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亚丽, 李宁燕, 赵建功, 王敏
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需求情况调查
石亚丽, 李宁燕, 赵建功, 王敏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需求现状,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城区2 861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服务需求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中医药服务,健康咨询,及时得到医疗服务,慢病管理和康复训练,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老年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前5位需求与全体调查人群基本一致。82.4%的居民赞同患病后首先由全科医生进行诊治,94.9%的居民愿意继续与全科医生团队保持签约关系。结论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接受度高,服务需求存在差异。建议遵循按需服务的工作原则,推出更满足居民需求的签约服务内容。同时继续加强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开展社区首诊的实践。
家庭医生; 卫生服务需求; 社区居民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延伸和发展,是借鉴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形式[1],其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和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2010年北京市提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3]。西城区作为北京市试点区县之一,大力推进了家庭医生式服务,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4]。几年来,西城区不断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经过大力宣传、动员签约、流程改造、深化内涵等4个阶段,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责任制健康管理,逐步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5-6]。在签约服务取得初步成效后,西城区将探索制定富有吸引力的签约服务包,使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有效提升服务品质。本研究拟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需求现状,使签约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制定更具科学性,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7—8月对西城区全部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5家下属站就诊的成人居民进行随机拦截调查。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样本量为50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30份,排除非常住人口(居住时间小于半年),共抽取3 0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861份,有效回收率95.7%。
1.2 调查方法
根据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指导性意见,自行设计问卷,充分征询专家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居民对签约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需求、首诊意愿和综合评价等,其中服务内容包括15项,由居民选出需求最为迫切的5项内容。选用有调查经验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内容包括调查表格填写要求、指标含义。调查组设置质量控制员,在问卷回收时进行抽查审核。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男性比例为34.4%,女性占65.6%;年龄为19~97岁,平均年龄61±14岁,其中≥60岁占52.9%,<60岁占47.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7.6%,大专及以下学历占72.4%;慢性病患者占69.0%,其中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居民数分别占56.3%、27.5%、13.1%、4.2%;已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占64.5%。
2.2 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的需求
2.2.1 全体被调查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的需求 在目前已开展或拟开展的家庭医生服务中,需求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中医药服务(69.8%),有健康问题能够随时咨询家庭医生(69.2%),有健康需求时能够及时得到服务(64.4%),通知患者参加慢病管理、康复训练(49.3%),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40.7%)。一对一健康问题指导、帮助预约转诊上级医院、每年健康体检一次等服务内容也有一定的需求量,需求率均>30%。见表1。
表1 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需求情况n,%
服务内容例数需求率中医药服务199769 8有健康问题能够随时咨询家庭医生198069 2有健康需求时能够及时得到服务184264 4通知患者参加慢病管理、康复训练141049 3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116440 7一对一健康问题指导101235 4帮助预约转诊上级医院100735 2每年健康体检一次86830 3健康教育讲座63322 1居家养老服务46016 1健康自测服务43815 3通知儿童打预防针、儿童体检30310 6至少每3个月对慢病患者随访一次29910 5临终关怀服务1284 5新生儿、孕产妇访视873 0
2.2.2 老年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的需求 60岁(含)以上老年居民的需求排在前5位与全体被调查居民的需求一致。与60岁以下人群比较,60岁以上老年居民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临终关怀服务,通知患者参加慢病管理、康复训练,每年健康体检一次,至少每3个月对慢病患者随访一次等5项服务内容的需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2.3 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需求 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排在前5位的与全体被调查居民的需求一致,仅位序略有变化。与非慢性病人群比较,慢病患者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临终关怀服务,通知患者参加慢病管理、康复训练,每年健康体检一次,至少每3个月对慢病患者随访一次等5项服务内容的需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表2 老年居民与非老年居民家庭医生式服务需求率比较
表3 慢病患者与非慢病居民家庭医生式服务需求率比较
2.3 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方式的需求
居民对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需求率最高100.0%,其他方式依次为上门服务39.3%、电话咨询21.9%、短信平台10.3%、网络在线服务7.2%。按年龄分层,60岁以下人群(13.0%)选择网络在线服务的比例比60岁以上人群(2.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30,P<0.001),60岁以上人群(46.7%)选择上门服务的比例比60岁以下人群(3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37,P<0.001)。
2.4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评价
2.4.1 医生水平期望值 居民认为全科医生应具备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60.4%,专科水平占5.3%,学历无所谓能看好病就行占14.3%。98.8%居民认为全科医生应该经过专门的规范化培训。
2.4.2 社区首诊接受度 82.4%的居民赞同患病后首先由全科医生进行诊治,9.2%的居民持无所谓的态度,7.6%的居民表示不太赞同社区首诊,0.8%的居民明确表示不赞同社区首诊。74.7%居民认为有必要为每个家庭配备一个全科医生团队。
2.4.3 家庭医生式服务综合评价 99.3%居民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非常或比较重要,0.5%居民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一般,0.2%居民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不重要。已签约居民中,94.9%居民愿意继续与全科医生团队保持签约关系。共有619名社区居民提出了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建议,依次为增加药品品种,改善硬件设备设施、扩大诊疗区域面积、增加医务人员数量、增加中医力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北京市试点,2010年起西城区率先推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并逐步形成了契约式、预约式、责任式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7]。2014年调查显示,家庭医生式服务已受到辖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达到91.7%,辖区居民总签约率达到41.7%[8]。
3.1 签约居民数量已近饱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率为64.5%。签约率高于辖区居民总签约率的原因主要是此次调查的人群范围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迅速发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加之社区就诊方便便捷,全科医生与居民间的契约服务关系初具雏形,签约率逐年上升。据调查,2014年底西城区平均每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人数达1 903人[9]。从签约人数上分析,已与英国全科医生平均服务人口数量(1 800~2 000人)持平[10],居民签约数量已近饱和。
3.2 不同调查人群对服务内容的需求基本一致
本研究中,全体调查人群、老年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前5位需求基本一致。说明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深度认可,健康保健意识在逐步增加。鉴于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希望全科医生对特定人群提供上门服务的呼声也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年龄分层分析可以看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和慢病人群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临终关怀服务,通知患者参加慢病管理和康复训练,每年健康体检一次,至少每3个月对慢病患者随访一次等5项服务内容的需求明显偏高。
3.3 服务方式需求趋于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方式外,居民对上门服务和电话咨询的需求也较高,上门服务的诉求表明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仍有理解上的偏差,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60岁以下人群选择网络在线服务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以上人群,表明60岁以下的职业人群对于网络在线服务接纳程度较高,提示针对该类人群的服务方式应更为多元化,才利于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3.4 居民首诊意愿较强
