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双创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7-09-04 19:43宋瑞礼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双创政策

宋瑞礼

双创是构成“三大战略”和“三大任务”中重要的战略支点,对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起着重要作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故2014年为“双创概念提出年”。2015年,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为核心,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文件,故2015年为“政策密集出臺年”。2016年以来,双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故2016年为“政策优化调整年”。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标志着双创工作迈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新阶段,故可认为2017年为“纵深发展提升年”。本文从内涵、路径和指标三个维度,对双创进行再认识、再凝练、再提高,以期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准确把握双创内涵

回顾世界历史可以发现,创新创业并不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而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但不同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内涵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次产业革命期间,创新创业解决的是人力向机械动力拐点性跨越问题。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革命解决的是机械动力效率问题。技术向产业进一步延伸解释,即不同时代赋予创新创业不同的经济增长使命。那么,该如何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理解把握双创内涵呢?

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存在三个主要矛盾。一是政策边际效用递减。2011—2016年,单位新增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年均贡献的GDP分别为3.5元、0.6元,较2001—2010年年均水平下降了1元、0.4元。二是投资边际报酬下降。2011—2016年,我国单位新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贡献的GDP为0.9元,较2001—2010年年均水平下降0.7元。三是金融不稳定性增加。2016年,我国总杠杆率已高达237.6%,超出2010年59.8个百分点 ;影子银行资产达人民币64.5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21% 。

上述三个矛盾的总根源,在于我国经济追赶模仿红利趋于结束,而源头创新尚不足以支撑新经济发展。因此,双创的时代内涵就是破解我国创新不足的困境,即通过创新创业政策引导,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潜力,解构落后的生产方式,培植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速发展新兴产业的目的。因此,某种程度上可认为双创是一个转换器,把低效的、闲置的生产要素转化为富有竞争力的新产业。适应大规模化生产、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主抓项目投资的政策体系,逐步转变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生态体系。

二、明晰双创推进路径

科学界定双创的时代内涵之后,接下来要明晰双创工作的推进路径。实事求是讲,作为一项新时期提出的新战略,双创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近几年,各区域、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自身特色在探索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这对于推进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2017年为双创“纵深发展提升年”,故迫切需要加强双创工作的宏观把握和战略部署,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尽快培育出一批新产业经济增长点,破解制约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现实难题。

(一)提高双创工作广度

双创概念提出之初,大家普遍认为我国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华为、海尔等大型企业集团,以及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才能够进行创新创业。上述认知,导致我国双创工作仅局限于小领域、窄范围内进行。但双创工作实践不断深入表明,没有市场主体可以置身于创新创业大潮之外,并且仅依靠部分发达地区、先进企业和几个一流大学,不足以扭转我国总体创新不足的困境。因此,要树立双创领域全覆盖理念,通过“放管服”政策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通过“创响中国”、“双创活动周”等活动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确保创新创业能够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探索研究制定《创新创业优势资源裂变计划》,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头羊,打造符合国情的创新创业梯队,发挥民、企、业、域之间的乘数效应,集众智、汇众力、培众业,以加快催发更多的新技术突破点、激燃更多的新业态闪光点、培育更多的新产业爆发点。

(二)拓展双创工作深度

双创热点主要为商业模式成功案例,这是我国双创明显特征。其主要原因为,商业模式创新相对简单、较容易快速推广,且我国市场需求规模较大。但同时,受制于研发风险大、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体制机制僵化等不利因素制约,我国硬科技创新总体却进展缓慢。需要指出的是,仅依靠商业模式创新不足以支撑实现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因此,要紧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客观需要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瞄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强化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人才支撑,加快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同时,要强化嫁接意识,让旧要素为新要素提供营养,让新要素为旧要素提供出路,降低硬科技创新的风险,缩短硬科技创新的周期。

三、完善双创指标体系

依据政府和社会各界推进双创工作的客观需要,创新创业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实现服务双创形势跟踪分析、支撑各类双创学术研究、客观评价双创环境状况、合理引导双创主体预期等方面功能。与传统宏观经济政策相比,双创缺乏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支持,给双创形势分析、科学评估政策、创新创业生态评价等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急需加强基础统计指标研究,规范双创数据统计渠道、为完善双创指标统计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一)加强基础统计指标研究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产业形态和政策工具创新层出不穷,但现有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明显跟不上经济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创新创业基础统计指标建设滞后。双创既是适应经济新变化的需要,也是政策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创新举措。建议以推进双创工作为抓手,构建以统计部门为主导,发改、工信、工商、财税等政府部门和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研究机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领域的统计理论研究,力争在科研投入、创新人才、创新产出、新型孵化载体等方面研发出一批新统计指标。同时,谋划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新型统计指标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二)规范双创数据统计渠道

双创是新时期提出的新政策举措,故数据统计体系不健全,没有融入正规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官方和民间研究机构、创新创业企业积累了大量与双创相关的数据,但由于缺乏政策配套,导致这些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因此,可探索依靠双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双创统计报表制度,对象包括工信部、财政部等双创部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清科集团等社会知名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增补新的单位。同时,建设双创数据网上直报平台,各机构将本单位的数据按时上报。通过上述制度化的保障措施,力争形成稳定、可持续、高质量的数据来源支撑,成为建设双创统计数据库的“定海神针”。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

猜你喜欢
双创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