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与被消费的主体性

2017-09-03 10:16
美文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乌托邦

·发射场:鲁迅文学院散文专刊·

格局与被消费的主体性

主持人/王冰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培训部主任,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散文写作呈现出现在的这个样子,它更好的样子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但这一个话题又似乎是一个悖论,一旦出现所谓的“应该”,时间一长,散文写作就会又必然导致第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提出。

假设姑且不论上面的矛盾之处,我们来观察当下的散文写作,就会很容易得出一个在写作中尤其可怕的结论,就是散文写到现在,也在经历同样被过度消费的写作困境,散文作家也在经历主体性被泯灭的写作迷局,而且这样的一种写作历史,会慢慢在文学的时间中成为一种饮鸩止渴似的文学经验。

同样,不可否认的写作历史是,文学被市场化之后,本来作为一名主体性尤其强调的作家,在这一过程中,相应地成为一件商品,最终的结果是,文学包括散文,既然作为一种消费品而不是精神力量,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这在它的发展中必然会逐渐构成其自身的消费性格,以迎合读者的需求,如篇幅短小,文义浅薄,包括淡淡的哀愁等等,都是其中的属性之一。这就使得本来就模糊不清的散文变得更加世俗不堪,不只是被文学圈和泛文化圈认为是低于小说的一种创作,就其内在的秉性而言,它就会渐渐失去作为作者的“主体性”阐释和启蒙思想重新塑造的写作理想,失去一名知识分子关于人自身理想化和乌托邦的反思,以及缺少一种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体精神的想象与实践。于是,当主体性让位于既成的散文写作规范时,散文便只能按照一个方向去行进了,所以更多的散文最终都长成了一个模样,原因都在这里。

因此,散文的真正瓶颈与危机并不只是出于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或是书写主题、题材的不够多元化,也不是来自文类的规范对作者或叙述者本身的一种压制,而是在于真正的主体性的丧失。而且,后现代时期的怀疑一切,消解权威的偏执倾向,更使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身份变得相当可疑,使得一个作者既自恋又自卑,既狂妄又怀疑,从而失去了话语的坚实性与拯救散文世界的乌托邦的构建,使得当下散文创作终于受挫,使得散文的精神旨归终于消隐逃亡,散文的内在化格局就无从谈起了。这点是需要当下的散文写作者尤其要警惕的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乌托邦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反乌托邦的诞生
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组委会名单
精彩描绘改革开放时代风貌
乌托邦
杜立明的诗
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开班
驾政民书法艺术欣赏
关于申报2009年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选题的通知
国家民委领导会见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家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