基层首诊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之一[11],也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重要目标。从调查结果看,82.4%的居民明确赞同患病后首先由全科医生进行诊治,可见居民对社区首诊的接受度较高。
3.5 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综合评价较高
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总体评价较高,有99.3%的居民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94.9%的居民愿意与全科医生团队保持签约关系。表明西城区经过大力宣传、动员签约、流程改造、深化内涵等4阶段的各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感受度,使居民真正认识到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重要意义。
3.6 建议
3.6.1 推出个性化的签约服务包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11]。在现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建议遵循“按需服务”的工作原则,推出以签约服务包为载体的契约服务,如职业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包、慢病人群服务包、空巢老人上门服务包、临终关怀服务包等。制定适合的健康方案,满足更多元的服务对象,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3.6.2 探索实施移动医疗服务 移动医疗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以电子医疗应用形式给人们提供随时随地的、普适的医疗服务[12]。几乎每位全科医生、每位签约居民都有手机,移动医疗的应用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服务方式也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所创新,尝试开展网络在线或短信平台服务,如为空巢、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远程医疗咨询;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远程健康管理。通过移动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体验,提高健康管理水平。
3.6.3 适时试点基层首诊 社区首诊制是家庭医生制度的基础,是家庭医生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的保障[13]。社区首诊制度在国外卫生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合理分流患者、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控制卫生费用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4]。《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全科医生首诊制度”[15]。从本次调查可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对社区首诊的接受度较高,契约服务关系初具雏形,借助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深入开展,建议可以先从特定人群(如社区慢病患者)等开始实施基层首诊,逐步扩展首诊的人群范围。与此同时,尽快建立推行首诊制的相关配套政策,畅通双向转诊渠道,最终实现医疗服务的防治结合、急慢分治、轻重分诊、上下联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目标[7]。
3.6.4 加强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就是要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能力过硬的医疗服务队伍[2]。调查显示,2014年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空编率为24.6%,外聘率为15.0%[16]。建议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从学术知识、职业发展、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回报上多角度考虑,让全科医生愿意从事和奉献于这一岗位,吸引更多的医生投身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同时,提高现有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使全科医生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和临床技能,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不仅使全科医生在对居民疾病进行首诊时游刃有余,也使居民对全科医生信任有加。
[1] 2011年北京市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EB/OL].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ggg s/t1159690.htm.
[2] 张雪,田文华.家庭医生制度的“守门人”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15-117.
[3]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北京:北京市委,2010.
[4]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印发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R].国家发改委,2012.
[5] 王敏,赵京,张向东,等.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5):328-330.
[6] 吴克明,朱兰,王剑波,等.基于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社区健康管理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6):421-422.
[7] 赵建功,张向东,王敏,等.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续约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0(28):3417-3422.
[8] 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认识度[Z].北京: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2014.
[9]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2014年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统计分析报告[Z].北京: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2015.
[10] 汤春红.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对上海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启示[J].上海医药,2012,33(16):15-18.
[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Z].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5.
[12] 邓昕.移动医疗的模式分析和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2015,9(5):311-314.
[13] 李冰.上海某社区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4):27-30.
[14] 田国栋,王光荣,金仕晔,等.上海市闸北区就诊患者社区首诊制的意愿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4,5(3):241-243.
[15] 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1-07/07/content_19010 99.htm.
[16]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北京市西城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进展报告[Z].北京:国家卫计委,2015.
Community Residents' Demands for Family Physician Service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SHI Yali,LI Ningyan,ZHAO Jiangong,et al.
CommunityHealthServiceManagementCenterofXichengDistrict,Beijing,100053,China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demands for family physician service inXicheng District,Beijing,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Methods A field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mong the 2 861 residents in Xicheng District who weve chose through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Results The top 5 of residents' demands for family doctors' services we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health consultation,receive timely medical service,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door service for the empty nest and inconvenienced elderly.The top five needs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nd the chronic patient group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82.4% of the residents agreed to the firs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the GPs.94.9% residents were willing to maintain a contra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team.Conclusions Community residents have a high acceptance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while the residents' demands are different.It is recommended that services should launch to follow the residents' demand.At the same time,the building of family doctor team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conduct the first treatment in the community step by step.
Family physicians; Health service needs and demands; Community residents
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项目(XGP10002)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北京,100053
R197.1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4.018
2016-09-15)(本文编辑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