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第一中学 王一雯
传感器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吉林市第一中学 王一雯
当前单片机、多媒体、无线网等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电网的智能化,在电力生产、销售、服务、维护等各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传感器是一种信息采集、传输、转发的电子设备,其可以部署于电网各个节点,实现软硬件运行信息加工和处理。
传感器;智能电网;数据采集;路由转发
随着“互联网+电网”时代的到来,国家电网逐步引入了许多计算机技术,构建了电网运行监控系统、终端抄表管理系统、电费催收管理系统等,这些应用系统提高了互联网的操作管理水平,同时也实现了电网管理的信息化、共享化和智能化。智能电网运行中,传感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设备,比如在智能电网设备入库时,每一个智能电网设备都有一个编码,可以利用RFID、扫描仪等传感器将设备录入到系统中,同时对物品进行分类管理,收储之后可在库存数据库中增加设备关联数量信息,并且生成一个入库单,打印出来反馈给每一个送货人员[1]。建设智能电网时,设备需要分发到各处,此时就可以单击一个出库功能按钮,实现每一类设备的出库操作,库存管理人员分发给客户之后,即可单击出库功能按钮,此时传感器可以记录出库商品编码,减去库存数据库数量,建立一个出库单,输入每一类出库商品的数量,完成出库操作。同时,传感器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统计设备运行数据,针对这些数据进行调研和分析,使用柱状图、折线图等统计周销量、月销量、季度销量,确保智能电网信息服务共享化[2]。
智能电网管理中,系统部署和运行涉及的软硬件资源很多,为此对分布式管理系统进行总结和分析,软硬件资源包括软件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防火墙服务器、Web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终端设备等,这些软硬件资源采用多层次网络,分别是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可以完成高速的智能电网数据转发功能;汇聚层可以完成数据信息路由聚合、流量计算等功能;接入层可以完成智能电网访问控制管理功能,并且可以将不同的设备划分为不同的VLAN,便于对软硬件资源进行分组管理,实现系统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操作。目前这种设计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智能电网数据产生拥塞,保证智能电网健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智能电网可以采用先进的RFID、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实时地采集现场环境信息,包括设备入库、出库和库存量,也可以使用摄像头扫描整个电网现场的人员、终端流量等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物联网、移动网或光纤网络传输到数据层;数据层可以将其保存到各类型的数据库中,同时实现逻辑业务加工和处理,包括设备入库、设备出库、设备库存、电网客户和统计分析等各类型数据信息处理;应用层的服务器包括Web服务器、防火墙服务器等,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解析,将其划分为逻辑业务和数据业务两个关键类别,实现对信息的加工。最后,接入层可以为用户提供系统输入界面,这些界面可以部署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电脑上,以便能够为用户提供信息输入和输出功能,实时地采集这些业务信息,保证智能电网信息共享。
传感器是一种拥有数据采集、传输和执行命令功能的设备,其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感知功能,采集周边环境信息,并且可以通过ZigBee物联网、WiFi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到服务器中。目前,常见的传感器包括两种,一种是终端传感器,其仅仅拥有数据采集、传输、操作功能;另外一种是网关传感器,其不仅具有终端传感器的功能,同时还拥有数据汇聚和转发功能,能够更新、维护路由表,快速地计算和确定数据转发路径,保证数据瞬时转发。终端传感器主要包括七个模块,分别是电源、时钟、LED显示器、射频天线、信号调制、电源管理和感知等功能模块。电源可以为传感器提供动力支撑,确保传感器能够正常稳定工作;时钟可以为数据采集、发送和执行提供脉冲信号,同步网络时钟频率,保证信息发送和接收的实时性;LED显示器可以显示传感器工作状态等信息;射频天线能够完成数据转发和接收,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信号调制可以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调制,实现信号的过滤、放大,完成对视频、图像、文本信息的压缩和还原;感知是传感器最基本的功能,利用各类型的电子化学仪器采集信息;电源管理能够实时统计电源用量,实现电源的节电模式、用电模式管理。终端传感器在机房专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终端传感器节点组成结构
网关传感器节点又被人们称为路由器节点,这些节点集成了先进的路由器功能,形成一个局域网,将这些局域网内采集的信息汇聚到一起,然后将其转发给机房专家监控系统,同时网关传感器也可以接收指令,将其转发给关联的传感器,操作传感器。网关传感器节点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网关传感器节点组成结构
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实时地采集电力网络信息数据,监控网络运行情况,保证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更好地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邱雪松,蔺艳斐,邵苏杰,等.一种面向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的传感器聚合布局构造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37(10):2411-2417.
[2]李哲,韩天剑.无线传感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6(6):288-289.
[3]唐晓璇,郭少勇,亓峰.面向智能电网架空线的传感器故障容忍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38(3):7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