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战略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2017-09-03 06:07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仪器设备资产

王 玲

(上海交通大学 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上海 200240)

创新战略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王 玲

(上海交通大学 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上海 200240)

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体系建设及取得协同创新重大突破的基础保障和必备条件。在创新发展战略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和优化,实现资产管理方式、资产自身发展方式以及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深入分析了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内控体系及推进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等三方面提出了在创新战略下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旨在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创新战略; 高校; 国有资产管理

0 引 言

在全球日趋激烈的创新竞争中,中国面临着包括创新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的不匹配、创新强度偏低、技术创新的窗口趋向收敛、创新核心资源人才严重流失等多重挑战。而高校作为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创新竞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高校国有资产则是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体系建设及取得协同创新重大突破的基础保障和必备条件。因此高校资产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和优化,实现与创新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资产管理方式、资产自身发展方式以及为创新发展战略服务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2]。

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体制不能适应高校创新发展的需要

(1) 管理机构和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但也只限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很难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导致在实际管理中某些重要管理环节出现真空地带。

高校资产管理内容非常庞大,不但要求专门机构和充足的人员,而且还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保障。虽然有些高校已经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在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和细则,造成管理流程随意、管理效益低下。

(2) 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传统。随着创新战略的实施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不仅仅只局限于“把家底看好”,而更应着眼于国有资产效益的管理和体现。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秉承传统的管理理念,以账管为中心,重购轻管、重钱轻物、重账轻实的思想仍比较严重,缺乏产权界定、产权保护、产权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3]。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能实现学校各部门间的管理数据交互和实时动态监控,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的不准确和信息滞后,影响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 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也是高校资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在目前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无形资产的管理,如知识产权的使用和处置,对于高校的创新发展战略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管理中,往往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导致无形资产管理既没有台账,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和管理制度[4]。由于实际管理中存在的盲点,造成无形资产流失,高校创新转化动力不足。

1.2 监督机制不健全

(1) 监管力度不足,专门的监管机构欠缺。高校隶属于教育部或地方教委,然而高校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却仍然存在。至今没有一个有效针对国有资产监督的明确机构,承担高校国有资产监管的具体责任,在监管组织体系相对分散、监管政策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多头管理、监管效率低下。

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建立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5]。然而,在实际管理和监管过程中,往往由于国有资产类型繁多、数量庞大,造成高校内部国有资产监管效果差、监管系统紊乱的现象。

(2) 对法规落实不到位,系统组织整合缺乏。近10年,国家财政部、教育部陆续颁布了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办法,如《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教财函〔2013〕55号)等。许多高校也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制定了学校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多年已固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思想,造成法规的落实流于形式,规章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纸空文。

1.3 资产使用效能低

(1) 资产购置缺乏统筹性。一直以来,高校资产绝大部分由国家财政投入或其他形式拨款为主要来源形成的。近年,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科研经费也成为高校国有资产,尤其是仪器设备等的主要形成部分。各部门、院系和科研团队,往往为了使用方便等原因,追求小而全的资源配置,经常出现资产重复购置,造成国有资产闲置和资产价值的潜在流失[6]。

(2) 大型设备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欠缺。仪器共享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近年,教育部也设立了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其目的是实现仪器设备的统筹利用,节约资产购置开支,使得仪器设备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然而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如科研竞争、共享激励机制缺乏等,仪器设备共享模式在高校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和推广,仪器共享平台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7]。

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法依规管住管好高校国有资产,是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2.1 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1)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高校资产管理全方位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是新时期创新战略下高校资产管理的基本保障。① 应根据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和资产运行职能,构建多层次、有区别、各司其职的三级资产管理体系。高校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对资产实施专项统筹管理(一级);各业务职能部门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各类资产是是归口管理(二级);资产占用单位行使合理使用权和妥善保管责任(三级)。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国有资产统筹汇总、计划管理、采购管理、资产调配等相协调的全方位管理体系,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到实处[8]。2014年5月,学校将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制度等明确写入了新修订的大学章程中,并经教育部获准备案。② 应健全和完善现有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细化资产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补充和配套文件,使得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形成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责任追究的制度体系。这些细化文件应该涵盖到高校所有国有资产的管理,包括;资产来源和产权登记制度、保管制度、维修和报废制度、资产出租出借转让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占有、使用和处置制度、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等[9]。

(2) 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现代高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创新发展快速推进的基本保障[10]。借助已趋成熟的校级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跨职能、跨部门的协同业务建设,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针对事业资产的申请、审批、购置、调配、核算、处置等管理,针对经营性资产的资产信息数据库、业务流程、综合查询统计、企业负责人管理等模块内容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针对经营性资产的资产信息数据库,产权登记、股权转让、清产核资等业务流程管理,经济行为报批报备的逐级管理。从而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和监控、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规范科学的信息管理、细致深入的数据分析管理,使得高校国有资产始终处于管理流程中,避免管理“真空”地带出现,同时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学校经过“211”“985”年的二期建设,已经建立了比较全面和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事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而且可以通过数据接口转换完成各种资产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经营性资产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已经启动,预计2016年底可以上线运行。

(3) 加强专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益。因此,首先注重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后备队伍的储备。例如,学校目前实施“行政管理培训生”计划,即从在校硕士生、博士生中选拔对学校情况了解、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在完成学业期间,以学校或院级行政管理工作为锻炼舞台,经过1~2年的培养,形成有业务背景和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其次,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形成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最后,要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根据管理的岗位职责、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需要实施针对性的后续培训,并定期实施责任考核。从而始终保持一支高素质、人员稳定的资产管理队伍,确保对国有资产的持续、稳定管理。

