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快递的年轮地图

2017-09-02 22:05
旅游 2017年9期
关键词:驿站邮件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唐代诗人岑参初过陇山西去途中,即景赋诗,正是这种驿骑飞驰的写照。

我国古代邮驿自秦代道路系统建立后,在主干道上约5公里设邮亭,约15-25公里设传舍。亭为邮递而设,采用接力方式依次传递信件公文等,传舍为官员使臣而设,依马力而定,主要是转送官员、官物、解送罪犯等。为了解决通信接力传递诸多中转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秦朝制订了我国第一部有關通信的法令——《行书律》。

汉晋繁忙的大驿路

汉代邮驿是在秦代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完善,称邮驿、传置和传舍,并在人力步行的同时,增加了骑马快递的设置——传舍,就是接待站点,规模大小则根据其在驿道冲要的位置,驻军机构而定,像敦煌悬泉置就是一个处于交通枢纽和边界要冲自匀类似今日海关的一大传舍。因其地位特殊,邮件发送所经每驿均须详细记录,按邮件送达方向分为东书、西书,进行分拣。凡接待过往使臣、贡贸客商及公差等,均须持有注明担负任务、执行人员、交通方式、时间地点及发文机关等详情的文书证件,传置“承书从事”,按章接待,否则将不予受理。

据汉简记载,当时通过驿置所寄发的邮件,大体有公文要函、衣物、药物包裹,货币和小型兵器如箭簇等,甚至驴马牲畜等也可由驿站递送。而驿置在收发来往邮件时,对进出之邮件都要严格登记,并按递送要求分类处理,重要邮件还要特别关照,专人专递。关于传递方式,由简文得知有“行者走”的步行和“马驰行”骑马两种。除此而外,还有急行、吏马驰行的方式,以应加急快件的快速传递。一般邮件由驿卒徒步投递,紧要急件由驿吏骑马奔驰递送,并规定路途时间,超时延期,丢失邮件等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甚至依法治罪。

汉代驿传初为军邮,后随着客商来往的增多,遂分为地方和军内两个系统。军邮只递送军事邮件,地方则在负责官府及民间邮件传送时,也担负军内邮件的传递。战时地方邮传带有军事管制性质,成为西北边疆地区邮驿的特点之一。

汉末大乱,驿、亭制度遭受破坏,到晋代衰败更甚。魏晋时期在分裂割据,动荡不已的形势下,关隘失守,国界多变,道路交通与邮驿设置均难以统筹营建,尽管也制定了《邮驿令》,却成一纸空文。然而,“天下丧乱,凉州独全”,甘肃河西地区虽有五凉割据政权的征伐变乱,但却较中原稍为安定。大批流民、僧儒、商贾避乱河西,不但充实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发展,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并且与西域诸国仍联系紧密,贡使商旅未曾停歇。这在嘉峪关魏晋墓室的壁画砖上得到了印证,其中的《牵驼图》就是“商胡贩客、日趋塞下”的驿路掠影,而那幅驰马传邮的《驿使图》,更是当年丝绸之路上“邮递员”的生动写照,故而被邮电部选为纪念邮票小型张图案印发全国,成为中国邮政悠久历史的见证。

隋唐两宋驿馆繁华

隋代周之后,四海一统,尤其是隋炀帝好巡游,又西巡灭吐谷浑,扬威于焉支山,大宴西域诸国贡使,可谓一时之盛,然终因其不惜民力的暴虐统治而国祚短促,但却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袭隋制,驿路开辟更加扩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邮驿网络。尤其是丝绸之路上更是贡使军旅、商贾僧侣不断,无不依赖驿馆传舍安排食宿,提供车马,利用驿传邮递军报信函等。

唐代设驿和馆,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驿设于驿路,主要为传递军情文报和接待官吏,故又称馆驿或驿亭,一般都建有宽敞的驿舍等。馆则为州县以上地方设置的宾馆,多位于县、州、府城内,不一定临近驿路,称为客馆、宾馆或馆第。

