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考场作文既要有意义,还要力求有意思。这有意思也就是有文趣。“文趣”是一种诱人的情趣、耐品的韵味,也是一种行文的格调。文趣如磁场,能引发阅卷老师强烈的阅读兴趣。2016年高考,很多考生作文时运用多种方法写出文趣,强化磁性,值得我们借鉴。
一、飞扬文采,流淌雅趣。山东考生《享文化之繁华》一文,将中华文化作为一生之行囊,“乘文化之舟,渡文化沧海”,“共享文化盛宴”。与此立意相呼应,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推敲语言,让读者享受诗意雅致之美。例如文章先以声传情,描绘“丝竹”文化“大餐”:“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在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悠远”“诉说”“弥漫”“叹尽”“轻拢慢捻”等词语,无不透露出高雅之情致;然后,由一句“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开来”转入对国画艺术的诗意描述——“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这里运用“代表人物个性点染”法,凸显了中国画画风多样化的雅趣。转入展示“文学盛宴”后,作者则运用了“大写意”笔法:“既有张若虚的‘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缥缈烂漫……”于是,格调高雅、文采飞扬之风扑面而来!
二、点缀细节,凸显童趣。江苏满分作文《修钟》记叙文物修复师老王指导徒弟修复乾隆帝音乐水法钟的故事。在修复国宝的过程中,作者却两次写到猫,先是写“花猫懒沐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这就是“返老还童”,重拾童趣!文章后来写到老王传授经验,变音乐水法钟的静态美为动态美,又插入一句:“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小花猫,轻轻地笑了。”阅读这样的叙写,千万别以为这是“高考作文低幼化”,相反,这里对猫的描述,童趣中包含着作者的匠心——也许正是猫的“一颦一动”触发了老王“变静为动”的灵感,演变出音乐水法钟发出的“转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般的奇妙音乐……最妙的还在结尾,“国宝级”专家老王居然“骑车下班”,“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后,“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于是,一位“无话处有话说”、技艺超群又童心未泯的“老顽童”活脱脱地走到读者面前。
三、接通地气,传送“俗”趣。这里的“俗”绝不是指“低俗”,而是指有利于交流倾诉的“通俗”,也可以指“民俗”。江苏一位考生拟题《我是我自己》,题目就表达了“追求个性、独立”这一立意,开篇这样写道:“小时候,我总爱追着父母问:我从哪里来?母亲的回答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父亲则说:你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可是,无论我从哪里来,我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我。”你看,“小时候”向爸爸妈妈发问“我从哪里来”,这是很多成年人有过的有趣经历,读着这样的文字,定能引发你往下读的兴趣。果然,文章为了阐述莎士比亚关于“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别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这一比较抽象的论述,叙述了法布尔的一个通俗易懂的实验:
法布尔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爬了一圈又一圈。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就这样,毛毛虫们不停地团团转,直到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法布尔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这么多的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你看,实验是通俗有趣的,毛毛虫的悲惨结局却令人深思。这就是“‘俗中寓深意”,“‘趣中有境界”。
四、娓娓说理,溢出理趣。理趣指“义理情趣,思理情致”,具体表现为在作文时不是板着脸说大话,生硬枯燥地用三段论进行推演,而是将人生哲理巧妙地融于娓娓道来的生活现象之中。上海的一位考生擬题《理性地评价他人的生活》,题目即亮出中心论点,怎样用“理趣”说“理性”,成为文章能高人一筹的关键。作者先指名道姓列举出读者感兴趣并进行了道德谴责的社会现象——“范冰冰拒绝加入扶贫活动,马云拒绝捐款赈灾,年轻人在车上不让座……”,然后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评价中更多的是指责,是谩骂,对当事人没有丝毫的尊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绑架。这世界怎么了?难道人们都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愤慨情绪,忘了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了吗?这样的评价,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久而久之,那些评价者也终将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至此,题目中“理性”的内涵得到初步揭示——“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有最基本的尊重”。接着文章从反面转入正面,运用的还是在娓娓说理中溢出理趣的方法。请欣赏:
