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政
摘要:教育改革要求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在众多科目中,德育课程是近年来各方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农村地区,应转变先前对德育科目的忽视,在资源方面予以补充,让其能够更为高效的授课,展现此课程的精髓,让学生有所收获。德育教学社会化是指面向更多的群众,延伸知识的广度并扩展深度,让学生了解到实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转变方式,分析现今的不足并找寻解决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
关键词:德育授课;资源运用;对策
针对现今不扶老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社会现象,可以看出民众的思想品质亟待提高,应转变现今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鉴于此,在农村学校加大德育课程的资源配置,让学生获取知识,在今后成长中形成良好品质,养成正确行为规范,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学校配备优秀资源,在师资力量及资金补助等方面投入力度,教师转变思维意识,解决存在问题,更好的完成授课任务。
一、目前德育资源运用存在的不足
1、忽视学生主体性。随着高科技的持续发展,教师授课方式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粉笔书写到现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看到这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进步,既减轻教师的课堂时间,给予更多时间授课又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但多媒体的过多使用出现了弊端。教师授课时过多的注重课件的制作情况,反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农村地区科技产品普及度较低,学生对多媒体这类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课堂中对课件的关注过高。因此,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适时运用多媒体。但并非不能使用。教师应适时使用,课上多与学生沟通。
2、缺乏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授课时已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1]。课程讲解的内容照本宣读,缺乏与实际的结合。德育课程偏向于生活,单凭教材的讲解无法实现知识运用的最大化。如介绍道德规范等内容,教师应通过生活事例向学生讲解知识点,机械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准确理解与记忆,吸收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列举相关事例,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提高学习积极性,利于高质量完成教学。
3、忽视农村有利条件。部分教师抱怨在德育课程中实践科目无法开展,原因是缺乏实践的资源。但基于农村地区来说,此种说法便过于牵强。农村地区地理条件、环境氛围很适合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不应忽视此问题。涉及到实践课程时,依据课程的内容结合德育社区资源,让学生理解知识更为深刻,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增加课程的实用性,让德育课程走进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从关起门来听讲变为打开大门欣赏。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可以真切的领略教材内容,较好的规范自身行为。
二、充分利用德育资源运用的对策
1、重视学生主体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不应被忽视,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适时沟通,倾听其不理解的地方,逐步指导其思路,正确理解课程内容。适时运用多媒体设备,针对德育课程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处理事物的正确思想,促进其良好发展。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某种事物有自己的评价,教师应在课堂中告知某类行为的正确做法,提高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如学习好大一个家课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众多,各族人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创建和谐家园。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找寻少数民族的群众,并且与其交谈沟通,询问生活习惯及各民族的特点与文化,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走访社区,让学生亲身领略到当地民族文化的内涵,同时形成团结民族和谐友好的氛围。通过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完善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整体素养。
2、知识与生活相连。德育课程与其它科目较为不同的一点便是其更注重实用性。德育课程是一门教会学生道理培养健全人格的科目,强调人的心智。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必须以当下社会情况为出发点,针对某些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运用德育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逐步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走向社会时便能够形成健全人格,养成高尚情操。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亦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相关课程内容。
如针对现今社会扶不扶老人的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学习道德内容时,教师可将此现象融入教案中[2]。群众对跌倒的老人漠视,甚至从旁边径直走过不予理会。当今社会事件传播速度快,老人跌倒无人扶的视频较多。农村学生身边虽较少出现此类现象,但应防止其观看视频后影响自我行为。加之小学生在心智发展方面尚处于形成阶段,极易影响学生的心理。针对此类事件教师在授课中应融入社会资源。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聘请相关政府人员讲解社会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中依旧是好人多,各种不道德行为只是少数事件。在讲解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民风民情,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爱老敬老及互相帮助的品格。养成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
3、资源利用最大化。城市的学校在德育实践课方面缺乏有利条件,部分科目无法开展。但在农村地区,便有优势,能够更好的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知识。让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环境中,既减轻学业压力又能够了解祖国山水,全方位学习。如学习认识自然一课。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到附近地区的山水游玩,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带领学生游玩的过程中,讲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告知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调乱扔垃圾、肆意践踏草坪的危害,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通过此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认知,对家乡的热爱,把德育资源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同时学校应加大在实践课程的费用补贴,教师资源亦应加大,为保障学生安全,实践课时应派多名教师,以此保护学生。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3]。
三、结语
德育课程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教师应在此方面提高注意力。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在德育实践课的开展上有较大的帮助。同时,注重在资金及教师人员方面的配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教师在授课中抛弃错误理念,在注重学生主體性同时培养其正确价值观与道德素养,健全人格完善心智。
参考文献
[1] 蔡柯莹,曾文碧. 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新西部(理论版),2016,09:155+142.
[2] 丁照允. 农村学校德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利用[J]. 现代农业,2013,06:93-94.
[3] 牟宗斌,薛和平. 探索德育社区化构建新模式 营造学生健康成长新环境[J]. 中国农村教育,2013,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