唐代水运发达,故而又增置水驿。驿站分陆驿、水驿、水陆相兼驿三种,丝绸之路则主要为陆驿。驿站设置除上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特设“都亭驿”外,各道州、府、县根据其所处的交通地位,任务繁简、客使流量等,分为六等,并按等配备相应的驿马、驿卒。从一等驿到六等驿,所配备的驿马为60-8匹,驿夫为20-2人,次第递减,数额差别还是很大的。

唐代的驿传制度延续到五代及两宋,在西夏占据河西诸地后,原来的驿路虽无更改,但因政权的变革,其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出于军事防御目的,曾西去陕甘的驿路大都成为边防前线,成为调兵运粮、驰驿走卒来往奔忙的军事通道。因西夏占据河西,宋廷与西域的联系一度中断,但为牵制西夏,北宋政府还着力开辟熙河路,以交接吐蕃氐羌,并南通川蜀,在今秦岭临近陇南一侧修复栈道,设置邮驿,还沿祁连山南麓的青海一侧,开辟了山南赴西域诸国的通道,以恢复联系。

宋代驿递有别于前代的是将驿、递相对分立,邮递和运输任务则由专门的“递铺”和“车子铺”执行。专门传递官方文报者称“递铺”,专用于运输官物者为“车子铺”。但铺有时也接待使客,甚至提供马匹。故其“驿”和“递”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宋代邮递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既是三种递铺组织,又是不同的传递方式。各地有三种并有者,有合步递、急递为一者,形式随具体情况而设。步递即步行接力传递,除传送普通文件外,还转运官物或送人。马递为骑马传递紧急文报,要求日行200里。

急脚递,即文书直接从皇帝发到前线,他人不得染指,故宋神宗多次颁诏:“非紧急边事,毋得擅发急递”。伴随急脚递设置,有了“金字牌”之制。神宗元丰年间,西夏出兵袭击陕西绥德,并以80万大军围攻兰州,神宗即用金字牌急脚递向陕西鄜延路发布指令,传送时“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里,不分昼夜呜铃走递,前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受”。和今天的接力赛跑一样,却比马拉松的路程更为遥远,铺兵奔波劳累之苦不言而喻。

宋代馆驿并设,一如隋唐之制。至于路远驿疏之地,各地官府则责令附近寺庙辟出房舍用于接待过客。这倒是一个特例,当然僧人也因此可以得到官府馈赠布施寺田庙产等。

元明清驿站与急递铺

元代疆域辽阔,成吉思汗的子孙曾横跨欧亚,建立了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从元立国前的蒙古汗国时期,就对驿路和邮传设置重视之极。古丝绸之路是联系其四大汗国的主要通道,更是管护有加。京城大都至西北的驿路,还有从宁夏固原南下经庆阳、平凉、秦州、武都入川纵贯南北的驿路。在驿路主干道上,还有其它大小分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经世大典》载:“大元立国以来,以军驿为重”。元代驿路驿站之设,超过历朝历代,成为军事活动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运输军资和飞报军情的重要任务,驿站与军站相统一,是元代邮驿的特征之一。

元蒙统治者本是马背民族,拥有广阔的草原牧场及畜群资源贮备,故驿马在元代十分富足。平均每处就达80多匹,奉元路秦川驿有驿马253匹,超过唐代京师长安都亭驿驿马数倍。所以元代驿站“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

元代的驿舍称“站”,或“站赤”。金、元均仿照宋之急递铺设置与驿站并行,并成为一种固定机构,是专司传送官方文书等任务的通讯组织。除紧急文书外,其余闲漫文字不许入递,也不得私带物件。最初规定铺丁徒步奔走,一昼夜须接力行200公里,辗转传递。铺兵夜行除带悬铃外,还持有火炬,以清道急驰。

明代在消灭残元势力,完成统一大业的军事进程中,对驿传组织的恢复设置就特别重视。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初四登基称帝,二十六日就诏令设置“各处水马站及递运所、急递铺。”明成祖迁都后,又以北京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全国1 3个布政使司(省或行省)的七大驿路干线,而横贯陕甘的丝绸之路就是明代全力卫护和经营的西北大驿路之一。

