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PaleyB1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9-03 10:06谢书源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穿针骨科经皮

谢书源

(淮阳县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周口 466700)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PaleyB1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谢书源

(淮阳县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周口 46670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Paley B1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aley B1型跟骨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 Gissane角及Böhler角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 Gissane角及Böhler角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Paley B1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近中期随访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aley B1型跟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

跟骨呈长而略有弓形,是足骨中最大的骨,其后端是足弓的着力点之一,具有支撑距骨头、承担人体体质量的作用。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占跗骨骨折60%左右,多由高处坠落、足跟着地造成的跟骨压缩或劈裂所致[1]。Paley B1型跟骨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舌型跟骨骨折,常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跟腱无力、跟后垫痛、跟骨感染等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如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极易发生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等后遗症,导致其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2]。临床治疗Paley B1型跟骨骨折方法多样,但不同方案对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亦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随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及手术器械设备的不断更新,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逐渐运用到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且临床效果较好,得到骨科医师的广泛关注[3]。本研究选取淮阳县人民医院108例Paley B1型跟骨骨折患者,分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Paley B1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aley B1型跟骨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女25例,男29例;年龄18~67岁,平均(48.56±11.67)岁。对照组女26例,男28例;年龄19~68岁,平均(48.87±11.98)岁。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外科学》中跟骨骨折相关诊断标准[4],且经X线片检查均属于Paley B1型跟骨骨折;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胸、腰椎或下肢其他部位骨折;合并骨肿瘤、骨结核;受伤前合并足部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入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按照以下手术方式接受治疗,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功能康复训练。

1.2.1对照组 接受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具体如下:①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健侧卧位,于跟骨外侧为手术入路口作一“L”型切口,皮瓣行钝性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腓骨长短肌肌腱与腓肠皮神经;②以3枚钢钉牵拉,使跟骨侧外壁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直视下对塌陷关节面进行复位,至Gissane角及Böhler角恢复;③选用适当型号解剖型接骨板于跟骨外侧壁贴附予以固定,确认复位及固定满意后,对创口进行逐层缝合。

1.2.2观察组 接受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具体如下:①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健侧卧位,于跟骨结节上端跟腱止点外侧以1枚钢针(直径为3~4 mm)插入,进针方向与跟骨后关节面成20 °,与矢状面成10 °,逐渐进入骨折间隙处;②患者足跖屈,术者采用钢针将塌陷关节面撬起,并将双手十指交叉以掌根部对跟骨内外两侧进行扣挤,待出现明显骨擦声后,助手一手握住患者前足,一手握住钢针,使踝关节有节律地反复屈伸,术者同时以掌跟部反复摇摆、扣挤患者足跟,直至骨擦感消失、踝关节屈伸流利;③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确认骨折复位成功,保持复位状态,以1枚钢针(直径为2.5 mm)从跟骨结节后下端进针,并斜向后跟距关节面钻入距骨;④确定固定钢针位置满意,将针尾折弯剪短并留于皮外,将撬拔钢针拔出,采用无菌辅料对伤口进行包扎。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标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5]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69分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54×100%。③术后随访1 a,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6个月、术后1 a Gissane角及Böhler角水平。

2 结果

2.1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2.2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44%)较对照组(88.89%)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3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0.00%)较对照组低(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Gissane角及Böhler角水平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两组Gissane角及Böhler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Gissane角及Böhler角水平比较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Paley B1型跟骨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舌型跟骨骨折,常累及距下关节,原始骨折线多经过距下关节内侧部或后半部,继发性骨折线则常沿水平方向至跟骨结节后方,导致骨块上方移位。由于跟骨特殊解剖位置,在机体正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骨折后可使患者日常生活受到明显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骨折后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对促进骨折良好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6]。

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是以往跟骨骨折常用手术治疗方式,该术式可最大程度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且能在直视下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该手术方式术中需对患者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可能会破坏局部血液循环,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者术后开展功能锻炼时间,不利于其术后康复[7]。因此,寻找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一直是骨科医师工作的重点。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并完善的一种跟骨骨折治疗方法。赵志等[8]研究显示,经皮撬拔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取得与“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同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通过钢针撬拔对塌陷关节面进行复位,能有效避免切开复位对骨折端软组织及跟骨内松质骨造成损伤与破坏,且可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一般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而临床效果与近中期Gissane及Böhler角水平同对照组,提示接受Paley B1型跟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在取得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相同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期功能康复。

综上,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Paley B1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近中期随访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郭琰,周方,田耘,等.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3):238-242.

[2] 张勇,杨立峰,应霁翀,等.跟骨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中期随访和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8):832-835.

[3] 冯志永.复合中药制剂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741-743.

[4]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00-702.

[5] 孙春光,周其佳,孙月柏,等.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Die-punch骨块的中期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0):1901-1904.

[6] 胡南.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752-1754.

[7] 辛宗山,郑军,操儒道,等.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5,22(12):1134-1137.

[8] 赵志,吴敏,肖玉周,等.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6):495-499.

R 683.42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13

2016-12-29)

猜你喜欢
穿针骨科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张英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我学会了穿针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穿针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