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镇化背景的乡村农业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2017-09-01 23:58张蕾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趋势

张蕾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也开始对传统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这使得乡村农业旅游逐渐成为了我国旅游市场中的新贵。但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背景下,传统的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也开始呈现出一些不足之处,亟需通过调整来适应和满足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居民对乡村农业旅游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就城镇化与乡村农业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就我国现阶段乡村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展开了分析,并分别从旅游需求、旅游市场两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农业旅游发展的趋势展开了论述,并重点对农业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促进乡村农业旅游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农业旅游;发展趋势

【前 言】: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成为了我国目前城乡建设中的一个突出化表现,而同时其也是我国新经济形势下的主要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通过城镇化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国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之间的再平衡,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对提升我国整体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城镇化建设中,精准的认知未来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规划出正确的乡村农业旅游的发现方向,则是现阶段我国乡村农业旅游迫在眉睫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围绕城镇化背景的乡村農业旅游发展趋势为中心,分四部分展开了详细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城镇化背景的乡村农业旅游发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1、 城镇化与乡村农业旅游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乡村农业旅游两者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中前者造成了我国城市居民城市生活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等问题,从而促使城市居民渴望到简单的乡村中去感受淳朴的农业生活,滋生出了我国的乡村农业旅游,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1]。而城镇化建设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乡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国家从农业逐渐转向为工业和现代化的过程,是一种社会的变迁。在此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传统乡村中的生活生产资料以及传统建筑不断消失,农民和乡村的面貌也发生巨大的变迁,而这些作为乡村农业旅游消费者心中最为重要的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则开始和现实中的不断减少的现状相碰撞,城镇化建设难以避免的和乡村农业旅游处于了对立面[2]。

纵观当今世界上的每一个发达国家,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过城镇化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而乡村农业旅游又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旅游需求,是我国旅游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两者虽然处于对立面,但是又必须在目前我国的大发展背景下并存且共同发展。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未来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实现对乡村农业旅游需求的精准掌握和积极引导,促进乡村农业旅游在新时期的形成自身的新特色,持续稳定的发展。

2、我国乡村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而农耕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所在,因此从我国乡村农业旅游的资源上观察,其十分丰富且多样化。加之我国近年来所推动的科技兴农战略,更是让一大批新型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也为我国的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3]。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下,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一批经济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乡村农业旅游开始萌芽。比如位于珠三角地区的珠海市的农科奇观,便是当时十分著名的乡村农业旅游景点,此外位于广东大大小小的荔枝园、芒果园等也成为了当时发展十分成果的乡村农业旅游景点。而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乡村农业旅游需求上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乡村农业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做大[4]。国家政府部门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了对乡村农业旅游的重视。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郫县农科村以及1999年国家推出的“华夏城乡游”等乡村农业旅游项目,在政策层面大力鼓励城市居民到乡村去“喝农家水、吃农家饭、做农家活、住农家屋”改变了传统蜻蜓点水式的乡村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更多的为鼓励旅游者去深入乡村感受真正的乡村生活。而通过实践证明,当时的发展策略,促进了本世纪初以来我国乡村农业旅游接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而到本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农业旅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城市居民开始涌入乡村感受乡村的生活,各种农家乐开始在全国流行开来,同时各种政府部门建立的示范性乡村农业旅游景点,也开始摆脱简单复制的模式,因地制宜的发展,整体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发展现状[5]。

3、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农业旅游需求及市场分析

3.1旅游需求分析

基于乡村地区所拥有的自然风光,农业耕作等资源,作为城市中面对水泥生森林的城市居民而言,到乡村去感受农业生活是很多人减缓疲惫的主要途径。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基础建设的不断普及,乡村也开始更多的和城市接触,在农业的耕作方式上也更多的趋于现代化。这些现代化因素植入乡村农业旅游中,一方面有效提升了乡村农业旅游提供者的综合素养,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乡村农业旅游“归真”的追求并没有改变。因此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农业旅游在需求层面会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其一为“村味”即城市居民对乡村农业旅游的基本需要不会改变,对“青山横北郭,白山绕东城”的相对封闭村落的追求不会随着城镇化建设而改变。其二为“人味”,即消费者对乡村农业旅游的需求不仅仅是停留在乡村,同时还有农业,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很多乡村成为空心村,而基于这些空心村所发展起来的乡村农业旅游不存在真正的农业生产。而消费者对乡村农业旅游的需求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需要切实的看到有农民在进行农业的耕作;其三为要有“雅味”虽然城市居民到乡村进行乡村农业旅游是为了切身去感受乡村生活,但是长期居住城市的消费者对传统脏乱的乡村环境难以做到坦然接受,因此在乡村农业旅游的需求上优美卫生的居住环境也是乡村农业旅游旅游需求中的硬性需求所在;其四为“土味”即在乡村农业旅游中需要具有象征传统农业更多的田野、田坎等元素,可以让乡村农业旅游真正的感受到传统的乡村耕作;最后则是“人情味”很多城市居民之所有到乡村去旅游,就是厌倦了城市中极其浓厚的商业化气息,这是乡村农业旅游的优势所在,也是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消费者对乡村农业旅游不会改变的因素[6]。endprint

