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窃读记》)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東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遍天下书为侣》)
赏析
第一段文字中有一个表假设的词语“如果”,这是作者在饥饿难耐时的想象,在文中起了对比衬托的作用。对食物和舒适环境的渴望,说明了“我”当时的处境——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但是,这种渴望却也是为能够更好地读书,这就衬托出“我”对读书的渴望才是第一位的。
第二段话作者写得很有条理,而文段当中的“首先”“然后”“还”“最后”这几个词语起了关键作用,具体说明了作者读书的方式——思考写作目的,续编故事,积累所得,与作者共鸣。所以,“一遍又一遍”读那本书便不会感到枯燥、呆板,反而生动得如“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小练笔
你有过怎样难忘的读书经历呢?试着写一写吧?(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