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和建设路径研究
——以杭州为例

2017-09-03 10:11张鲁丹
上海管理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杭州指标

李 俊, 张鲁丹

(浙江工业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

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和建设路径研究
——以杭州为例

李 俊, 张鲁丹

(浙江工业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

全球化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城市区域发展空间,国际化城市也随之出现。国内外对城市国际化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不同的范式演变,也形成了许多评价指标,全球城市指数(GCI)是国际公认的城市国际化评价体系,包含了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政治参与5个评价维度。根据这一评价体系分析,杭州国际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与国内外城市比较,在跨国公司、机场旅客吞吐量、国际学校、文化场馆、国际组织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应在国际新兴产业、国际航空体系、国际人才培养、文化国际影响力、国际性政治参与等领域探索出适合杭州发展的国际化城市建设路径。

城市国际化; 评价指标; 全球化城市指数; 建设路径; 杭州

城市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大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是指在劳动分工国际化、国际贸易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具有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功能的中心城市[1]。杭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浙江省省会,早在新世纪伊始便开始了国际化建设的探索:2004年,杭州启动实施了“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2008年正式提出发展“城市国际化”战略;2012年提出城市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推动杭州发展的两大主抓手;2015年杭州市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得到了国务院批复;至2016年,随着G20峰会的召开,杭州进入了城市国际化全面加速的“窗口期”和“机遇期”[2]。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选取国际权威的评价指标,以指导杭州以及国内城市国际化建设路径的探索。

1 城市国际化研究范式

对于国际化城市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对国际化城市概念的讨论,以弗里德曼、泰勒为代表的国外学者,提出了如世界城市体系理论、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等许多代表性的理论。国际化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渐完善和成熟,使得城市研究从局限在“国家城市体系内”的传统研究范式逐步扩展为“世界城市体系内”的国际化研究范式[3],每个研究范式都伴随着全球城市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展更新。

1.1 单一静态特征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城市”的概念刚被提出,对于国际城市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当时人们对“世界城市”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城市的静态指标特征,以单纯定性方式对单一世界城市的指标特征进行容纳,着重一项或多项城市指标的静态衡量。该时期,以Wallerstein的“世界系统理论”和Geddes的《进化中的城市》为代表,仅仅关注了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建设等单一静态的城市要素。

1.2 城市层级流动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的研究超越了对单一城市的研究,着重于城市间的相互影响交流,并对世界城市体系进行了分层研究,使城市间相互交流的研究更为细致。该时期正处发展阶段,以Friedmann的“世界城市体系理论”为代表,对世界城市进行等级分层,正是城市的等级分层使得人们开始注意到,不同层级城市间存在要素的相互流动,而不是原有的只重视静态指标的发展。

1.3 多元要素竞争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实体交流更多地转化为虚拟交流,Kresl的“城市竞争力理论”认为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等软实力也同样为城市竞争力提供了巨大助力,因此,将文化交流、信息传播、政治影响等同样纳入到世界城市衡量范围内,而非简单的硬性城市要素。

1.4 世界城市网络

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开始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全球的城市之间联系。Castells认为当代世界城市依存于全球城市网络,城市是在整个城市体系中存在与发展的,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城市体系结构与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网络理论下的城市体系研究已从城市属性的横向比较走向于城市间联系关系的强弱,即城市间能量级的比较。

2 国内外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

2.1 国外评价指标

国外学者对于城市国际化的研究起步早,研究不断进步更新,理论成果丰富,无论是基于识别性的指标体系,还是基于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公认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2.1.1 单项指标法 单项指标法,是学者们根据自身对国际城市的认识,提出的单一的识别性指标。如,Cohen在其研究中使用“跨国指数”和“跨国银行指数”两个指标来判别世界城市[4];Derudder等[5]则认为基础设施规模能够反映国际城市的作用,提出用航空客运量来评价世界城市的地位。

2.1.2 综合指标法 国外对国际化城市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Reed[6]是最早用多个变量分析世界城市的,他运用41个变量研究了40多个国家的76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从世界城市假说到GCI全球化城市指数,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国外评价指标的数量和深度、广度也在不断提升。各时期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1.3 发展指标法 发展指标意为从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视角入手,提出的衡量城市未来发展的指标,多出现在城市国际化发展规划当中。如,2006年,悉尼制定的2030规划提出悉尼未来中心区发展的3个方向:绿色、全球化和高度联通指标[7];2007年,纽约在2030规划中设定了土地、水、交通、能源、空气质量、气候等6个方面的指标目标[8]。

