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下的古典文学翻译

2017-09-05 07:49蔡婷婷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译英目的论异化

蔡婷婷

【摘 要】因国际交流的加深,对于涉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人们开始期待更加接近源语的表达,翻译需求呈多样性发展。该领域归化的运用将逐步减少,异化原理将成为主流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过度追求异化的过程中,目的论理论容易被忽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翻译需求仍应作为翻译的最终目标,可合理使用增补译,零翻译、为译文加注等翻译技巧得以达成。

【关键词】中译英/日;异化;目的论;增补译;零翻译译注

引言

“一带一路”,孔子学院这类的经济、文化战略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步突显。政界、商界、学界都普遍对于我国古典文学显现出兴趣,使得源语为中文的古典文学口译、笔译受到关注。如何能够针对不同服务需求,提供更适合当代人聆听/阅读习惯的古典文学译本,是迫切需解决的课题。

老子的《道德经》尚节文、重思辨,启人心,但同时也因其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内涵的丰富性,解读的多样性给口笔译翻译者在实际工作中带来困难。本文主要试以《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例,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涉及古典文学的翻译方法。

一、《道德经》日英翻译历史及译本现状

《道德经》日译本历史由来已久,以更接近历史原貌的精准理解著称。英文译著虽為后起之秀(最早的已知版本出版于1868年,苏格兰传教士 John Chalmers译),但以量胜之(已逾百种),二者都对其尝试了不同的解读。就如“一千个读者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据维基百科统计,不论日译版本的话,单就西方语言译本来说,《道德经》就有多达250多种不同解读。

足足几百余种的翻译版本,对于实际的翻译工作者来讲,岂非福音?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原因有二。首先,有效译本凤毛麟角。一方面,中日语言间虽因差别较小,有些译本用近似古日语的语法轻松转译,然而这么做的问题在于目标文本(TT)跟源文本(ST)相比,用词、语法都过于近似,因而未实际起到交流、领会的目的。另一方面,英译本因宗教及语言所占的强势地位,翻译策略方面,历史上一贯采用归化居多。除少数中国学者的英文译著外,大量目标语(TL)为英文的译者或带有传教目的,或凭借非学术角度,加入宗教色彩或个人色彩浓烈的理解,大大削弱了源语(SL)的原意,不具备实际参考价值。其次,哪怕找到了有效译本,是否直接拿来使用就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也要画一个问号。

二、解决源文本三大问题的方法

源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内涵的丰富性,解读的多样性不仅是《道德经》翻译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其他古典文学翻译所面临的一个共通问题,因此研究《道德经》的翻译难点,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补译法(Amplification)

译文的完整,除了其浮于表面的词义,句义以外,还包括译文的语法信息甚至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要想在异化理论下紧紧锁住源语语言文化的原汁原味,重视在语义学(Semantics)中提到的七种词面意义,尤其是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与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至关重要,因为二者跟一个词的文化内涵常常密切相关。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译者可试图在译文中再现出源语使用者对词的联想意义和搭配意义,而不是利用归化原理有意规避问题,只让受众接触习而为常的母语词联想及搭配意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重现译文的真正完整。

1.1 一般意义词的增补译实例

【增补语境】

例如:一个英国演讲者说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 cricket.如果翻译为“像吃饭一样重要”,那么这显然剥夺了听众或读者体会源语词联想意义的乐趣。这么做虽然可以使目标语句更加自然,而且同样表达了“重要”这个意思,但译文却不是完整的;直接翻译成“像板球比赛一样重要”又略显突兀,遂不妨采用补译的方法补足语境,译为“用我们英国人的话说:(这件事)就像看板球比赛一样重要”。

1.2《道德经》为素材的增补译实例

【增补语法结构】

古文翻译的首要难点便是其语法结构与现代语言的明显差别,这种差别往往会造成理解的困难。

[原文]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节选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林语堂译本]…to consider what is small as great, and a few as many;and to recompense injury with kindness.

[解析] 前半句话中,“大”、“多”为动词,而“小”、“少”为名词,构成了两个动宾词组的并列结构。林的译本将其处理为祈使句,这样做不仅使该句的意义确定下来,而且补译动词to consider之后,语法结构也与原文相仿,基本达到文本对等。

而一般的英译本或日译本,都容易出现意思虽与原文保持一致,但却有意无意忽略所携带语法信息的问题。举例如下:

中译英 [许渊冲译本]: Big or small, more or less, …

中译日 [蜂屋邦夫译注本]: 小いものを大きいものとして扱い、少ないものを大きいものとして扱う。

2.零翻译(Zero translation)

