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龙
先套路,再真诚
◎李尚龙
在台湾出差时认识了一个日本人,他中文不错,讲话客气,“请”和“您”总是挂在嘴边。分别时,他一边不停地鞠躬,一边说再见。他一鞠躬,我的腰也不由自主地弯了下来。
我们一共见了三次,按理说,三次接触应该让彼此讲话不那么拘谨,套路不那么明显,但我发现,他的言语依旧带着“请”和“您”,见面时依旧热情,离别时依旧鞠躬。离开台湾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话:尊重陌生人容易,但尊重熟人,很难。
我读高中时,有个男生总喜欢在班上乱开玩笑,看到一个女生脸大,就说她脸像月饼,看到一个男生矮,就说他像冬瓜。直到有一次,一个女生在同学们的爆笑声中哭了,才有人指责他:你怎么这么不尊重人?没想到,这个男生耸耸肩说了句:她怎么这么玻璃心。
几天后,有人说在学校门口,一个男生的脸被打出了血,这个男生就是他。后来校方调查,打人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他说:“他当着别人的面骂我,说我满脸痘痘,说我是芝麻饼。”所谓当着别人的面,其实是当着他喜欢的女生的面,男生勃然大怒,拿起一边的石头砸了过去。受伤的男生在医院时,还愤愤不平地发牢骚:“连玩笑都开不起,有意思吗?”
真的只是开不起玩笑吗?在我们身边,总有个特别诡异的糨糊逻辑:我和你关系好,至少我认为我和你关系好,我就可以跟你随意开玩笑,因为我们是“一体”的。可是,每个人明明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谓完整,就是独立,既然独立,就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尊。无论你们多熟悉,都应该保持界限,保持尊重,哪能这么不分彼此呢?
想起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他二话不说打开我的电脑玩了起来。我很重视自己的电脑,因为我在上面写日记,那是对我很私密的东西,何况万一系统崩溃了呢?于是我立刻制止他。他笑着说:“你还有连我都不能知道的秘密啊?咱们还分彼此吗?”我有些生气,但又不知道说什么,于是认真地说了一个字:“分。”
后来,我和他聊到了这个话题,他也认同我的观点。从那之后,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我开始明白,恰当的距离才能升华出更好的友谊。
这些年我很爱和一个朋友聊天,因为每次和他沟通时,都会很舒服。比如有时候他看到我的不足,会很委婉地跟我说:我觉得你最近状态都挺好,但你看这个是不是还能再提高一些。后来我发现,他每次都这样:到我家问我要不要换鞋,吃饭时问我有什么忌口,到站时问我有没有人接。看似多了套路,实则更多真诚。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口无遮拦的人,他们讲话总是戳人痛处,让人下不了台,然后不好意思地说:我这个人很直白,请你见谅。或者说:都这么熟了,你不会跟我生气吧。于是,我们见到父母在人多时责骂孩子,朋友在大庭广众下调侃另一个朋友的创伤。
实话实说谁都会,难的是实话巧说。真诚其实很容易,难得的是套路下依旧真诚。比如,一个人总是真诚地指责别人:你的衣服好丑,你今天没洗脸吧。而另一个人说:你的衣服很特别,你昨天很累吧。哪个更容易让人接受?我想,应该是先套路后真诚的方式吧。
1.生活中的你说话偏“犀利”还是“委婉”呢?
2.你喜欢自己这种风格的交流方式吗?
3.是否赞同熟悉的人之间交流也需要“套路”?
4.觉得自身哪些方面还需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