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杜 安
下水大佛:海能法师未竟之作?
图 文/杜 安
◎大佛与山融为一体
纵观全国各地景区景点,因佛而成名者数不胜数,而以大佛而闻名者,恐怕只有乐山。乐山大佛举世闻名,殊不知在贵阳市郊,同样隐居着一尊大佛,传说与乐山大佛颇有渊源。
大佛“隐居”在贵阳市北郊16公里白云区都拉乡下水村,故称“下水大佛”。网上资料显示,下水大佛高70米,头高16米,比乐山大佛的头还高4米(按,乐山大佛实高14.7米,若资料属实,则下水大佛头部比乐山大佛高1.3米)。
传说唐朝时期,雕凿乐山大佛的海通法师与其师海能法师黔中云游至贵阳都拉营,正遇沙姥河水泛滥,村庄良田被淹没,老百姓无家可归。其间,他们出家的地方——乐山凌云寺西壁三江也是水患严重,于是,师徒二人商量在沙姥河大桥东南侧和乐山凌云山西壁三江各刻一座大佛,以镇河妖。
老法师年老体弱,不便再长途跋涉,留下来负责下水大佛的雕凿。弟子海通和尚,年富力强,就赶赴乐山,负责乐山大佛的刻凿。下水大佛开凿不久,老法师病逝,这尊石佛,成了老法师的未竟之作。直到本世纪初,当地政府筹资对佛像局部稍加凿刻,下大水佛才得以现出真身。
下水大佛是不是唐朝海能法师的未竟之作,恐怕难以考证。而半个多月前,携家人二度参佛,我却又有了新的发现。
我们顺着佛像石山下的河岸漫步,渐渐远离大佛。不经意间回头,我居然又看见了一尊佛,一尊巨形睡佛!这尊巨形睡佛,仰面朝天,躺卧在沙姥河侧畔。睡佛的头,即是下水大佛所在的山体,身子和腿部,则由下水大佛毗邻山体组成。整个睡佛,浑然一体,意趣天成。更为绝妙的是,观者若是在运动之中观赏大佛和睡佛,每每变换角度或改变距离,所见之佛,无论面相或是形体,则又有显著不同:佛相或饱满、或沧桑、或睁眼、或闭目,佛体或半露、或全显、或枕于水泮、或仰卧大地,正可谓“佛有千面”,“佛中有佛”。
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顺德县鹤乡农民潘鸿忠到乐山旅游,无意中拍下乐山大佛所在山体全景照。回家乡后,突然发现照片上的山形宛如“健男仰卧”,遂联系记者,写成《乐山巨佛发现记》,引得媒体争相报道,轰动一时。时至今日,鲜为人知的下水大佛身后,笔者竟然也发现了隐形巨佛,这一机缘巧合,能否为贵阳新添又一处神奇景观呢?
记得发现下水双佛那日,晴空万里,唯现一缕浮云,如丝如絮,牵连起佛像与对山上挺立的一棵孤树。人力天功,妙合无间;感慨之余,题诗一首:
众仰佛千面,独持树一身。
执守两不忘,无非一片心。
责任编辑 袁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