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小平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认识

2017-09-04 21:06武晨光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邓小平

摘 要: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理论创新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神,理论创新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理论创新的表现是丰富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构建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路线;理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和精神而创立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实现了创新发展。

一、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中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思想,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制定提供了根本指导。

1848年,在作为无产阶级“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所谓眼前的历史运动即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制度的革命运动。而这一革命运动的真实关系即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科学理论则是对这一现实的反映。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包含了思想是对现实的反映,理论要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也提出了,“要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生产情况来理解事物”他的意思是要从事物本身出发即从事实出发来了解事物,包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同时,恩格斯晚年在一封信中提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里他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不能教条地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时代的变化中发展和推进,表达了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的思想。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在带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党建思想。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持而复杂的问题。”他的意思是要反对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无产阶级革命最先取得胜利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的欧洲地区。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最先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取得了胜利。如果教条地引证马克思当时的论述,就不能解决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当前的实际事实出发,才能灵活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们的纲领》一文中,列宁也提出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他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列宁在《立宪民主党人的胜利和工人政党的任务》中提到,“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所谓一般的原则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要与当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真理是具体地、历史地即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为变化。

二、理论继承:邓小平坚持并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同党内错误路线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开始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后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文化大革命之后,国家百废待兴,党内有的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禁锢人们的思想,有的人则对毛泽东思想,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情绪。这两种倾向都是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极端态度,面对这种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意识到首先要解决思想路线的问题,要恢复和重新确立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8年,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这里,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观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地位。毛泽东正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前进。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指出,“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他把实事求是升华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实事求是的哲学实质。他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历史证明,抛弃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的事业将面临着倒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同样离不开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理论创新:邓小平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构建了其科学理论体系endprint

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围绕实事求是这一核心内容系统阐发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其他方面的内容,使党的思想路线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78年,邓小平在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在肯定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提出要把解放思想也提到突出的位置。他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经,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不仅指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也揭示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只有解放思想,打破束缚人们思想的条条框框,才能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才是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让我们的思想随着客观实际地变化而发展,从客观实际出发去寻求事物本身的本质和规律,这就需要从主观上打破偏见和束缚,从而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如果思想不解放,思想一僵化,就容易形成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广大的干部群众也不敢用新的思想来解决新的问题,必然导致党和国家事业的后退。

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把客观实际当作我们认识规律、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邓小平在总结发展经验时指出,“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我们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以这个实际为基础。邓小平也多次分析指出,毛泽东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原因是他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领导了新民主义革命,而邓小平也是从我国还处于经济文化特别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才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要求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邓小平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身体力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探求实践发展的规律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仅仅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邓小平提出,“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对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根本问题还是我前边讲的那个问题,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指导实践,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人们的认识遵循认识到实践再到新的认识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观点、方法和立场,是毋庸置疑的。而思想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理论就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把实践标准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充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内容在党的思想路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邓小平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经验教训中做出的正确选择,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扫清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在中国现代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全集,第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

武晨光(1993—),男,汉族,山西吕梁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邓小平
邓小平小时候的故事
图说:邓小平在上海的足迹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邓小平传:1904~1974
邓小平让人主动“批邓”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幽默邓小平
邓小平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