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旅游区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2017-09-01 18:52李燕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8期

李燕

【摘要】:传统的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当今以工业化发展为主的社会模式的要求,对风景文化资源的忽视,对基地原有的生物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使生态型规划设计应运而生,使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唤醒了人们对保护自然的意识,本文针对生态型规划设计的问题和要点进行了研究,致力于寻找更好地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道路。

【关键词】: 风景旅游区 ;环境破坏; 生态型规划 ; 回归自然

1.国内外风景旅游区研究现状

生态旅游诞生于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这个环境背景下,国外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生态型旅游规划设计的研究,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下,布莱米提炼出了有关生态旅游的三个核心标准,即以自然为基础的因素、教育性或学习性成分以及要求可持续性。加拿大著名旅游学者曾提交论文并系统阐述了生态旅游的八大特征,生态旅游必须与积极地环境道德相一致,应注重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价值等。

我国生态旅游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的。到现在还有很多组织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和阐释,提出解决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基础性工作,我国也在努力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青海湖观鸟、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缙云县、九寨沟等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景区。但是规划设计方法思路仍保持在传统思维方式之中,并且将这种思维运用到生态型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中,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环境的背景之下的。

2.风景旅游区生态型规划设计的问题

传统风景区规划中的保护规划是以景观综合评价为基础的,通过这些评价的分析来进行景观保护的分级分区,再根据每一等级内景观类型的内容和特点,制定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规划是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它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环境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的合理布局。

2.1风景旅游区的肆意开发,只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风景旅游区开发的发展阶段,旅游业的变大,也将伴随着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现代的旅游的一个特点,过度商业化,致使资源浪费和破坏,而这些将会成为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也没有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将基地进行大范围的破坏,设置大量与自然风景不协调的游乐设施和商业设施,严重的破坏了自然景区的和谐与美观。

2.2破坏景区原有的文化特色

详细的实地调研和数据研究是一个规划设计的基础,但是,有的一些设计却是由于对旅游区的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不够了解,也没有了解当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致使出现一些与自然相违背的设计,也是造成环境破坏的一大因素。

3.风景旅游区生态型规划设计的要点

3.1合理规划风景旅游区空间功能布局

在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中,合理安排景观的功能和生态规划,对旅游景区进行功能分区,使旅游资源能过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所以一般将其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密集区、服务社区4部分。核心区是严格受保护的区域,严禁各种资源开发活动,只为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人员的科研和保护所用。缓冲区是少数游客游览的对象,只允许步行或独木舟一类的简单交通工具进入,区内限制永久性建筑进入。密集区是游客集中活动的区域,要以控制污染性工业和美化工程为目标。服务社区是游客休息的集中场所,各类交通工具可以通达,但应位于保护区边缘或外部比邻区。这种分区可以保护景观尺度上的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并不危害敏感的栖息地和生物。

3.2设计合理的生态旅游管理容量

生态旅游管理容量是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依据,在实际中,应该对每个景观单元进行合理的容量估算值,并且将各种可能产生的因素都尽可能的考虑进去,使其接近最合理的容量。同时要对旅游区的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能够通过道路对景区进行分流,缓解景区的人流压力。

3.3保持景观原有特色

各地域特色也是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印记,所以保持景观结构的完整统一以及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是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的要点,不产生与环境破坏相关了的建设活动,使其景观具有原始特色,对旅游区的人文景观予以保护,延续其文化内涵。

4.结论

风景旅游区生态型规划设计是以规划旅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景观地域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旅游经济发展等为愿景。能够使相关生态型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得到合理应用,并且对具有地域特点的区域中的复杂系统进行合理分配。针对地域特有的景观特色,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内涵,使得文化在景观中得以延续,并且对生物多样性予以保护,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真正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 地理研究. 2001(02)

[2] 祁黄雄,林伟立.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 人文地理. 1999(01)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 何旻. 城郊生态旅游区规划中的“生态保护规划”[J]. 小城镇建设. 2003(12)

[5] 卢云亭.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 经济地理. 1996(01)

[6] 劉鸿雁. 旅游生态学──生态学应用的一个新领域[J]. 生态学杂志. 1994(05)

[7] 侯天慧. 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生态旅游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5(22)

[8] 刘家明,杨新军.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01)

[9] 程胜高,赵积洲,余春和,申锐莉. 生态旅游项目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J]. 环境保护. 200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