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据德国媒体近日报道,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增长27%,销量占全球近1/3,位列世界第一。据预测,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机器人年销售量每年平均增长15%到20%。这些销售数字真的表明中国正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先者吗?除了销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制造、研发、应用、产业链等综合实力,究竟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又面临什么挑战?
“机器人革命”,下一个战略制高点
本报记者 张妮
“机器人的崛起将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趋势”。在美国科学家约瑟夫·巴·科恩撰写的《机器人革命》一书中,机器人被认为是推动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市场,这一融合多种高科技为一体的技术革命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战略制高点。那么,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处于什么发展水平?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曲道奎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中国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比发达国家滞后一二十年,但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中国有了赶超的机会。
环球时报:发展机器人产业对各国有什么重要作用和意义?
曲道奎: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和支撑技术来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设备、一个产品。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制造时代来临。在新的时代下,要求物物相连,物物相通,要从过去的传统设备向智能化设备发展,机器人就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新一代机器人将与数据、云、网络做充分融合,在智能化、可感知和交互能力上更有突出表现。
环球时报:中国机器人产业有多大?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曲道奎:机器人在中国属于非常新的产业,这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真正形成产业也就是最近5年。从2009年开始,全球很多行业都在下滑,但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复合增长率一度达到约60%。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是促进这个产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三大类:工业制造、国防安全及航空航天、生活服务。目前,机器人在全球及中国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工业领域,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约占机器人应用市场的40%。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工业机械手的概念,还包括移动机器人,能完成物料的搬运、传输等。还有在洁净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如芯片制造需要在真空环境下作业。在国防安全、科学探索方面,机器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像水下、空中都要靠机器人来协助。下一步,机器人在日常生活服务领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比如,教育、高端陪护、辅助康复等。可以给顾客端茶倒水的服务型机器人在餐饮行业已陆续批量试用了。机器人在消费领域的发展和工业领域不一样,会有突发式增长。
环球时报: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的发展整体上处于什么水平?
曲道奎:总体来讲,中国的机器人尤其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比发达国家滞后了一二十年,但由于互联网的突飞猛进,机器人产业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升级阶段。从全球来看,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大家几乎在同一个起点上,中国有了赶超的机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想真正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必须要有国际级企业。现在新松在市值上已经进入全球前三。我们是全球机器人家族最全的企业,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中国最大,产品2/3出口国外;移动机器人全球领先;洁净机器人可填补国内空白,替代国外产品;服务型机器人跟国外齐头并进。机器人这种高新技术拿钱从国外是买不来的,逼着我们自己研发,整个研发团队占公司员工的80%。但在创新平台、品牌影响力、综合实力等方面,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
环球时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面临什么挑战?
曲道奎:中国这些年突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外的巨头和小型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企业把总部、生产基地都搬到中国。中国企业要抓住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挑战非常大。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遇到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产品怎么能卖出去?
关键要差异化、有竞争力。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产品。另外,机器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几个要素: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资本链,三者要协同发展。
环球时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未来,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会不会带来就业矛盾?
