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9-01 04:10罗妍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罗妍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当中的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于建设项目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根本性源头,只有确保这一源头的工作行之有效才能够确保建设项目在建设时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当中的环境监测工作同时也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基础,监测数据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项目环境的评价成果,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不言而言,在今后的评价过程中必须进行针对性改进,务必做好此项工作。

【关键词】:环评工作;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1、環评当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环评也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当中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样也是环评的前期工作,其贯穿于整个环评过程。环评的具体流程为:①委托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监测部门对建设场地进行环境本质监测,保障环境本质能够符合效果部门的要求,按照开展具体的项目影响预测以及评价,同时还需要编制一个相应的环境监测技术;②在项目完成之后并试运行几个月之后,必须要实行项目的验收监测,通过后续的验收监测保障环境当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效果;③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实行回顾性的环境评估,并根据回顾性的环境评估结果评判环境保护措施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由上述的环评流程可以发现,环评的前期评估、中期评估以及后期的回顾性评估都需要借助环境监测结果作为支撑性数据,在环评当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环评工作开展的基础便是环境监测,只有在通过建设范围内的环境调查结果,并实施环境监测才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并再开展环境状况的准确性评价;②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追踪目前的环境污染特征以及分布状况,并寻找到具体的污染源,同时还能够以次作为环境污染依据,推算后续一段时间内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分布状况等。实际而言就是按照环境监测的二级果,结合水文、气象等污染状况,调查并评估环境影响模型,并以此实现后期的拟建地环境监测布局以及环境保护计划等;③借助项目的验收监测,可以准确的监测到项目周边环境的质量是否能够满足本地的环境管理需求,同时还可以制定项目环评结果。同时,这一环评结果也是考核以及监督环评部门技术能力以及评价质量的有效措施。

2、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监测方案的实用性不高

根据相关的规范,对每一等级的环评项目的监测点位、时间和频次皆有相关规定。然而,现在大多数情况是,在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时,都没有根据要求布设监测频次、点位等,此外,部分单位没有做好实地勘查工作,监测方案与现实有很多差别。还有的因为要节省成本,就会自己自作主张,把监测点位、因子和频次都减少了,个别的情况下,还会将特征因子删除了,取之以没有什么代表性的因子和数据,在这些情况下,评价结果的差距是可想而知的。

2.2未做好监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认定工作

一个有效的环境监测机构,一定是在法律的基础上成立的,还要报省级以上监督部门的,进行资质认定,而且他们承接的监测业务不能超过其认定范围。然而,目前多数环境监测机构只为追求利益,把资质范围外的业务也承接下来,但是,这些机构在其内部尚未存在相关的专业人员,监测仪器也不完备。

2.3 缺乏规范的环境监测监管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环境监测是在野外进行的,一般是在项目已经规划的然而尚未正式开始实施的地方,做样品采集,并进行监测,然而,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监测机构由于经费不足和设备不完善等问题,私自改动采样位置和时间,有的把采样时间由规定的7天改到3天,甚至不去拟建现场,就把监测报告做出来了。

2.4监测质量考核工作缺乏完善

由于没有对采样监测做好监督,还有没有仔细考核实验质量控制,这样,就导致了不是很高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出现。对于环评单位来说,他们会根据监测数据,提前预测建设后的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如果是在一个不高的监测数据质量上进行,那么预测和监测的关联性就很差。

3、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3.1严格做好检测机构的监测资质和能力审查

第一,环评单位应该先进行委托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确保其具备与项目相符的监测资质,以此保障资质的有效性。第二,审核监测机构是否具备承担环评监测项目要求以及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具备环保审批权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应该进行再次审查,保障监测机构资质和能力能符合项目建设实际。

3.2保障监测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通常环评单位是制订环境监测方案的主体。所以,环评单位应该结合环评实际情况,收集项目资料,按照评价等级确定评价具体范围,同时按照项目分析结果和项目特点,确定项目的特征污染因子,最后结合实地查看制订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案。与此同时环评单位还要征求监测部门的意见,让其寻找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以此保障方案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确定监测因子、监测点位和频次上,一定要严格按相关标准、环评导则进行,以此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进而为项目环境预测与评价提供准确的依据。

3.3规范环境监测行为

各地区的相关环保行政部门一定要做好所管辖区的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工作,重点强化对其承接业务的监管。环境监测机构在实施环境监测之前,一定要向环评审批管理机构上报环境监测中的重点内容以及监测时间,然后环评审批机构结合具体的环境监测计划,委托如监测科考核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情况。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还应该进行监测现场的抽查监测,可应用GPS定位技术,以防在检测中出现违规操作,以此保障监测过程的规范性,最终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工业、农业生产以及生活垃圾等污染物不断增加,虽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不断提高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执法,但是因为环境影响评估中环境监测工作所呈现的问题,导致污染治理成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为了更好的优化社会环境,本文详细分析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朱泽华.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10:53-54.

[2]胡清江.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216.

[3]米同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04:12-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