夏,许多人喜欢喝冷饮解暑,但如果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冷饮,胃黏膜血管收缩,胃肠道血液流量会减少。此外,冷刺激还使胃肠道蠕动加快,减少了营养物质在肠道中的吸收。此时人体就会进入一种脱水缺氧的状态,血黏度骤升,极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栓塞。老年人对体内缺水反应能力低,若到渴急了才喝水已为时过晚。应采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这是因为人的体液是逐渐消耗的,所以一次喝水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水中毒”,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老弱者活动量较少,体内含水量相对少些,每天补水2 500毫升足矣。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人,夏季饮水以室温下放置的白开水为宜,应减少冷冻饮料的摄入,也不宜喝碳酸饮料。

合理饮食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即使是植物油也不宜过多食用。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混吃。注意补充奶类、豆制品类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钙、磷、钾、镁等,对防治脑中风都能起到良好作用。

留心前兆中风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对这些预兆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诊治,将脑中风消灭在发作之前。(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目、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3)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夏属火、属湿,火助湿生热,人体最易产生烦躁郁闷的情绪。而过度的情绪波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很有可能导致本来就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脑溢血。夏季昼长夜短,要保证睡眠充足,生活起居规律;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善于避开激惹,克服急躁情绪,谨慎防范中风的发生。由于老年人对气温感觉迟钝,如果有高血压、心功能障碍或冠心病的病史,或者突然出现手脚麻木、说话困难、一过性眼前黑蒙或视物不清、行走困难或无缘无故地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时,要立刻到医院检查,以防不测。

谨慎用药有些药物使用不当亦可导致中风,这些人群应引起注意。(1)降压类药物:夏季人体血压不大稳定,有的高血压病患者治病心切,大量服用降压药物,从而导致血压骤然大幅度下降,影响了大脑的血液供应,使大脑的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脑中风。(2)利尿类药物:患者长期大量应用利尿药,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则会造成体内失水过多,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增高、血流变慢,易形成血栓,引起脑中风。(3)解热镇痛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会使人大量出汗,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机体缺水严重,血液浓缩,易诱发血栓形成。

猜你喜欢
中风缺血性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