曲道奎:这要从眼前和长远分别来看,从眼前看,这个问题不大。中国这几年遭遇用工荒,很多制造业企业招不到人,机器人恰恰可以填补这部分劳动力缺口。另外,中国有一些危险、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比如爆炸品处置,以及需要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行业,这些本身不属于人的就业范围,机器人正好可以把人从这些环境里替代出来,与人的就业没有冲突。
不过,从长远来看,低技能劳动者肯定要被机器人替代,这也意味着,技术进步将带动人的就业进行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走这一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国家需要统筹考虑,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对再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真空期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这些都是积极的做法,而不是为了人要就业,就限制技术的发展,限制新的生产手段的使用。▲
各国机器人企业逐鹿中国市场
本报记者 陈青青
十年前,人们还很难想象,有一天机器人能在工厂车间完成复杂的工序、在医院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在餐厅为客人点餐……美国彭博社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是在京东的仓库中,工业机器人可在1个小时内搬运3600个包裹,效率是人工的4倍。中国机器人市场迅速崛起,让中国成为各国机器人企业的必争之地。
美国运动控制系统和配件供应商科尔摩根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十年,该公司中国和东南亚区域市场总经理刘伟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对中国市场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中国速度”,“这句标语也贴在我们公司美国的销售部门里,中国客户的特点就是快。”据刘伟峰介绍,发达国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时间较长,一般要等整个样品完全成熟后,再与客户接触。但中国机器人企业会待样品研发成熟之前,先参考国外企业采用了哪些器件,然后和客户共同探讨下一步开发步骤。
谈到工业机器人新的应用场景,刘伟峰认为,出于安全性考虑,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一直与人分隔开来,放置在具有安全切换功能的隐形围栏后。协作机器人的出现给工业机器人和人“亲密接触”的机会。比如,它们能从传送带上拿起物体,放进盒子里,或者帮助工人搬起重物。但目前,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十分有限。在医疗领域,协作机器人仅可作为辅助工位扮演手术机器人的角色,或者应用在有辐射的环境。
即便如此,机器人巨头企业德国库卡和日本发那科也开始进军协作机器人领域。在发那科的上海合资工厂里,《环球时报》记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影子。有几台机器人在搬运轮胎时,会按一定轨迹运动,当人出现在其轨迹中时,机器人会自动停下来。“协作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是开放的,没有围栏。机器和人共同工作,首当其冲的是保证安全性。”该公司一位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丹麦优敖是从南丹麦大学实验室走出来的协作机器人企业。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苏璧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谈到,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是互补关系,因为协作机器人代替的是一些重复的、危险的、枯燥的工种,使工人投入到附加值更高且更有创造性的工序当中。
在上海木爷机器人公司董事长蒋化冰看来,另一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前景十分乐观。“与华为手机赶超国际品牌一样,现在中国虽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基于中国的人口红利,服务机器人会从应用上倒逼技术发展。”蒋化冰认为,当大部分服务型机器人都瞄准家庭应用场景时,如何使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能从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读懂人的心思做出正确判断,将成为服务机器人开发者竞争的焦点。
中国电子学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李颋认为,就传统路径看,中国机器人和西方国家差距比较大,但智能化路径是中国机器人实现跃升发展的很好的突破口。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研究经理卢言霞认为,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深度学习方面,仍落后于国外。比如,在图像识别方面,运用比较多的是在环境中障碍物比较少的情况下对目标的抓取和识别,缺少复杂的测绘、测量或避障的功能。▲
中国的差距在哪里?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中国工业走向机器人时代!”德国《商报》近日报道称,中国开始大跨步加入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竞争。至少在机器人销售市场上,中国已经全球领先。“不过,在工业机器人的其他领域,中国与美欧日仍有较大差距。”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学者托特贝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差距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机器人密度。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到2019年,全球将部署260万台工业机器人,是2010年的两倍多。2016年,韩国企业机器人的密度最高,每万名工人有531台机器人,美国为176台机器人,德国为301台。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比例才达到每万名工人有150台机器人。2015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是36台,居世界第28位。
二是,机器人制造。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产地,各有各的优势。德国工业机器人在原材料、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美国的最大优势是为机器人制造提供软件系统。日本则在机器人进入家庭方面走在前面。“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很大程度上仍依赖进口。”托特贝格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外国制造占六成以上,中国仍需从国外引进专业技术。随着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公司,中国在技术上将逐渐赶上。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将占一半以上,并逐渐占领美欧等全球市场。
三是,机器人应用。德国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在工业生产上,如物料搬运、点焊和弧焊,涉及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业。在医疗行业,机器人也做了不少工作。《环球时报》记者曾走访位于德国鲁尔区的MACH4自动化技术公司。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药房机器人已遍及全球各地。日本机器人已经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比如,东京羽田国际机场有机器人帮助清洁大厅或输送行李,一些日本公司聘用机器人当保安。有的日本酒店使用穿制服的机器人,帮助客人将行李送到房间。
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扩大很快,除了传统的汽车业、电子行业,物流业也开始用机器人分拣包裹。研发领域同样进步神速,中国还获得过机器人足球赛世界冠军。不过,中国的机器人应用仍未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