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雯,你觉得谁是老師指定的‘眼睛?”同桌又来问了。“我不知道呀,还没想好呢。”我勉强应付着她,同桌只好扫兴地离开了。老师才刚离开半天,这就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这是怎么回事儿?一天前,老师告诉我们,她要出差两天,并派一名同学当她的“眼睛”,暗中记录我们的在校表现。我托着下巴,歪着头,思考着:到底谁才是老师的“眼睛”呢?嗯,黄沈铭很有可能。要知道,他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捣蛋鬼。然而,今天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表现特别好,坐得端端正正,上课认真听讲。不是他,还会是谁?
伴随着我的疑问,第二天到了,谁是“眼睛”的话题热度依旧不减。我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眼睛”风波,一早来校,就听说大家都猜测黄沈铭是老师的“眼睛”。可今天的黄沈铭又一如既往地捣蛋了,瞧,他一大早来到学校,又开始大吵大闹,使整个班级如同菜市场一般热闹。上课他总是不停地往后转,下课又坐在座位上傻傻地笑……虽亲耳听到他告诉黄渭淇自己就是老师的“眼睛”,但这不足以说明“眼睛”就是他。
第三天总算到了。老师见我们个个脸上写着大大的问号,笑着说:“其实,根本没什么所谓的‘眼睛。我只是想让大家学会约束自己,管理好自己。不过,大家的表现都很好,让老师很放心。”老师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这次的“眼睛”之谜,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无论老师在与不在都应该一个样,自觉遵守纪律。
老师小语
习作开篇抛出问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中,小作者以时间为序,按照猜测、疑惑和真相大白的发展过程,揭晓了“眼睛”之谜,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想让大家学会约束自己,管理好自己”。
(范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