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婴幼儿的行为完全由没有意识的本能所驱动。但其实有观察和论证表明,幼儿其实已具备一定的想象和推理能力。但婴儿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因此在他们学会言语表达之前究竟是否已存在体验,这将永远是个谜。
宝宝第一次有意识是在6-7月,宝宝会移开一个障碍物来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到了8-9月时宝宝的短暂记忆才开始发育,然后等到了1 8-2 4个月的时候会开始通过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人们的印象中,刚出生的婴儿似乎整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一天一天不断地长胖长大。大多数人认为新生儿对周围的世界是一无所知的。20世纪初,医生们也普遍认为刚生下来的孩子既盲又聋,他们要过很多星期后才能注视物体。可在实际生活中,成人用带声响或颜色鲜艳的玩具去逗引他们时,却发现婴儿的视线注视并跟随着玩具,这是否说明婴儿一出生就有了视觉活动呢?
为了测查新生儿是否具有视觉能力,外国专家格林曼做了如下实验:在新生儿头的上方出示一个4英寸的红环,由头的一边向另一边作水平方向的弧形移动,然后作垂直方向的移动。结果发现,刚出生的婴儿中有26%能立即用眼睛追随红环,出生后12-48小时的婴儿中有76%能做出同样的反应;婴儿追随水平方向移动的刺激比追随垂直方向移动的刺激容易。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45个月的胎儿可能已经产生个体视觉。有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便能立即察觉眼前的亮光,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只是敏感性远低于成人。此外,新生儿还能察觉移动的灯光。出生后,婴儿的视敏度得到了迅速发展。
婴儿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至1岁左右婴儿视力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新生儿是看不见色彩的。在他们的眼里,是黑、白、灰的世界。儿童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温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科学研究表明,90%以上的新生儿具有追视移动东西的能力。满月后,宝宝对不同色彩就有了不同的反应。
在收获了新的实验发现并掌握大脑发育动态的基础上,探究婴儿眼中的世界再次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我们知道,注意力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里一块特殊区域:额叶。“注意力,确切地说,就是在一条特殊通路上集中处理信息。这意味着对各信息通路进行筛选,拣出一条特殊通路并忽视其他通路。这一任务正是由额叶来完成的。”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王国平主任说,“然而,人类额叶成熟较晚,通常要到20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0-3岁时,额叶皮质区的神经纤维髓鞘(其作用是传导神经兴奋)形成不全,因而无法对大脑其他部位的运作进行有效监管。”
据介绍,与此同时,大脑中新的神经元大量生成,但额叶皮质区具有“筛选”功能,决定采用哪种行为,关注哪些事物。而神经元的快速增殖可能会大大地干扰这一功能。因为在新、旧神经元间作出选择并没有很大意义。“在3岁以前,幼儿的额叶尚不能对所吸收的信息进行过滤和分级,大脑只能任由感觉、情绪和回忆缠绕交织在一起。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拉斐尔·马拉赫教授就曾用一台磁共振扫描仪记录下了5名成年人在观看一部长片时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与婴儿一样这5位成年观众的额叶都没有活动,他们正陶醉在电影的画面和声音中。”
“在我们的临床诊断中,婴儿的记忆力似乎也受外界引导。例如,一个妈妈和她两岁的孩子去动物园游玩。几天之后,这位妈妈要求孩子叙述当日母子俩在动物园里做过的事。结果,孩子描述的事情(例如大象的某一动作)几乎都是妈妈在游览过程中讲述给他听的。而妈妈当时未提及的部分,孩子则丝毫没有复述出来。仿佛他只记得别人告诉他的东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子昂说,这也说明了婴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主要依赖外部事件而形成,他们笼统地、不加筛选地从外界获取信息。这种认知观应该是有意识的。
如果只是关注婴儿的体验,那么以上这些研究已很能说明问题。然而,心理学家们探究得更深入,在看电影一般的状态中度过我们生命的最初岁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富有创见地认为,这恰恰是为了激发学习能力。前额叶的晚熟,以及由此导致的婴儿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相互渗透,可能正是一种赋予人类无与伦比的学习能力的进化策略。
甚至有科学家指出,在人类大家庭中,成年人负责生产——觅食、保护、规划和监管;儿童则专心于探索和发育。他们对周遭的一切充满好奇,不断吸收各种信息,并随时展开丰富的想象。他们不囿于某一特定计划,而是不断“测试”现实世界,再迅速有效地推断出合乎逻辑的法则。涌入婴儿头脑的意识洪流会自动地进行组织。婴儿从中获得一些信息,归纳一些法则,但不会专门对某一事物给予特别的关注。
但婴儿的大脑究竟是如何理解“客观世界与人间诸事”的呢?似乎世界上现在还没有研究者对此有明确答案,学者们把意识分成“取用意识”(指用于思考、推理与行为的理性控制的心理状态)和“知觉意识”(指所有感觉和知觉经验意识状态)。婴儿的“超意识”究竟应归于哪一种呢?“有人认为,儿童的注意力类型更接近于‘知觉意识’而非‘取用意识’。而且婴幼儿的‘知觉意识’可能比成年人更为丰富。”王国平说,“这也许不无道理。但是婴儿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他们感知到的东西是无法测量的,这就给我们的论证带来了极大困难。在他们学会言语表达之前究竟是否已存在体验,这将永远是个谜。”
(《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