至于解决源文本内涵的丰富性问题,零翻译技巧不失为一良策。它能够将译文听众或“读者带入到源语语言文化去理解译文” (罗国青,2005:89),理解到的内涵更加丰富。

从零翻译的类别上谈,绝对零翻译,即移译 (transference),对少数东亚语言如日语,非常适用。然而,对于大多数西方语言来说,移译法不甚现实。因为汉字本属于非拼音文字,移译过程中必造成理解认知上的不对等。故这里仅探讨中译英相对零翻译概念,即音译 (transliteration) 在古典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

2.1 一般意义词的音译实例

跟生活息息相关的词,因为看得见摸得着,使用音译法非常合适,可行性较高。譬如:饮食方面的“maotai(茅台)”、“wanton (馄饨)”,服饰方面的“qipao (旗袍)”、“magua(马褂)”,乐器方面的“pipa (琵琶)”、“zheng (筝)”及武术方面的“taiji (太极)”、“kongfu (功夫)”等。

2.2 《道德经》为素材的音译实例

那么《道德经》翻译也使用音译法能否起到同样的效果呢?因本书属于哲学范畴,所涉及概念常比较抽象。单纯地只用音译技巧,若把全书出现次数较频繁的“道”译为“Tao”或者“Dao”(目前较普遍的一种译法),原文的中国文化特色的确是保留了,但所指不明。总体来说,翻译效果远不如一般意义词的音译那么理想。

3.加注释(Explanatory note)

3.1 一般意义词的加注释实例

这里所提到的注释,特指为汉字注音(包括声调)或给那些利用音译法译出的英文词注汉字(包括标准拼音), 以上注释有助于读者的自主学习。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机器翻译)技术也愈加发达。虽然这不意味着成句翻译时,机器可以完全取代人类,但是如果只是词语方面各语种间转换的这个方面,机器翻译有很强的优势,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所谓译者,就是为了各语种人群间更好地沟通理解而存在的。如有了上述类别的注释信息,电子版的译本在客户用户端上可以轻松转译为自己的母语,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增进理解。

3.2 《道德经》为素材的加注释实例

以习近平2014年4月1日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内容节选及口译文本为例。

[原文]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翻译] He who wants to accomplish a big and difficult undertaking should startwith easier things first and make sure that all details are attended to.

[解析] 从习近平当时的演讲全文来看,这句引用是在向欧洲介绍中国目前的五个特点时说到的,这是当中最后一点,想要说明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希望欧洲社会不要以静态的眼光看中国。引文的前一句话是“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从中看出,这是带有强烈政治意图(需求1)的引用,跟老子实际想要阐述的大小,难易、伟大与琐细之间的辩证关系迥然不同。只要多揣摩几遍源文本,不难体会到老子的用意。请看这两版译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译英 [林语堂译本]: All difficult things in the world are sure to arise from a previous state in which they were easy, and all great things from one in which they were small.

中譯日 [蜂屋邦夫译注本]:世の中の難しい物事はかならず易しいことから起こり、世の中の大きな物事はかならず些細なことから起こるのだ。

因此不等同于学术翻译,如下表。

古典文学(以《道德经》为例)常见的三种服务需求

所需翻译类型 服务对象 需要翻译服务的目的 最主要参考

来源

需求1:政界 口译 中文演讲者、目标语听众 会议需要,以促进国际交流 中文演讲者

需求2:商界 笔译 外商(非中文母语者) 商海谋策,以立足中国市场 源语作者

需求3:学界 笔译 中文学习者 了解文化,以提升语言能力 源语作者

建议这类翻译可添加注释来说明此情况,有的放矢地介绍出见解的多样性。

三,结语

若以目的论考察,1.2增补译实例更能满足需求3:学界的所需,2.2音译法实例本身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与注释法配合使用,非常适合需求2:商界对于文本的研读,而最后3.2添加注释的方法,适合在演讲同传过程中,使用政界领导人语境需要的译本,口译结束后整理文本时添加注释说明更通用的学术译本内容。以目的论为导向,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技巧能使我们更容易克服源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内涵的丰富性,解读的多样性,从而击碎玻璃天花板,走出古典文学翻译的困境。

参考文献:

[1]Lin Yutang.The Wisdom of Laotse[M].New York:Random House,1948.

[2]许渊冲(译).道德经[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70-70;259-261.

[3]蜂屋邦夫.老子[M].东京都:岩波书店株式会社,2015,285-285.

[4]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10-117.

[5]袁宜平.科技术语的零翻译[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10,第3期,13-17.

[6]田利玲.浅议中国特色词的翻译[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18.No.2,47-48.

猜你喜欢
中译英目的论异化
中译英策略与方法(二十)
中译英策略与方法(十八)
中译英策略与方法(十四)
中译英的策略与方法(五)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