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黄灌区苹果产业稳步发展

2017-09-01 13:09李彦霞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果品果农果园

李彦霞

【摘要】:会宁县属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受严酷自然环境的制约,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改变。由于认识使然,改革开放以来抢抓政策机遇,改造自然环境的进取思想仍然缺乏。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近年来我县红色旅游和小杂粮以及草畜产业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一个效益更大、前景更好的果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目前市场形势和果品业发展的长远走势看,在关川、郭城两川灌区大力发展果品产业,有其長远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1.目前概况

会宁县关川及郭城川农民开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属零星种植,以自食为主,并未形成商品生产。1972年头寨东河坪一次性栽种苹果及香水梨130余亩,为规模种植之始。1973年引黄灌溉工程发挥效益后,以生产队为单位,普遍建立了几亩、数十亩的集体果园,果品生产从地域上迅速扩展开来,并有了小规模的商品生产。1980年包产到户后,多数村社将集体果园按人均分配到户,结果造成了“家家有果树,户户无效益”的“鸡肋”结局,果树发展出现了反复。近年来由于国家苹果带西移,新品种、新技术普遍推广,果品加工业链条拉长加宽,市场行情看好,苹果价格节节攀升,相对效益凸显。当地一些有眼光、有经济头脑的农民开始了第二次产业启动。在县、镇政府的支持下仅关川一地已新发展果园近万亩,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步发挥出来。头寨镇右所湾社有一农户连续六年年收入超过十万元,人均两万余元。由于典型带动的作用,该社目前有果园500多亩,户均7亩,人均1.2亩。2011年该社果品总收入达到110万元,其中超过十万元的有3户,五万元以上的有10户。出现了人人种果树家家有果园的大好局面。

发展果业较早的头寨镇东河坪社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多数果园尚未进入盛果期,收入较低。该社陈定栋1.1亩果园2011年收入一万八千余元,亩产值达到了1.6万元,是目前已知的最高产值。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通过典型示范,目前头寨子镇以东河坪、右所湾为中心,郭城镇以新堡子、红堡子为中心的苹果栽培业正在向周围迅速辐射。不少农户在年前就开始选地块、定苗木准备大干一场。

总之,关川、郭城两川农户发展苹果产业的热潮已经形成,只要加强引导和支持,实现苹果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的局面指日可待。

2. 存在问题

根据实地调查,在两川发展苹果产业尽管前景可观,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问题之一是:当地果品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产品无品牌。果品被果贩压价收购后改用静宁、天水等地包装箱后高价出售,价格形成机制严重扭曲,果农收益大打折扣。问题之二是:专业人才少,技术水平低。果园管理不到位,修剪不当,缺少疏花疏果等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常见的红蜘蛛、食心虫等虫害,没有按科学规律防治,危害严重,出现了大量的等外果,降低了产品商品率。致使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相当数量的产品被当做垃圾落果低价出售。

近几年新植的苹果树苗,也出现了任其自然生长,修剪整形不科学等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苹果产业的发展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苹果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较效益就会降低。

3. 发展设想

在关川、郭城川灌区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条件得天独厚。两川地区属祖历河、关川河河谷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比降3.4‰。属盆地地形,灰钙土质。海拔高度1500米——1700米。平均温度8—8.7℃,≥10℃的积温2895.5℃—3020℃,持续时间165天。昼夜温差12℃,无霜期161——174天。年降水量360毫米,蒸发量1800毫米,灌溉条件优越。上述自然条件是发展苹果产业的理想环境。根据苹果的生物学特性,在该地区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虽不是唯一优势地区,但也是典型的优势地区之一。如能发展到10万亩的规模,亩产值按2万元计算,总产值就是20亿元,前景非常诱人。若能更进一步扩大面积或将苹果产业与红色旅游,观赏体验园结合,其效益还可以再翻一番。

发展两川地区果品产业受益面广,家家户户都能搞,除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外,其社会效益亦非其他产业可比。随着产业链条纵横向的延伸,对周边山塬地区农户的辐射作用明显,而且能够持续发展,永续利用。

4 关键措施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形成必须走政策引导、政府主导;项目支撑、技术支持;龙头带动、民间推动;农户实施、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户自发为主的发展模式虽能成功,但发展速度慢,建设起点低,又受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周折可想而知,反复难以避免。因此,申请政府对两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尽快给予立项支持。只有在取得项目支持的前提下,发展才能大幅提速,建设起点才能进一步拔高。在选用最优质品种,瞄准最先进技术、运用最科学方法的同时,尽可能的不用化肥,不用高残留农药,不用生长调节剂,保持产品的原生态品质,以高端消费市场需求为生产目标,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苹果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取得项目的支撑虽是发展的关键,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建立生产、收购、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运用价格杠杆作用进一步提高果农生产积极性亦是关键环节。在果品集中产区建设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尽快成型,龙头企业的中坚作用不可或缺。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外连市场,内联农户,既是发展生产的平台,又是受辐射地域的劳动力就业阵地,也是增加技术含量实现产业进一步升级的载体。

苹果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没有农民自己的技术队伍,在现有苹果产区,生产水平普遍低下,老果园改造、新建园修枝造型,病虫害防治,收储包装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对果农进行正规化系统培训,尽快形成果农自己的技术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只有普遍提高果农生产技能,才能整体提高当地苹果发展水平。要以产业协会的组织形式,建立专业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有效机制,使农户个个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培养出农民自己的专家级人才,形成一支永远走不掉的工作队,实现果品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5 几点建议

一是请求政府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对2012年新建果园给予种苗支持。

二是申请专项经费,组建苹果产业协会,建立培训基地。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热心人、志愿者先期进行培训,造就一批技术骨干力量,通过他们的“传、帮、带”,整体提高果农生产技术水平。

三是建议主管部门对申报地方品牌展开实质性工作,力争早日注册成功,增加生产者在价格形成机制中的话语权,使生产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果品果农果园
基于Logit-ISM模型的果农电商参与行为研究
果农之梦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品也有气候品质证书了!
苹果树一生都在做减法
果园
偷摘葡萄的狐狸
夏日果园
如何包装让水果卖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