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2017-09-03 10:16方绍荣,刘瑜澍,纳梦月
今日民族 2017年7期
关键词:村史临沧东村

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大美临沧,风光如画,其8个县(区)中镇康、耿马、沧源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79公里。双江等5个县(区)虽然没有边境线,也距边境较近,同样承担着守土固边的重任。

随着示范区创建的步伐越来越快,边疆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身心投入到创造美好生产生活条件的大潮中,“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已成为今天临沧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真实写照。

谢桂英家漂亮的新房

新农村孕育新希望

早晨6点半,家住双江自治县沙河乡景亢村的谢桂英开始忙碌。打扫干净自家的小院和门口卫生三包的路面,照顾老人孩子用过早餐,时间已是7点15分。发动车子,谢桂英准备送孩子们去学校。路上,她拐到几户和孩子在同一个学校的小孩家门口,接上他们,一起向学校进发。“在我们村,帮着接送孩子上学、邻居生病相互照顾、农忙时节互帮互助都已经形成了习惯,一家有事百家帮。”谢桂英说。

景亢村是远近闻名的“不上锁的村庄”“没有围墙的村庄”,信步走来,我们果然发现每家每户都用低矮的绿篱取代了围墙。双江县民宗局局长汤杰告诉我们,这个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不上锁,主人家在院子里准备了饮用水和新鲜的瓜果,无论是乡里乡亲还是外乡的客人,走累了都可以推门而入,哪怕主人不在家你也可以在主人家的院子里倒杯水喝,吃点瓜果,歇歇脚。

中午12点,耿马自治县孟定镇景信村四方井村村支书岩俄在自家的农家乐里招待客人。四方井村背靠绵延环抱的青山,拥有珍稀树种天然铁力木林和天然优质温泉,秀美的风光加之越来越便利的交通设施和水、电、路、通讯等齐全的配套基础设施,这些年吸引来不少游客,村里的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农家乐只是副业,平时忙起来也没时间管。”岩俄说,他还种了1000多棵橡胶、40亩辣椒、近10亩无筋豆。丰富的热区资源、全年无霜,让冬早瓜果蔬菜成为四方井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到冬天,广场上可热闹了,外地来收蔬菜的车都停满了。这些蔬菜大多被运到内地气候较冷的地方。”岩俄介绍道。

四方井村宽阔的广场

站在四方井村口,远远就能看到一栋栋金灿灿的傣式小别墅“玉立”在路边。在近1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边沿,大树葱翠、草坪翠绿,让人赏心悦目。数据显示,2015年,四方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80元。

下午6点,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第一书记李克江接到电话,有村民邀请他到家里吃饭。李克江是山东农大的工会副主席,接受组织委派到帮东村挂钩扶贫任第一书记。“来到帮东前,还是有些不安。因为这里靠边境,听说毒品也比较多,加上是民族地方,有传言说民风比较彪悍。可来到这里没两天就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这里的民族群众太淳朴太热情了,他们怕我一个人吃不好,每天都有人打电话,邀请我去家里吃饭。”李克江说,从去年4月份初到帮东,现在已经1年多过去,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了。大家肯吃苦、有干劲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李克江。

走进帮东,村口大树下放学的孩童正聚在一起讨论今天上课的内容,村里到处都是建成不久的新房,村中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农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隐约可见……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正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走过一个个村落,看过一张张质朴而热情的面孔,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宽裕已成为临沧大多数民族村寨的真实写照,民族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是满足,更是对新生活的无限希望。

多点发力破瓶颈

因为发展基础薄弱、交通状况和自然条件的掣肘,临沧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之路困难重重。多年来,正是党和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对临沧尤其是临沧接边县给予了大力支持,才突破瓶颈,开创了今天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

2015年,《临沧市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沿边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出台,当年第一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临沧市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覆盖3个边境县10个沿边乡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17个自然村,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40283.61万元,围绕“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六大工程31个子项目,高效推进计划实施。目前已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房建设8415户; 实施乡村公路硬化建设371.19公里,农村安全饮水提升改造工程47件;实施3个乡整乡推进项目和2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

除政策资金的支持外,选派优秀的干部到民族村寨任职也是推进边疆发展的重要举措。曾任帮东村村支书的吴军就是一名被选派到地方任村官的武警军官。

帮东村位于中缅边境,聚居着傣、佤等多种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为一体的村落。曾经的帮东长期因为赌博打架普遍、村民酗酒成风、村貌脏乱差,而成为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加之村民的致富意识不高,长期闲散懒惰,帮东也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追溯帮东发展的历史,吴军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名云南临沧边防支队勐堆边防派出所民警,吴军于2007年被组织派到帮东任副支书。帮东水电条件差,他就带着村民到处挖水渠接水管修电线,协调电力公司等相关单位资助支持;帮东治安混乱,他就带着村干部每天巡逻,制定村规民约来规范管理;村里产业发展滞后,他协调有关部门将村里8000多亩坡地改为了梯田,大大提高了亩产;农作物收成不好,他请专家来坐诊,自己亲自实验种田,带领村民种甘蔗种烤烟……

“刚来时还是有人不信服他。后来大家一看,人家从山东枣庄那么远的地方来,带着我们接电接水铺路,又带我们发展产业,而且做什么事他都带头干,说栽甘蔗他自己带头栽了80亩,说养羊也是他自己带头养。大家觉得这个人做事很实在也就信任他、听他的话了。2011年,帮东村群众集体到乡政府反映,要求让吴军担任村支书。”帮东村现任村支书金国友想起当年的情景感慨地说:“武警当村官,吴军是全国第一例,因为有了这个机会,帮东村才有了今天。”吴军调离帮东是2016年,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已从2007年的1000多元涨到了6000多元。