陈伟,上海市“十佳残疾青年”获得者,曾经因车祸面目全非。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担心从此不能受到他人带有尊重的评价而被别人称作“怪人”“怪物”,为此,他噩梦不断。可最终当家人、医务人员和朋友融入他的生活,尊重他、鼓励他,帮他完成艰难的康复,评价他是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时,那充满尊重的评价让他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作者边叙边议,“义理情趣,思理情致”寓于其中。当论述进入第二个分论点“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客观、理性”时,作者将一档上海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引入文章,避免了枯燥乏味,文章的“理趣”特色更加鲜明:
以前看过几期《可凡倾听》,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抛开他们已经背负的诸多评价,不戴有色眼镜,从工作、生活、为人等各方面与被采访人沟通,以聊天、对话的形式对被采访者的生活和事业作出客观、理性的评价,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方式。而有些人往往未见其人,未闻其事,就据媒体报导或想当然地对他人的生活进行一面之词的评价;或是人云亦云,不论是非,复制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观点。冯唐的书在发行初期颇受非议,不少人甚至没有看过他的书,就说一个医学博士搞什么文学创作,评价他思绪混乱,没有特定的目标。而当他用冷静、深刻的文字不断触动更多人,展现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时,他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回想那些流言蜚语或不理智的评价,又是多么可笑。是的,盲目的评价一旦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风气,那将会是多么可怕!因此我们应用尊重、理性的目光评价他人的生活。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这些生活的方式和模样不尽相同,生活的好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都为人们所熟悉,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就是“趣”,但有“趣”不等于有“理”,作者深谙此理,所以在行文时不断亮出新理念、新观点,而且辅以精准的分析,于是,“戴有色眼镜”的、“盲目”的、“想当然”的、“不理智”的评价的危害性令人警惕,“理性地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中心论点被人们欣然接受,这就是“理趣”的魅力。
五、行文幽默,洋溢谐趣。考场作文的叙事描写幽默诙谐,能使读者会心一笑,感受到谐趣。谐趣不是离题甚远、生硬附加的插科打诨,而是一种表达题旨的精妙构思,“一笑”之后会让你走进人物内心,感知人物性格。例如江苏一位考生拟题《“无”中生“有”,“短”处见“长”》,开篇点题,引出叙事:“别人无话时我有话,我妈改变自身短缺收获‘长处,这里面都有个性追求啊!”接着文章采用并列式叙事法记叙了三件事,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十分鲜明。请欣赏文中的片段:
我妈是个小个子女人,不穿高跟鞋比我矮了一截。我常常调侃她:“妈,你还会长高吗?”她会愤愤地对我说:“是你长得太快!”但她又总是这样说起我:“嗨,我那丫头,个儿又高,头发剪得老短,男孩似的!”看着她眼角因为笑容而挤在一起的细密皱纹,听着她明贬实褒的语气,我心里会悄然涌起一阵暖意……
妈妈很“任性”。因为脸形偏胖,头发越来越稀疏,我妈的发型总是难以如意。如果换了新发型,我妈一定要我看几眼评价几句。如果我忙着玩电脑或者做作业,她会走到我跟前来,嘴里咕哝:“看嘛看嘛!”我只是粗泛地应和几句:“嗯,好,挺不错。”她会像个小女生一样高兴得笑了又笑,在镜子前摆弄半天,自言自语许久。她看镜子的时候很认真,但总会察觉到脸上新添的皱纹或斑点。当她不再言语的时候,我知道她一定是看到了时间的脚印,于是我便远远地喊道:“老妈,你新烫的头发,真的很显气质喔!”她听到这话总会又回到我身边,很感激地看着我,我也一脸笑容地望著她。嗨,我那“任性”爱美的妈妈!
文中的“妈妈”有着个子矮小、脸形偏胖、头发稀疏的“短处”,但读者听着母女俩所说的“妈,你还会长高吗”“看嘛看嘛”“你新烫的头发,真的很显气质喔”这些活泼俏皮的生活化语言,看到“妈妈”“像个小女生一样高兴得笑了又笑,在镜子前摆弄半天,自言自语许久”,“听到这话总会又回到我身边”这些个性化动作,都会发出会心一笑,被母女俩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动。正是这些充满谐趣的语言,使热爱生活、爱女情深、追求个性、变“短”为“长”的“我妈”的形象本色逼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六、人有我新,亮出奇趣。奇趣是指选材构思另辟蹊径,出奇制胜。海南一位考生拟题《提倡瓷器式的语文学习》,题目中所用比喻就很新奇,再看文章,可发现“奇趣”更浓:将三条学习语文的途径喻为制瓷的三道工序——制坯、上色、煅烧,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间没有优劣,只有不同。把握这三条途径,才能最终成就我们的语文素养”。全文一喻贯串,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在人有我“奇”中营造趣味“磁场”,“迷”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