3.2旅游市场分析

基于上文对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农业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分析,此处则进一步对我国未来在城镇化不断推进背景下的乡村农业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我国多彩多样的乡土气息,同时也让身居乡村从事农业的农民和居住城市被商业化气息所侵染的城市居民相比,在情感上彼此更为亲近,而正是这种亲近让乡村农业旅游对城市居民的吸引程度,在城镇建设不断深化,城市商业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不断提升。因此从整体上进行观察,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推进虽然会对乡村农业旅游的一些基本资源造成破坏,但是社会整体对乡村农业旅游的需求则是出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下,继而乡村农业旅游市场也会不断扩大[7]。随着现代文明向乡村的渗透,在乡村农业旅游上会在保障乡村农业旅游基本属性和特点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出现代化的设施、整洁的村貌以及文明的村民。根据乡村农业的重点元素,创造出完全符合乡村农业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再造之村”。而从近年来的乡村农业旅游人数上观察,也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乡村农业旅游市场处于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之下[8]。

4、农业旅游产品发展趋势

通过上文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农业旅游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以下结合国外的先进乡村农业旅游产品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种我国未来乡村农业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

4.1整鄉村野景观

在城镇化背景下,基于消费者对乡村农业旅游的“五味”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乡村部落的规划,从整体上规划和建设一个乡村农业旅游的聚落,呈现为整个村落都是乡村农业旅游目的地。在村落中的庭院、房屋的外观、村落中农业耕作的路径、田坎都是完全依照乡村的实际景色进行布置,设计为无景点旅游模式。同时还可在能村落中,将乡村农业的场景再现,组织旅游者去体验农耕,使用传统的农耕工具,切实的满足消费者对乡村农业旅游在传统乡村气息上的需求[9]。

4.2单体农家乐景观

即在实际存在且按照乡村农业生产模式的正常村落中的某一农家建设了单体农家乐景观。而这一单体农家乐的乡村农业旅游产品作为目前我国乡村农业旅游产品主要模式的同时,可预期的也是未来乡村农业旅游产品趋势所在。单体农家乐景观在旅游产品的模式上更加倾向于民宿,消费者居住于某一从事乡村农业旅游行业的农家中,进而参与到切实的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中[10]。而基于城镇化建设中消费者对乡村农业旅游的环境卫生环境卫生要求,在单体农家乐景观一乡村农业旅游产品上提供,虽然居于远离城市的村落中,但是依然会建设一定的现代化的建设,同时实现和广袤原野之间的相互结合。在保障乡村农业旅游的高质量、高现代化的基础上,也具备乡村农业旅游位于村落的幽静和优雅。对于这种单体农家乐乡村农业旅游产品模式而言,在未来城镇化的推进建设中,不仅仅可以将村落中闲置的房屋,乡村中不便于耕作的河套及丘陵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还可以最大化满足城市居民对乡村农业旅游中休闲意味以及远离尘嚣的乡村农业旅游需求,可预期是未来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农业旅游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所在,因此也是我国乡村农业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可以重点发展的方向。

4.3专业农场景观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居民不断向城市中涌进,在乡村进行传统农业耕作的农民必然会不断减少,继而在乡村地区则必然会闲置出一些原先用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农场,而通过对这些农场的改造和经营,则可以演化另外一种乡村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即专业农场乡村农业旅游景观。随着乡村农业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从事乡村农业旅游开发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具备乡村农业旅游功能的专业农场,则可以将其农业景观的功能进行创新和开发,继而发展处出具备当地特色的乡村农业旅游产品。而特色化的乡村农业旅游产品,也是对未来乡村农业旅游独特性需求的一种相应。例如葡萄园农场可以发展基于葡萄采摘为主体,同时兼顾垂钓以及水稻收割等农业生产的一个专业化的旅游农场,让游客在切实感受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感受其背后的文化,起到消除城市生活疲劳的效果。

4.4田园综合体

随着我国乡村农业旅游的不断发展,可预期在未来的发展规模上也会不断扩大,继而农业旅游产品发展趋势上也会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将以田园景观为吸引力的乡野观光、以特色民宿为吸引力的乡居度假、以农业生产和特色农产品为吸引力的专业农场乡村农业旅游产品三种综合一体化,再进行适应性升级,发展为大型的田园综合体乡村农业旅游产品。在提供的产品服务类型、数量上都极其完善,呈现为大型综合连锁型的乡村农业旅游产品形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而乡村农业旅游又是城市居民的刚性旅游需求,因此虽然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农业旅游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之处,但是更需要实现两者有机相融,找准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农业旅游的发现趋势所在。继而基于目前我国在乡村农业旅游建设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对消费者对乡村农业旅游的切实需求进行分析,根据消费者消费心理进行科学引导,并结合乡村农业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开发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农业旅游产品,切实保障我国乡村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贵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172-175,181.

[2]韩倩倩,王芬,邱建新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183-185,227.

[3]何一飞,李丰生,曹世武等.乡村旅游发展新出路:基于新型城镇化平台的嵌入式发展[J].理论导刊,2015,(9):73-75,78.

[4]周春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评介[J].生态经济,2017,33(2):200.

[5]徐子琳,冯年华,汤澍等.基于TOPSIS模型的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3):380-384.

[6]胡亚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南常村镇为例[J].辽宁农业科学,2016,(4):53-57.

[7]刘国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2,(11):119-121.

[8]查爱欢.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

[9]田东娜,李悦铮.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分析[J].江苏商论,2014,(4):25-28.

[10]付红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J].农业经济,2016,(6):5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镇化发展趋势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