帮东村的发展还在继续。金国友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边境村每年每户有1000元的村民补助。养羊和猪也有补助还有保险,如果顺利出栏每年返还你100元,猪死了会给你1000-1200元的补贴。种粮也有补贴,一年补贴你800块。种甘蔗的补贴更高,如果评上甘蔗村,一吨甘蔗补你5元,连片种植10亩,一年补给你200块,而且种苗和种植膜都有公司和政府免费给你。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可以享受低保。医疗方面,我们村卫生室现在已经做到1000人以上有十几张床。我们边境村还享受14年免费教育,住房也享受国家政策,盖新房每户补助4万。”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2016年帮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7000多元。

帮东村村支书金国友

帮东村村规民约

边疆的团结稳定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如何维护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临沧也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双江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为了让四个民族的群众都能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从2011年3月开始,双江广播电视台开设了“政策解读·民语译播”栏目。每周利用黄金时段播出一期包括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民族语言的节目。截至目前,“政策解读·民语译播”栏目共播出300多期,内容主要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佤族姑娘张智新就是“民语译播”栏目的佤语播音员,她说每次回到寨子里,乡亲们和家里的亲戚都会问她最近又要播什么内容了,会称赞她译播得很好,她觉得自己这份工作很有价值。双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马永华说:“有些群众汉语不是很流利,翻译成民族语言后民族群众就很容易接受,很有亲切感,大家对政策的理解能够更入心入脑。节目开播以来,很受老百姓欢迎。”

四语播音

党的恩情永不忘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临沧各族群众牢记党的恩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建起了一个村史室,作为一个佤族世居村,村史室还原了传统佤族民居的样式和屋内摆设,中央位置的火塘、悬于屋顶的水壶、挂在墙上的蓑衣一应俱全。室内还张贴着许多照片,老照片里可以看出贺岭村建设前满是土路、泥塘和一排排破旧低矮的老房子;一旁的新照片里则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和一栋栋错落有致的二层小楼房。“这是贺岭村建设前后的对比照,这些照片都是在同一个位置照的,这样贴在一起更能显示出村里这几年巨大的发展变化。”糯良乡副乡长李晓蕾介绍说。

村史室的概念源于一个最质朴的想法,“我们要把党的政策体现出来,让群众了解党的好政策,来感党恩。”在李晓蕾看来,感党恩并不是一件虚幻的事,“对一个群众来说,感党恩就是政府给了他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群众转变思路、提升素质,把房子打扫干净、把产业做起来。对一个村来说,要感党恩就是要把历史记录下来。从历史图片我们就可以见证党给了我们多少。群众会看到这条路是民宗局给修的,这座房子是哪个部门给建的。村史室的存在就是在讲故事,讲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发展的故事。”

“我们村史室里还有实物,以前用什么现在用什么都可以对比呈现。现在的小孩根本感受不到我们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过来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就可以带他到村史室来看看。现在我们家住在抗震安居房里,那以前我家的房子是什么样?不久前我们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过一个活动,让大家体验:原来我们走什么路现在走什么路,原来吃什么现在吃什么,原来住什么现在住什么。”对于从小在沧源长大的李晓蕾来说,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让他在激动的同时,更加感激党和政府给予的一切。

贺岭村村史室

糯良乡新貌 王文林摄

在临沧,许多地方都以各种方式铭记着共产党的恩情。镇康县南伞镇地理位置特殊,与缅甸果敢接壤,无任何天然屏障,2015年镇党委决定,建设以“识国界、护界桩,兴南伞、固边疆”为主题的红岩村玉蒿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复制展现该镇47.583公里国境线上13个号的国界桩。“建设以复制的界桩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国情、认识国界、保护界桩,用直观感知和心灵体会,唤起、激发和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爱国情怀,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南伞镇党委组织委员张芸说。

“我2010年从外面当兵回来就在红岩村村委会里做干部,这些年群众工作越来越好做了,老百姓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都是因为国家政策好,政府引导我们种咖啡、坚果、核桃,老百姓得到收益后就想着我们还是要跟着共产党走。”红岩村村主任杨文刚说。

“10年前我们饭都吃不饱,能吃点肉喜欢得不得了,现在变成了喜欢上山挖野菜,能吃点小菜喜欢得不得了。我做茶叶,我们村的挂钩单位县教育局给我2万块的补助,这两年边疆建房提升改造政府又补了4万,听说马上还要落实边民保险。真是感谢党和政府啊,从来没想过能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南伞镇营盘村村支书姚连华说。

一路走来,所到之处无不听见老百姓感慨家乡发展快,称赞党的政策好,听得越多,就对脚下的土地愈加敬畏。从泥瓦土房到现代洋楼,从刀耕火种到坡地改梯田,我敬畏于这种与天地相争的毅力,更感动于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为建设边疆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党员干部,他们无愧于“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的临沧精神。临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能在重重困难下展开腾飞的翅膀,昂首翱翔。

猜你喜欢
村史临沧东村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隆安县村史室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初探
南雄启动南粤古驿道村史编纂工作
理发
共同挽救即将消失的村庄本刊村史编撰工作委员会已顺利出版及撰写村史八部《双龙庄村史》出版发行
临沧市:建设红茶之都
水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
“老汉写史不辍笔,为圆梦想志不移”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