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文政 图 李毓琪 编辑 方奕晗 刘星雨
丢下包袱,窥探宋庄
文 张文政 图 李毓琪 编辑 方奕晗 刘星雨
艺术家沈敬东在工作室。他的作品多以军人为原形,将民间泥人的创作手法与摄影、油画、版画、雕塑等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艺术家张静和雕塑作品丢丢。这个眼角下垂的小孩是张静一系列作品的主人公,以他为主角的油画《其实并不遥远》在慈善晚宴上高价成交。
出版人、蜜蜂书店老板张业宏最近已出家,法名耀征
北京出现过许多艺术家聚居地,从圆明园、东村到后来的宋庄、798。这些特立独行的人可以突然聚集在一起,又突然离开,从一个边缘到另一个边缘,随着环境不断迁徙。
1994年,“圆明园画家村”的方立钧、刘炜、岳敏君等一批艺术家迁到北京通州宋庄镇小堡村,宋庄艺术区渐成规模,逐步发展为原创艺术家、画廊、批评家和经纪人等共同形成的艺术集聚区。23年后,随着通州区被规划建设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的宋庄注定“长得与现在不太一样”。
这正是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找到李毓琪的原因。拍摄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肖像,成为台湾摄影师李毓琪长期摄影计划的一部分。
这些摄影作品中,床、沙发、各式座椅等富有生活气息的静物,大多被一并记录下来。在李毓琪的平面世界里,人是抹掉社会位置与角色后的呈现,“我希望拍得朴实,那是很有力量的东西。不花俏,把这个人原汁原味地拍好了,它的状态也好,力量也好,就保留下来。”
这些影像记录了艺术家们在各自封闭的居所里隐蔽的生活状态。和大多数人的视角不同,李毓琪没有预设宏大的主题,也没有刻意准备,用她的话讲,就像在美国时站在公路边拦车,“很像进入一个盒子里面,都是不同的故事。等你出了那个空间,它好像就跟你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艺术家严超是这组作品的首个拍摄对象,也是李毓琪早先结识的朋友。2017年3月,李毓琪背着相机包、骑着脚踏车去为他拍照,地点是他宋庄住宅的客厅。窗外的自然光在严超脸上勾勒出一条明晰的轮廓线,照片的背景是立在身后的数幅装框画作。
“那段时间,感觉在阅读某一个人的某一个小片段。”李毓琪告诉《博客天下》,“但有些东西可能会带在身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可能会爆炸。”
慢慢地,更多艺术家开始接纳李毓琪,还纷纷把朋友介绍给她。拍摄画家岳敏君时,对方把方力钧、杨少斌等艺术家的微信名片全部推送过来,笑着说“我也是为村子做事”。
“艺术家大部分都是非常容易亲近的,他们都是很nice的人。”拍摄前期,李毓琪和她的拍摄对象不会有太多交流,微信约在工作室见面,闲聊一下,然后就开始拍摄。
在李毓琪的摄影作品中,一些艺术家坐在卧室床上。“我想要更多地记录和捕捉他们生活化的一面,回归到人,回归到他们在生活中的样子和状态。除去艺术家身份,拍摄更多工作室之外的场景,人的性格会更鲜明。”
李毓琪1986年出生在台北,2013年到北京从事摄影创作。最早寄居在天通苑,后来搬到朝阳区黑桥村附近的京旺家园。2016年年底,房价飞涨,租约到期,李毓琪搬到宋庄,理由是“后来认识的朋友都在宋庄”。半年多时间,她感受到的变化是“人的消散”。她对人的流动并不惆怅,认为这种迁徒未必是坏事,就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变了,但精神不会就此消失。“最实在的东西就是人,大家可能会搬走,你也会去别的地方。”
但她并未刻意记录时代背景下艺术家村落的存亡。她的活动更像一次私人窥探。“我初来乍到,觉得能够多接触一些人,多看看大家在干什么,还是蛮好的。”她对宋庄算不上熟悉,但她享受这种状态,因为“对这个地方、这些人,我不会有过多的解读,或是之前经验的包袱”。
至于其中的意义,李毓琪说:“以后的意义可能要等它发酵之后我才知道。”
宋庄十二元老之一、画家张鉴墙。他的作品曾被哈佛大学图书馆、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宋庄美术馆、世界粮食计划署、球星罗纳尔多等多家机构和私人收藏
国际策展人、独立艺术家、中捷美术馆馆长覃琨瑛和她的艺术家丈夫伊瑞在家中合影
诗人芒克在国防艺术区内的工作室。芒克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现从事写作和油画创作
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F4之一的岳敏君,创作时会不断移动身体检视作品。他创作的龇牙咧嘴、毫不正经的小人物,成为“玩世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代表
宋庄著名黑车司机老金,现在也成了艺术家
艺术家杨少斌在工作室。其作品被美国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米兰当代艺术中心、奥地利格拉兹博物馆、德国杜塞夫博物馆及法国卡蒂亚基金会收藏
行为艺术家、策展人、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发起人陈进在自己开的餐厅“open味道”厨房内
树美术馆馆长张航在美术馆户外长廊展厅。树美术馆是非盈利艺术机构,致力于推广试验性和探索性的艺术作品及其理念,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全民化进程
艺术家严超在工作室,桌上是作品草稿
视觉艺术家、VISION Magazine艺术总监孙初(左)的住所,这个设计独特的房间曾上过很多室内设计杂志
创作歌手马条在自家客厅
李毓琪
当代摄影艺术家,生于台北,现工作于北京。
作品“基本视力”曾在台北、北京等地举办个展,多次参加摄影联展,2016年获得TIVAC摄影奖评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