2.2 完善资产管理内控体系

(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11]。为实现控制目标不仅需要高校落实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制定精细化的内控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等,包括资产的采购、配置、使用、验收、保管、处置、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管理人员培训、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内控制度,保障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督和信息反馈。在健全内控制度的前提下,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扎紧国有资产监管的制度篱笆,形成由纪委监察和审计部门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覆盖、全流程的监督控制,将内部检查和监督管理充分深入到高校资产管理内控管理的全过程中。① 围绕监管中的风险点和重要环节,梳理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各部门责权匹配又相对独立;② 对管理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监督,尤其是涉及资产采购、验收、核查、处置等活动,建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工作模式;③ 充分明确资产管流程中的风险点,建立监管和预警机制。从而形成重点突出、权责分明、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 评估管理风险,依法依规管好高校国有资产。随着高校的创新发展以及与市场的不断对接,资产管理风险也逐渐成为高校管理和关注的焦点[12]。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需将减轻或避免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对资产管理中风险点的识别和衡量即为风险评估,是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基础组成部分。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含资产使用效益和效率、资产核查/清查报告失真、法律法规执行性风险等。只有组织有效的风险评估,才能构建目标明确的资产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绩效考核等切实可行的有效防范措施,将高校资产管理风险降到最低[13]。

2.3 推进资源配置模式改革

(1) 下放资源配置权力。2014年底,我校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后,成为全国第3家综合改革方案获批的大学。在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方面,学校启动综合预算改革,深入推进“院为实体”,通过将部分财权下放,让改革试点院系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权力,从而激发院系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职责清晰,责权利明确是实施两级管理的关键所在,将人权、财权、事权下移,能够促使学院工作积极性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责权利对称的管理形式,为跨学院、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提供动力。

(2) 推进国有资产配置模式改革。协同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14],把各种资源按照需要进行有效配置,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即将协同创新与学校的重点学科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在整合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解决学科条块分割,资源得不到很好利用和转化。使得高校的资金、人员、仪器设备等在配置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流向性和目的性,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学科、交叉学科的汇聚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基础,形成持续创新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创新成果的保护机制,形成高校独特的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3) 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发展的引领和聚集作用,吸纳地方、企业和国家的支持和投入,通过建立研究平台、学科基地等,建立公共资源信息平台(见图1),实现仪器设备、学术资料、信息、研究成果等学术研究资源的共享机制[15]。

图1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布局框架示意图

在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重点建设覆盖多学科、提升高端实验测试能力的公共仪器设备平台和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使之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交叉的重要平台、现代分析的重要基地的规划。学校于2016年出台了“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内容涵盖组织机构、共享管理和奖惩评估,为进一步加强开放共享、服务创新,提高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校、院两级的公共实验平台体系,并逐渐将较成熟的校级平台管理模式向院级平台延伸。完善提升原有的校级平台—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对原有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测试精度;新建微纳器件与图形的加工和测试的校级平台—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校级平台(AEMD),为全校科研工作提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服务。在院级层面:按照以校级平台为核心、院级平台为补充和支撑的原则,加强院级公共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了生命学院、环境学院、材料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的平台建设工作,建立了具有与自身学科研究紧密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的机制,并均有设备网上共享系统。这些共享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益,而且也为学校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3 初步成效

近年来,学校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制度、管理人才储备、内控制度建设、资源共享等有效途径,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学校的综合改革提供助力。

学校通过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上海交通大学仪器设备家具处置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规范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两期建设,实现事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和各类事业资产数据的统计和上报;通过“管培生”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改革,为实验室管理等专业队伍的晋升和发展提供空间,目前已经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全面启动综合预算改革,推进院为实体的实质运行,截至2015年底,学校已拥有3个协同创新中心;制定“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建设与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校内外开放共享,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一般年均超过800机时/台。

4 结 语

高校国有资产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必备条件。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也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针对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加强专业管理人才培训和储备,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评估管理风险,加强监督和信息反馈,推进与预算相结合、创新发展为导向、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资源配置新模式,从而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在全球日趋激烈的创新竞争背景下,只有在国有资产创新管理模式下,才能合理统一配置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保障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高校的事业发展、全面布局和实施“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 朱海荣.刍议新形势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20.

[2] 林建全.地方本科院校资产管理模式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42-146.

[3] 孙 伟.对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8): 46.

[4] 赵 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7):305.

[5] 刘彦玲.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2):73-74.

[6] 林伟芬.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16-117.

[7] 袁 媛,梁斌.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5(10):195-196.

[8] 齐凤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4)下:7-8.

[9] 王玉香.公立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5(5 ):93-96.

[10] 闵筱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5(8):286.

[11] 田 华,拓俊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2):79-81.

[12] 王洪洲,陈 军.高校资产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15(4):132-133.

[13] 车忠强,吴会林,黄 伟.浅析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1):129-131.

[14] 冯陈澄.基于协同理论的科技资源配置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15] 吴戚武.新时期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建议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4):376.

Construc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of University under Innovation Strategy

WANG Ling

(Office of State-owned Ass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The university-owned assets are the guarantee of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development,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reakthrough. Under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and optimize the assets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To realize the reform of asset management mode, the asset development mode, as well as the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ode, have to match with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is paper,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are analyzed.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it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under three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of university, which includes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mprovement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ode promotion.

innovation strategy; universities; assets management

2016-11-25

2016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党建研究课题(DJLX201658)

王 玲(1978- ),女,江苏南京人,博士,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综合业务科科长,主要从事高校资产管理工作。

Tel.: 021-34208249; E-mail: lingwang@sjtu.edu.cn

G 482.0

A

1006-7167(2017)08-0284-04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仪器设备资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