表1 国外主要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2.2 国内评价指标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城市国际化的研究,最早的评价指标是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会同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利用“特尔斐法”进行的研究,选出了年资金融通总量、年人均GDP、港口吞吐量、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外贸转口额5项“最为关键的指标”以及13项“基本指标”和13项“参考指标”[9]。国内学者对城市国际化的评价方法普遍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进行,但是有些指标过于庞杂,部分数据难以获取,造成评价的模糊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将日趋完善,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主要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3 杭州城市国际化指标评价

3.1 指标体系的选取——全球化城市指数

当前研究城市国际化的最新范式,是更加注重城市空间流动、能级竞争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在此研究范式下,选取城市国际化的评价指标需要符合以下3个条件:首先,为世界城市网络提供物质支持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因此评价指标应利用国际航空客运数、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流量来研究城市国际化水平;其次,全球城市是网络社会的中心和节点,研究评价城市国际化应从内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企业和网络联通度等能级竞争力等方面来探讨世界城市之间的“互相联系”;最后,指标体系中应包含跨国公司、外国金融机构、第三产业比重、领事馆数量、友好城市数量、主要交通运输节点、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判定国际城市的共识性要素。

全球化城市指数(GCI)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联合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协会颁布[18],符合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范式,包含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参与5项1级指标共26项2级指标。对全球城市指数杭州指标数据的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全球城市指数(GCI)杭州指标数据统计

3.2 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历程

依据全球城市指数中2000~2015年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各指标的相关数据,采用评价指标无纲量化处理中的阈值法(即Min-max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权重测算绘制得到杭州历年国际化相对综合指数,即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指数。城市国际化进程相对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W=F(A)·bn+F(B)·bn+F(C)·bn+

F(D)·bn+F(E)·bn

式中:W为城市国际化进程相对总指数,其标准值为1;F(Ai),F(Bi),F(Ci),F(Di),F(Ei)分别为5个1级指标下的各指标标准值;Xmin,Xmax为指标i对应的历年数据最小值和最大值;bn表示对应权重值;i表示对应指标;j表示对应年份。

图1 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相对综合指数折线图

根据折线图得出,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00~2003年)波动升降阶段,此阶段国际化水平较低,质量不高,受重大事件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第2阶段(2004~2009年)平缓上升阶段,这一阶段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城市国际化建设,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推动国际化水平的平缓上升;第3阶段(2010~至今)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城市国际化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国际大型会议、活动的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加速提高,国际化水平增长率逐年增加,在2014~2015年有过一次剧烈增幅后很有可能进入平稳期。

3.3 杭州城市国际化比较分析

综合2016年全球城市指数(GCI)报告中的排名,选取国外的发达城市:纽约、伦敦、东京,以及与杭州可比性高、国际化水平相似的相近城市:西雅图、大阪,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与杭州相近的非一线城市:南京、重庆、西安作为比较对象,借助全球城市指数(GCI)所提出的衡量指标对上述城市的指标值进行数据对照,如表4、表5所示。

数据显示,杭州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差距非常大,总体国际化水平不及发达城市,但从与西雅图、大阪的比较数据来看,部分指标已领先;与国内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在非一线城市中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会议召开次数、服务业比重、友好城市数量是杭州目前的优势指标。劣势指标上,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少,国际分工合作参与度不高;国际航班网络数量少,机场旅客吞吐量差距明显;国际化教育水平有限,缺少中高端专业化人才;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不具备国际化意识,影响旅游国际化;在国际政治参与上存在严重空缺。

表4 杭州与5个国外城市指标数据对照表

表5 杭州与7个国内城市指标数据对照表

数据来源:《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ICCA《2014年度国际协会会议市场年度报告》;各城市统计年鉴、统计网站;LTE网络覆盖率采用的均是国家数据

4 杭州国际化建设路径

杭州是西湖和中国大运河两大世界遗产所在地,是举办过G20峰会、互联网大会的国际会议目的地,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发展国际化的独特机遇;同时,杭州亦面临上海等大城市的压力和同级城市的区位竞争,内部城市综合能级不高,国际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让杭州建设国际化城市面临重大挑战。探索杭州发展国际化的建设路径,要正视机遇与挑战,强化劣势指标。

4.1 发挥新兴产业和制度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入驻

相比于北京近60家的跨国公司总部数,杭州却只有浙江物产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2家。跨国公司的作用不但在于其产业对于城市相关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在于跨国公司对于世界目光的聚集作用。依托杭州在跨境电子商务、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商务服务业上的优势,应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网上丝绸之路”战略建设的参与度,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在杭设立总部或分部。同时,要结合相关企业的具体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新兴产业和跨国公司相应的政策支持。

