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
(平舆县人民医院 CT室 河南 驻马店 463400)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灿
(平舆县人民医院 CT室 河南 驻马店 463400)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分别接受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X线检查,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检出率为97.92%,X线检出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诊断结果:骨折脱位9例,粉碎性骨折23例,压缩性骨折15例,漏诊1例。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病情严重且复杂,特别是多发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给予患者准确诊断、正确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以往临床对腰椎骨折的诊断多采用常规X线平片、轴位CT图像进行,局限性较为明显,临床检出率不高。现阶段,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腰椎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信息资料。本研究主要分析了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6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2.04±2.85)岁;腰椎骨折发生至检查时间为0.5~24 h,平均(6.82±1.85)h。骨折情况:单节腰椎骨折28例,占58.33%;双节腰椎骨折12例,占25.00%;三节腰椎骨折8例,占16.67%。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占为52.08%;高处坠落伤11例,占22.92%;摔伤4例,占8.33%;打击伤5例,占10.42%;其他3例,占6.25%。所有患者均满足《骨与关节损伤》中腰椎骨折诊断标准,有明显外伤史,治疗依从性良好,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及哺乳期、妊娠期患者。
1.2检查方法48例患者分别接受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X线检查。①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选择德国西门子Sensation 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先对患者实施常规腰椎正侧位的定位像后开始扫描。患者CT扫描范围:从S1下缘至T12椎体上缘。参数:320 mAs,120 kV。扫描结束后用层厚为1 mm的重建图像后传送至Vitrea2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等获取多平面三维图像,最后对患者腰椎骨折情况进行观察、判断。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结果判断,结果不一致者重新观察原始图像,直至判断结果一致。②X线检查。选择美国通用企业提供的X线检查仪器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扫描范围与上述CT检查相同,获得患者常规正侧位片。
1.3诊断标准腰椎骨折诊断标准:患者骨折部位可见骨质连续性完全或部分中断,关节间隙大于正常范围,或可见分离移位现象。
1.4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检出率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为97.92%,X线检查检出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方法临床检出率比较[n(%)]
2.2CT影像学特征48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检出47例,分别为骨折脱位9例,占18.75%;粉碎性骨折23例,占47.92%;压缩性骨折15例,占31.25%;漏诊1例,占2.08%。骨折脱位:可见椎管变窄以及椎体旋转的影像学表现,且合并有小关节骨折。粉碎性骨折:可见椎体后壁、三柱损伤,患者骨折断端进入椎管内,可见棘突间距增大表现,骨折线累及后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前部可见楔形变化,且呈扁平状,椎体后部高度无异常,骨折线累及前柱及前中柱。1例漏诊患者在接受CT检查时,未见明显的骨折影像学特征,需要进一步实施深入检查及诊断。
腰椎是人体内的较大椎体,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椎体经后方附件及前方椎体构成,可见弓形的椎体内缘,椎体后缘与椎体形成锥孔,上、下锥孔连接形成椎管,椎管内有神经及脊髓穿过[2-3]。
现阶段,CT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检查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容积再现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获取高质量、直观的立体图像,将受检者腰椎三维解剖结构清晰的显示出来,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掌握受检者骨折位置、形态、脱位情况、碎骨片情况及椎管狭窄程度等。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从受检者冠状面、矢状面、曲面及任意平面进行病变观察、评估,有利于医生掌握受检者椎体骨折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及椎管狭窄情况,明确细微骨折处及水平骨折线[4-6]。多平面重建图像有助于医生直接观察受检者骨折线位置、走向、类型及移位情况,能够任意角度对骨折部位进行观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具有方法简单、重建速度快的优势,医生可以任意选择角度对受检者骨折部位进行观察,掌握受检者骨折空间关系、骨碎片移位程度等。本研究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检出率为97.92%,高于X线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临床检出率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1] 刘良峰,严金岗.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3):492-494.
[2] 郑干轩,林慰光,胡奕山,等.前路与后路三维重建手术治疗载荷分享评分≥7分的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13):2084-2087.
[3] 杨天凤.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173-174.
[4] 张婷,刘爱连,孙美玉,等.三维肝脏容积超快速采集MR动态增强扫描及其定量数据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0):898-902.
[5] 陆健,王鸿帼,张涛,等.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9):1075-1078.
[6] 王冬青,夏成芳,戴俏武,等.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正常胰腺和胰周血管增强特性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1):45-47.
R 445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71
201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