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生
秋收起义过程中,湖南省委和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谋划起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确定起义的所有关键环节和重大抉择,尊重少数、服从多数,真理越辩越明,开创了共产党内会议讨论、民主决策、捍卫真理、开拓创新的典范。
决策秋收起义的沈家大屋会议
当年长沙北郊的沈家大屋,因为毛泽东和湖南省委召开决策部署秋收起义的重要会议而载入史册。
八七会议后,为了加强对秋收起义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改组湖南省委,指定彭公达为新省委书记,派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贯彻中央新政策,领导湖南秋收暴动。
彭公达是原湖南省委农民部部长,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了八七会议。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彭公达,肩负中央重托,于8月11日从武汉潜回白色恐怖下的长沙。8月12日,奉命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也悄悄地搭乘火车回到长沙。
8月16日,彭公达在长沙市北门外沈家大屋主持召开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改组了中共湖南省委。新一届省委由毛泽东、彭公达、易礼容、夏明翰、贺尔康、何资琛、向钧、谢觉哉、毛福轩组成,彭公达任省委书记。此时,全省共产党员5000人,以前数倍于此的党员损失殆尽。
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举行第一次会议,搞完农民土地问题调研的毛泽东,赶到长沙城里参加了沈家大屋会议。
为了统一认识、正确决策,从19日至30日,省委围绕土地问题、军事问题、政权问题、领导问题及起义的区域、时间、宣传口号、组织机构等问题,先后在沈家大屋、朱家花园、苏联驻长领事馆等地多次举行会议,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周密的筹划。根据八七会议决议和中央对秋收起义指示,省委认真分析了马日事变后湖南的革命形势和经济政治状况,从当时的客观情况出发,制定了秋收起义的纲领,努力正确解决起义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沈家大屋会议的主要决策是:一是旗帜鲜明打出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抛弃了沿用的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旗。二是强调发动起义,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还必須有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省委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认为秋收起义必须农民和军事相配合,决定设法调用湘军中同情革命的两个团作暴动的发火药,并组织“工农革命军”,派毛泽东去平、浏农军中当师长。三是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重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四是明确秋收起义要建立工农兵专政的政权。五是决定放弃全面开花的起义计划,改为以长沙为中心,组织包括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岳阳和安源7县在内的起义。六是由各路军事负责人组成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由各县党组织负责人组成中共湖南省委行动委员会,易礼容为书记。彭公达赴武汉向中央报告起义计划;毛泽东到平、浏农军中去当师长,组织前敌委员会;何资琛到岳阳指挥湘北农民起义,并与鄂南联系;夏明翰、李六如到平江发动组织起义。
由于湖南省委和毛泽东具有斗争精神和独立意识,能够因势利导,没有机械教条地遵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指示,而是尽可能从时局和湖南实际出发,力图正确破解秋收起义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为秋收起义的发动和领导作了思想上、政策上、组织上的积极准备,特别是以举共产党的旗帜、建工农革命军、有土地革命方针和苏维埃政权目标而载誉史册。
部署起义的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
箭在弦上,事不宜迟。
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开完会,已是深夜,毛泽东便离开长沙,赶乘次日凌晨的火车前往安源进行起义的军事部署。途经株洲时,会见了株洲区委负责人朱少连、陈永清等人,传达了八七会议和省委会议精神,对株洲的秋收起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朱少连被湖南省委任命为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毛泽东派安源党的干部涂正楚到株洲区委任军事委员,与朱少连共同发动株洲秋收暴动。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具体部署秋收起义。参加会议的有安源市委书记蔡以忱、市委委员宁迪卿、市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杨骏,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兼安福县农军负责人王新亚,醴陵县委书记邓乾元,护送毛泽东到安源的毛泽民等。
毛泽东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改组情况和秋收起义计划,潘心源介绍了浏阳、平江工农义勇队情况,王新亚汇报了宁冈、莲花、安福农民自卫军及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情况。会议期间整顿了安源矿警与工农武装。