4.2 提升航空网络发达程度,建设国际航运枢纽

以萧山国际机场为中心的杭州航空客运中心,2015年的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0.25亿人次,在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地位。但与香港国际机场等国内顶级的国际机场相比,在国际航线网络、通关流程、资讯科技等领域还存在差距。要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就要处理好航班量大、空域不足、受上海两场影响等问题,增加国际航线网络数量,提升与国际性城市的航空交通通达性,从而进一步发挥萧山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

4.3 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培养和吸引国际性人才

杭州共有5所国际学校,1.5万名外国留学生,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口比例为18.9%,国际学校数量少、规模小和国际性人才留杭率低的教育现状,不适应杭州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和吸引中高端人才,应重点引进、培养国际化教育人才与办学团队,建立国际化教育体系;强化杭州国际社区建设力度和外籍人士居留制度的创新,提高国际性人才的“进入性”,创造国际化高端人才聚集的条件。

4.4 优化文化场馆体验感,提高文化国际影响力

杭州拥有大大小小博物馆65所,却没有几所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政府着力打造“西湖”名片,却没有注意到其他特色文化的发展,造成空有一城文化却不能物尽其用的局面。进一步梳理杭州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文化场馆特色,提升文化场馆品质,改造那些无人问津的文化场馆,让国际旅客拥有深刻的文化体验,增加国际旅客数量,从而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

4.5 引进国际组织和智囊机构,增强国际政治参与

2015年杭州举办了27场国际性会议,共有29个城市与杭州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借助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机遇,杭州要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增强国际性的政治参与度,更加积极主动地承办或举办国际性的政治会议等相关活动,从而吸引一些国际性组织和智囊机构的认同和驻扎,获得更多国际性政治参与的机会。

5 结语

国际化城市既没有一个标准的演化模式,也不存在所谓的“模式化”城市,权威的城市国际化评价体系能够便于一个城市正确衡量自身定位,找到国际化进程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对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判断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将是弥补空间差异性、建立更为全面的国际化城市发展路径的有效手段,也为国内拓展国际化城市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更多新范式。

[1] SASKIA Sassen. The Global Cities: NewYork, London, Tokyo[M]. 2nd e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2] 倪伟俊.推进城市国际化值得关注的几对关系[J].经济纵横,2016(4):48.

[3] 罗小龙.国际化城市的理论与规划实践[J].规划师论坛,2011(27):45-47.

[4] COHEN R B.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and the urban hierarchy [C]//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NY: Methuen, 1981.

[5] DERUDDER BEN, WITLOX Frank, Mapping world city networks through airline flows: Context, relevance and problem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8(16):305-312.

[6] REED H C. The Preemine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M]. New York:Praeger,1981.

[7] 悉尼.可持续的悉尼:2030远景[EB/OL].http://www.sydney2030.com.au/.

[8] 纽约.更绿色更好的纽约:2030规划[EB/OL]. http://www.nyc.gov/html/planyc2030/html/publica-tions/publications.shtml.

[9] 喻国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指标体系及操作空间——来自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特尔斐法”研究的报告[J].城市问题,1995(1):14-37.

[10] 叶贵勋,金忠民.上海与国内外大城市指标的比较研究[J]. 规划师,2000,16(2):83-87.

[11]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6):49-52.

[12] 肖耀球.国际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2(4):139-140.

[13] 周一星.世界城市的涵义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 城市问题, 2003(3):13-16.

[14] 刘玉芳.国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4):88-92.

[15] 倪鹏飞,侯庆虎.全球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 综合竞争力,2009(1):10-17.

[16] 叶珊珊,翟国方.基于要素贡献率和弹性分析的城市国际竞争力驱动因子研究——以沪宁杭甬沿线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11):1821-1826.

[17]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城市与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研究报告》[EB/OL].http://www.icc-ndrc.org.cn.

[18] ATKEARNEY.Global cities 2016,2016:11.

Study on the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onstruction Path——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LIJun,ZHANGLuda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 China)

Globalization is shaping a new urban are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ities are emerging.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the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experienced a different paradigm evolution, also formed many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Global Cities Index (GCI)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ontains five evaluation dimensions: the commercial activity, human cap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Hangzhou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now is in the accelerating stage of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it has such obvious gaps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irport passenger throughput, international schools, cultural venu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so should explore suitable construction path for the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angzhou in the international emerging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fligh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cultural influe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global city index; construction path; Hangzhou

2017-02-09

李俊(1995-),男,宁波北仑人,本科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Email:596718111@qq.com; 张鲁丹(1995-),女,浙江舟山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电话:17816879920;Email:872826649@qq.com

1005-9679(2017)04-0110-06

F 291.1

A

猜你喜欢
国际化杭州指标
杭州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