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学音乐,怎么样

2017-09-04 13:05吴骏
琴童 2017年8期
关键词:家长音乐学校

吴骏

题记:笔者的孩子就读英国耶胡迪·梅纽因学校6年之后于今夏毕业,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出国留学的个人看法。

一般而言,对于学习欧洲古典音乐并有志从事相关职业的少儿,具备一定的条件的话(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出国学习能带来更多的机会,是理想的选择。

为何要走远

首先,花钱留学,不仅是购买学习机会,也是购买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好环境和好心境。和欧美发达国家比,国内的整体教育环境还需要改进,例如普遍的功利心过重、非良性竞争的社会压力过大、对音乐不够尊重、音乐市场不够诚实等等。一部分学生前往“音乐发达国家”学习仍有很大的必要性。留学后即使回国就业,那段阅历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可以滋养人生。

其次,留学能接触到更浓郁的音乐氛围,更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升。笔者在英国陪伴孩子的时候发现,很多英国私立学校都为音乐成绩优异的孩子减免部分学费;笔者任教的虽然是一所普通的私立学校——不是音乐专业中学,但是校园里几乎每个月都有学生音乐会,形式多样,四重奏、五重奏、大合唱,每次都是新曲目。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都是音乐会压轴。例如一群高中生没有耽误功课和其他事情,就排出了基本完整的莫扎特的《魔笛》,在学校的朱迪·丹奇剧场上演。师生们对这类音乐活动的投入,及其背后的高水平管理,在较长的时间里,国内的中学恐怕无法企及。

什么年龄出国

什么年龄出国,也没有普遍答案,而是看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尤其要考虑经济能力、孩子的整体素质。个人的看法是如果可能,早点出国。因为一般规律是年龄越小,各方面越有可塑性。根据个人观察和一些教育论著,12~16岁的阶段,也就是青春期的早期和中期,是整个人生中智力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在良好的环境里度过,对人的一生会有很大的益处。此后智力也可以增长,但需要特殊的刺激和更艰苦的努力。

早出国就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安排,例如家长去陪读,或者寻找当地的寄宿家庭,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些,高中或大学阶段出国可能是一个更現实的选项。

较晚出去的好处是孩子已经定型,家长比较放心,坏处也是“已经定型”。留学生到了全新的环境,在语言、思维、文化等方面,适应期更长。

语言的适应期

大家都很关心语言的适应期。有一个简便算法,就是把孩子的年龄除以6。例如,一个孩子12岁出国,达到本地孩子的母语水平需要两年。如果18岁出国,达到母语水平需要3年,这时孩子还要应对学术学习,而整个大学只有四五年时间,挑战可想而知。当然,这个“除以6”的算法是一般性的估算。如果提前准备,在出国前外语就接近母语水平,就会较快适应新生活。

去哪里

虽然近年来北美的学历比较受认可,但笔者个人首推欧洲发达国家。因为欧洲是古典乐的大本营,音乐氛围浓厚。氛围不仅包括学校里的师资、表演和交流机会,还包括地方上的文化活动。在一个好氛围里呆上一些年,收获一定很大。其中的妙处,不是走马观花的游玩能够感受到的。

英国有5所少儿专业音乐学校值得推荐。它们是耶胡迪·梅纽因学校、普赛尔学校、契天音乐学校、威尔斯克斯德尔学校、圣玛丽音乐学校。它们都有点“精英化”,申请难度非常大,教育质量有非常好的保证。收获不仅仅是音乐上的,还包括学术等各方面。昂贵的学费(一年学年的学费约合人民币30~40万元)包含了食宿和校内各项学习的费用,并不比国内受教育的成本高太多。

去北美和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很好的选择。美国有3所很棒的寄宿制综合艺术学校,提供大学前的专业音乐培训:爱德怀艺术高中(Idyllwild Arts Academy),因特落肯艺术中心(Interlochen Center for the Arts),胡桃山音乐高中(Walnut Hill School)。入学信息可以访问每所学校的官网获得。去美国还可以就读各所音乐学院的周末课程班,就是每周六去音乐学院学习,平常在普通中小学上学。这种做法适合6~18岁出国的少年儿童。周末课程有时也叫“大学前课程(pre-college course)”,国内有时错误翻译成了“预科”。预科一般指正式就读大学前为期一年的课程。

各种顾虑

要出远门,有顾虑是正常的。除去经济上的原因,一些家长不敢送孩子留学的主要障碍是心理上的:

(1)对异国他乡的恐惧和焦虑;

(2)对亲子长期分离的焦虑。

说远一点,从改革开放算起,我们重新打开国门还不到40年,大部分人对欧美发达国家还缺少充分的了解,出国旅游的“接触面积”也有限,走马观花得到的东西未必真实和全面。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比较小出国,不能管理自己。这是合理的,但也要考虑孩子个人、所去的学校、当地环境等因素,最理想的是在当地找到信得过的、能代行父母职责的监护人。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小时候出国,会不会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这一般是多余的。一个心怀世界的音乐人,会是一个更好的中国公民。欧洲国家和我国的风俗差异较大,但基本的社会原则(做人的要求)还是近似的,例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友爱互助等等,举不胜举。人种、地理位置、风俗的差异,可能造成一种错觉——各国很不一样。其实,作为人类,各种美好的东西,从艺术到道德,相通多于不同。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走远就和自己疏远。这种担心有时有道理,有时也是多余。物理距离远,不一定心理距离就远,何况现在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孩子是一个精神的独立体,原本就不是家长的私人所有物。如果您的孩子具有音乐潜力,把他拴在裤腰带上,或围裙带上,不仅耽误孩子的前程,还是整个社会的损失。如果家长和孩子高度依赖,一辈子死守在一起,那真是两代人共同的噩梦。

决策之前须知未来不可预测

有家长问:“出国就一定成才吗?”这是一个假问题,家长只要问:“在国内就一定能成才?”就会发现,无论在哪里读书,未来都充满变数,无人能够预知。我们只能坦然接受下面的事实:人生没有标准图纸,无法下单定制,我们做出的关于未来的每一个决定,都不能百分之百确保我们得到原先想要的结果。很多事情边做边调整,如果等到有绝对把握才行动,就耽误了。

结 语

是否留学,何时走,去哪里,每个家庭需要依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做选择,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留学最好从小做多方面的准备,例如外语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生活能力、学术能力、文化适应力等。还需要善意提醒的是,出国不是逃避问题的办法。如果您的孩子身上有一些毛病不及时改正,那么,到另一个国家读书也未必开心。只改变环境,不改变大脑的话,问题还在那里,甚至更多。

猜你喜欢
家长音乐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音乐
秋夜的音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