会议正式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作为起义的指挥机关,同时决定以驻扎修水、铜鼓的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为基础,将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全师序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特派员毛泽东,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参谋处长陈树华,副官杨立三。全师辖三个团。
会议决定起义队伍分三路,第一团夺取平江县城;第二团夺取萍乡、醴陵县城;第三团夺取浏阳县城。尔后三路会攻长沙城。
安源会议后,毛泽东写信给湖南省委,强调长沙城内的起义必须与前方的军队配合,待起义军逼近长沙时方能实行,不可轻举妄动。9月5日,湖南省委收到毛泽东在安源写的信,立即按照信中提出的长沙暴动要与前方军事行动相配合,否则会失败的指令,抓紧城乡秋收起义的各项部署和准备。
9月6日,毛泽东以中共前敌委员会名义向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个团下达了秋收起义计划与部署。
安源军事会议是秋收起义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也是前敌委员会正式组建后的第一次前委会议,在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始把中国工人运动同农民运动、武装斗争三者紧密结合,确定组建的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前身。
会后,毛泽东赶赴铜鼓,直接指挥第三路工农武装起义。
根据前委书记毛泽东的指示,各起义部队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战前练兵和武器弹药检查等准备工作,赶制了工农革命军军旗和红领带、红臂章,发给部队,唱起了“红色领带系在颈,为革命敢死不顾生”的战歌。
一场革命武装斗争的风暴,即将在湘赣边界霹雳般地掀起。
实施大转兵的文家市前委会议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爆发。
工农革命军的三路人马,分别从各自的驻地出发,朝预定的目标猛扑过去。
应了毛泽东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三路起义部队小胜再败,先后受挫。
第一团在与敌人激战时,收编过来的第四团突然倒戈,从后面袭击一团。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受到前后夹击的第一团不得不在卢德铭的率领下撤往平浏边界,并派人速报前委书记毛泽东。
第二团开始挺顺利,先是攻打萍乡,然后乘火车攻占了醴陵,接着又进占了浏阳。但是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包围下,部队损失了大半才突围出来。
第三团攻占浏阳县白沙、东门市,连战皆捷。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敌人重兵攻击,在激战后也且战且退,向浏阳上坪转移。
同时,配合工农革命军的起义,长沙县及醴陵、平江、株洲、浏阳等地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配合行动,但战果没有达到预期。
9月14日,毛泽东率第三团退至浏阳上坪,当晚召开第三团干部会议,主张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暂时向江西萍乡方向转移,要第一团尽快与第三团会合。并致信中共湖南省委,建议停止执行长沙暴动计划。15日,湖南省委决定停止原定16日晨在长沙举行暴动的计划,暴动延期举行。
三路起义军余部,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会师浏阳县文家市。当时,失败主义和拼命主义的情绪,笼罩着全军上下。
9月19日,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前敌委员会在书记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讨论“向何处去”。
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主张退向湘南山区,先做个“山大王”站住脚再说。师长余洒度打着中央和省委的旗号,主张要先取浏阳,直攻长沙。团长苏先骏则阴阳怪气说:“革命了半天,却革到山上做‘山大王,这叫什么革命?”
毛泽东向大家苦口婆心地分析了形势,认为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转入低潮,敌人的主要力量在中心城市,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因此,要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粤赣边境的农村中去,找个歇脚的地方,同农民相结合,坚持农村斗争,保存、发展革命力量。
毛泽东反复做说服动员工作,得到卢德铭等多数委员的支持,前敌委员会才通过表决认可了毛泽东的意见,最后作出决定:经萍乡退往湘南。
9月20日清晨,工农革命军1500多人集合在里仁学校操场,举行会师大会。总指挥卢德铭亲自整理队伍,前委书记毛泽东向全军讲话。他精辟地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和党面临的任务,阐明了工农革命军的性质,鼓励大家不怕挫折与失败,坚持革命,继续战斗。
毛泽东的讲话,像一盏明灯,为处在危难之中的中国第一支工农革命军指明了方向;如一股清泉,给困惑迷茫的工农革命军将士灌输了前进的力量。这支一千多人的部队,随即向南开拔。
这一走,艰苦卓绝,历经磨难,最后走到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在那里,毛泽东开辟出了一条实行武装割据,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此举意义极其重大,连美国记者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访知这段历史之后,也看得十分透彻,她这样写道:“1927年,毛泽东主义在湖南浏阳县问世。”显然,所谓“毛泽东主义在湖南浏阳县问世”,就是指的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转兵,转败为胜,从而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文家市前委会议,决定转兵,改变了中央原定攻打省会长沙的方针,把仅存的起义武装力量引向进军井冈山、开辟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成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