明代北有残元蒙古、鞑靼、瓦剌,南有藏、土诸番,西有啥密、吐鲁番诸部,作为中央王朝如何处理其周边关系十分重要。朱元璋北征南抚政治策略的实施,全赖驿路的通畅才能达到。故其驿传之设,“自京师达于四方,在京日会同馆,在外日水马驿并递运所”。在南京和北京均设会同馆以接待王府公差人员及外国贡使陪员等。京外各地,在交通干线和通衢大道设水马驿。由西安府至甘州的甘肃镇大驿路置马驿,以“递送使客,飞报军情”。

明代驿、递、铺相对独立,各司其事,还专设递运所,以运输军需物资和贡物,一般距驿站不远,或者相邻。陕甘大驿路是明代沟通西北的重要途径,根据军事防御,以及接待西域和番藏贡使的需要,沿途均设有递运所,配备马匹、驴骡和车辆、车夫,河西还有驼队以通沙漠各卫所。与驿站和递运所相比,明代的急递铺设置数量最多也最普遍,因其不仅要设于大驿路主干道上,并且还设于每个州县及其通道上。故数量是驿站和递运所的10余倍,甚至数十倍。急递铺一般相距5-7.5公里,最多也不超过12.5公里。因其为步行接力相传,昼夜不停,故每站间距不宜太长。

清代邮驿的设置较前朝更为普遍,由近2000个驿站、7万多驿夫和14000多个递铺、4万多名铺兵组成的清代全国邮驿组织,规模庞大,星罗棋布,网路纵横,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朝代。清前期,出于平定准噶尔叛乱分裂活动和巩固西部边疆的政治军事需要,对西北连接陕、甘、宁、青、新的丝绸古道和驿站建设十分重视,仅甘肃沿线就有驿站140多处,递运所100多处,被称为官马大道的大车道就有6条,还有许多地方性分支的“官马小路”,将各府、州、县、镇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

清代的驿路以京师为中心,分为官马北路、官马南路和官马西路三大系统。沿袭明代丝绸之路连接西北的大通道为皋兰官路,也是清军西征,平定新疆及青海民族分裂势力的进军路线。清中后期,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同治年间西进至新疆天山南北,驱逐沙俄侵略,收复伊犁,当时大批军火、军需物资等,全要依赖此路供给。而皋兰官路不仅是军路,还是中国内地与西亚地区通商贸易的贡道和商道。

同时,还有一条东西向的驿路是专门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的“塘路”,也称军路。从肃州酒泉军站至灵州花马池军站,再东北过陕西定边、榆林、神木、府谷,过黄河去山西大同,经张家口后,抵达北京。是甘、宁、青、新疆驰递军情急报的军道。

《清史稿》载:“凡置邮曰驿、曰站、曰塘、曰台、曰所、曰铺,驰驿者验邮符,泄匿稽留者论如法。”清代驿递名称因地区而异,京师及内地皆称驿,蒙古地区置军台,西藏、吉林、黑龙江设站。嘉峪关以西至新疆旧设军赤台,新疆建省后塘、台兼设,军台归旗管理,塘台归绿营管理。甘肃称所,皋兰官路上的驿站统称驿。庆阳至榆林一线军路驿递有军站、腰站、塘站之称。

清代中期邮驿递送尚能保持正常运转,但到后期,由于内忧外患,已经难于支撑。此时首先因商人通邮之需,民信局应运而生。在光緒时,已有大小信局数干家,相互联营,形成了一个民间通信网。因此在左宗棠西征新疆时,沿途驿铺大都名存实亡,迫不得已,只得利用驻军的马匹和夫子,节节传递文报。为解决粮草军械日用物品运输等,便在原来驿站、军台或营塘旁,建造了一批简单的房屋,置备粮草,供人、畜歇宿,称为“官店”。并同意在营旁半里搭盖棚场,作为军民交易场所,即“商棚”,被称为“买卖街”。大军西出嘉峪关时,有大批商贩随之做生意,被称为“赶大营”。

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邮政逐步兴起,铺递工作也逐渐为邮政局取代,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于是,延续二、三干年的驿传制度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从此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猜你喜欢
驿站邮件
来自朋友的邮件
养老驿站新春活动丰富多彩
囫囵吞枣
背水一战
在十八驿站(二首)
雪白灯红驿站情(组诗)
古驿站
Outlook和Foxmail邮件互导
10式保证邮件安全
QQ邮箱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