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琦
【摘要】: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迈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气候异常,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现代疾病不断产生。在由钢筋混凝土和玻璃构成的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处境堪忧,渴望回归自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山水画与现代城市建设相融合,创立“山水城市”。这种思想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指明了方向。如何将山水画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相融合,实现“山水城市”,再现山水画中人类的生存状态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分析了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与中国山水画理的融合。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山水画理融合;
现代小区园林景观作为小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密切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如何将现代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建造得与住宅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之更舒适美观,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传统园林大都是在中国山水画理的基础上进行造园的,在现代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创意中,可以将中国山水画理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植入小区园林景观之中,使之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
1、现代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渴望绿色的世界,渴望亲近自然,拥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开放式空间。现代小区园林景观作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传统园林以封闭式为特点,其建造目的是为少数达官贵人服务,无法满足大众的生活需求。现代小区园林景观应是开放性的,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符合中国传统思想理念的。但是目前大多数园林景观都沿用了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原理,常以公共设施、公共雕塑、音乐喷泉以及修剪整齐的植被营造精心设计的空间。在现代小区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依据几何学、生态学、人机工程学、建筑工程学等原理建造的,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图形,使自然景物严格服从于建筑学原理。这样大量的沿用西学,使小区景观失去了作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开放式空间原有的意义。山水画的表现题材主要是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通过对画面进行巧妙的构图,将大自然中的山石、水流和树木进行组合,处理好画面的虚实关系,阴阳关系,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方能营造出“画外之意”的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与中国山水画理的融合
2.1.山水画中自然景观给我们呈现的意境多种多样,但表现的题材都以山、水、树木为主体。中国是个山脉较多的国家,在拥有山脉的现代城市我们可以直接借鉴山水画中山脉的层次组合关系,结合城市建筑的特点,追求多层次的景观。在没有山脉的城市中,我们可以把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理解为山水画中的山脉,依据山水画中山脉的布局进行城市景观建设。山水画中山的布局规律以及山脉走向有一定的程式存在,纵观山水画,画面中主山山脉多平实,主峰两边成斜坡状缓缓下行,而居住区多位于主峰的前面,主峰可遮挡来自后面山谷的来风。主山脉顺势分为左右两支,环抱居住区,可遮挡左右两侧的大风,保持居住区的温度和湿度,又不失通风和透气。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可借鉴这种布局方式,将城市的高楼建设进行主次分布,这样即可保持空气的流通又富有节奏感,通过前后的遮挡使楼与楼之间层次分明,远远望去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层出不穷。
2.2.在山水画中山与水不可分离,“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水的类型主要分为动态的水和静态的水。静态的水景较为平静、凝重,其形态有湖泊、池塘等,在艺术处理上重点以景为主;动态的水景较为明快活泼可以缓冲、软化城市里钢筋混凝土建筑,增加了城市环境的生机,增强了视觉艺术之美,其形态有喷泉、叠水等。在山水画中无论是皇室贵族的居住之地,还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生产区域,都有河流分布且多位于河水曲折怀抱之处。有鉴于此,我们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借鉴这一特点,在现代城市设计时合理布置水体,且让水能够流动,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设计还能够清洁空气。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由于地理因素大多数城市中缺少自然的实体水景,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多数是笔直的马路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们不妨将笔直的马路和人群看成动态的河流,将广场看做静态的水潭,然后按照山水画中布水的方式进行安排。
2.3.山水画中,树木多点缀于山脉之间,且多围绕主体加添、布置树木的类别,这既丰富了画面内容又扩充了画面的空间层次。通过对山水画中树木布局规律的探析,可以将其规律运用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来。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将树木的组合方式进行疏密、聚散的安排,把空间的层次变的更为丰富。针对不同植物的特色和不同季节呈现的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使其颜色在层次变化上丰富多彩,保证住所周围长期鸟语花香,让环境充满生机。
2.4.中国山水画理的运用。首先,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在笔先”。在一幅不大的画纸上怎样画出丰富的画面,画面布局就显得无比重要。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既要与建筑主体进行充分融合,又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多变丰富的画面。如果是单独的一棵树,一颗石头没有问题,问题是,很多种类的景物怎么组合成一幅丰富多变且统一的画面。清代王学浩说:“作画时需意在笔先,或先画路径,或先画水口,或树木屋宇; 四面布置粗定然后以山之开合相背凑之,自然一气浑成,无重叠堆砌之病矣”。再次,山水画是以小见大的艺术。古人比喻山水绘画“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又有“咫尺山水蕴千里江山”。在小区景观的建造中,以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空间,就得采用对景、借景的手法来组织创造空间,扩展人们的联想,实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此外,在园林景观布局中,常以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手法,用假山、漏窗、迎门,把景色挡在后面,形成移步换景的艺术景象。
3、发展
本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在世界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背景下,应当促使中国园林景观与国际接轨,即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共荣。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说是绝对完美的,可能会因环境的变化发生某种不适宜,所以在继承传统的时候还要注意把中国传统的精华与世界文化的亮点相结合,创造出属于中国的园林景观文化。即设计视野国际化,设计手法本土化,利用本土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及现成的文化遗产,当是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可行之路。崇尚自然的思想,与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相结合,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理精髓的继承与发展,以达到营造更加舒适、宜人,充满生机,有丰富文化底蕴,如诗如画的人居环境。
中国城市景观的意境创造、设计风格多得益于山水画创作,景观设计师也多得益于对山水画的理解。城市景观中的景点设计常以山水画的意境作为参照。只有立足本土文化,将山水畫艺术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山水城市”,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伍蠡甫.山水与美学[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