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强
如今好莱坞电影、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华人形象也日益丰满、正面。然而在19世纪英国人与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一个遥远辽阔的陌生国度,提及中国人很多人不免轻蔑,黄祸论屡被提及,文学作品中也屡见偏见。
1877年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与另外一名作家、诗人布雷特·哈特合作创作过一个剧本《阿辛》,描写的是美国西部一个采金矿区白人之间的纠葛。华人阿辛是个洗衣工,后来被雇为仆人,他身份不明,干活笨拙,老是碍事,经常机械地模仿别人,被人辱骂为“大舌头的蠢蛋”“道德毒瘤”。
美国作家艾特维尔·惠特尼1878年发表过一部小说,讲述了一群中国人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个小镇的故事,小说名为《细长眼:了不起的煽动家;那一天的故事》,书中写中国人吃苦能干、爱好赌博,宗教信仰上也不融于当地宗教,被认为是顽固可恶的异教徒。最后的小说结局是一群白人,在中国农历新年掀起了暴乱,焚烧了唐人街和雇中国人的工厂。
很多欧美文学作品将中国人描述为可怜、卑微的个体,将这些人物背后的中国描绘成庞大、野蛮、虚弱的老旧帝国。中国人的总体形象不佳,很少被描述成正面的甚或强悍的人物角色。但印度籍美国作家多勒的短篇小说集《钟龙的阴影》中,虚构了钟龙这样的唐人街黑社会头头的形象。另一个更为强悍又特别知名的反面中国人形象叫傅满洲,这个人物在美英两国一度比同时期中国最高政治人物还有名。
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1911年在杂志社工作时受命接近华人黑帮头子金先生。他得到灵感创造了傅满洲这一人物,后来他不止一次描述了这个金先生、傅满洲合二为一的形象:“高高的,瘦瘦的,像猫一样不声不响,肩膀高耸,长着莎士比亚的额头,撒旦的脸,脑袋刮得精光,细长的、不乏魅力的眼睛闪着绿光,像猫眼一样。他集东方人的所有残忍、狡猾、智慧于一身,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动一个财力雄厚的政府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1913年之后,罗默的第一部傅满洲小说《神秘的傅满洲博士》在英国出版了,随后又改名为《邪恶的傅满洲博士》在美国出版,均获得巨大成功。罗默总共写了傅满洲系列的长篇小说13部、中篇小说1部、短篇小说3部,拥有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成为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作家之一。相关电台节目、电视剧、电影也随之出现。
罗默笔下的傅满洲是博士,高学历、高智商同时对西方有着刻骨仇恨,一直在追杀仇敌、图谋统治世界,但是运气总是与后来的007电影系列反派人物一样差。傅满洲是强横的,却又缺少西方主流认可的男子汉气概以及人情味、幽默感。这一特点也与当时对华人的歧视是一致的。同时代还有一个著名小说及影视正面人物陈查理,得到美英白人读者、观众的高度认可,但是难以被华人完全接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陈查理身上被描绘了过多的阴柔和矫揉造作。陈查理是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笔下的檀香山地区的华人探长,他身材肥胖但行动敏捷,常常说出中国传统格言,破起案来就是一个神探。比格斯写了6本关于陈查理的小说,小说热卖的同时电影也开拍,截至1949年一共拍摄了47部电影,比傅满洲系列还多。
在日本侵华逐渐加剧的年代,傅满洲系列作品被美国社会弱化,重视中国的作品则受到欢迎。赛珍珠的著名作品《大地》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37年的同名电影《大地》更是受到热捧。《大地》中农民王龙及其妻子阿兰等一家人,从几乎饿死到奋斗成为富裕地主的故事,以及中国人的坚忍、乐观、勤劳,都给美国人乃至西方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部小说及电影,很多西方学者和普通百姓对中国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不过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朝鲜战争的中美兵戎相见,《大地》这样的作品急剧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