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伟
摘 要:电气类的实验室在进行管理与建设上要不同于其他类别的实验室,所以必须要注重对整个电气类实验室的多重把握,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结合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工作,注重对整个实验室的管理,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实验室的功能发挥。本文从整个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入手,分析了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实验室的管理,并针对电气类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展开了研究,希望对后续的实验室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电气类 实验室 建设 规范 研究分析
电气类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对整个电气实验室的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其管理工作质量影响着后续使用情况。同时电气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也对实验室的使用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电气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本文展开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实验室的管理细则和相应的管理机制,并针对电气类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中的门窗和实验台以及相应的电气设备的安装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对整个电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有一定的启发。
一、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机制
(一)实验室管理开放
开放性实验室是指学校正式建制的各级各类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面对大学生、研究生开放使用实验室。为搞好实验室的开放,综合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管理措施。
(二)制订实验室管理人员细则
为了促进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学校除了在投资、体制改革等方面给以支持外,还在管理上制订了相应政策。如:加强对实验室开放工作的考核,将实验室开放情况纳入对学院的绩效考核指标;在实验室岗位数核算时增加实验室开放系数,以利于实验室开放管理。院级为加大开放力度,保障实验室开放时间,实行了弹性坐班制,即实验室人员可通过调体的方法实现实验室包括晚间的全天开放。实验室的开放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空间和仪器设备等便利条件,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能有效地保证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实验室的开放也对科技创新活动、老师进行科研活动、学生课程预习与考前练习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可能。
(三)提出开放实验激励机制
通过近几年的实验室建設,实验室的面貌和设备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满足了教学与科研的要求,制约实验室开放的根本因素还是在于“人”,即各级领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对此可以采取多种奖励机制,加强对实验人员的管理,以及注重对实验室内部的强化管理来实现对整个实验室的管理。
二、电气类实验室的建设规范
现代化实验室根本不是一两台实验室家具凑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实验室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整体的实验室规划空间布局,其实验区域必须符合一定的空间标准。以下是引用实验室建设专用书籍《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指南》中实验室整体设计规划标准,下面予以详细阐述。
1、室内净高
常规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的室内净高:当不设置空气调节时,不宜低于2.70m;设置空气调节时,不应低于2.40m。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专用实验室的室内净高应按实验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
2、开间
常规实验室标准单元开间应由试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准单元,其开间不宜小于6.60m。
3、进深
常规实验室单元进深应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6.60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0m。
4、窗
设置采暖及空气调节的科学实验室建筑,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外窗面积。设置空气调节的实验室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及隔热性,且宜设置不少于窗面积1/3的可开启窗扇。底层、半地下室及地下室的外窗应采取防虫及防啮齿动物的措施。
5、门
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10m。由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0m,高度不应小于2.10m。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的门洞尺寸应按具体情况确定。实验室的门扇应设观察窗。
6、设备间距
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当靠一侧墙改为布置排毒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另一侧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由一个标准单元组成的常规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与房间中间布置的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布置排毒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7、实验台布置
常见的实验台有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边实验台。不宜贴靠有窗外墙布置边实验台,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不宜与外窗平行布置。必须与外窗平行布置时,其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30m。
8、排毒柜布置
(1)两台排毒柜对放时建议空间3m,排毒柜与中央台最小建议空间1.8m,排毒柜与对墙时的建议空间1.80m,排毒柜应留有1m的非干扰区及建议1m的走道。
(2)排毒柜与墙壁的距离0.30m,排毒柜侧对门开建议最小空间1m,排毒柜正对门摆放最小距离1.80m,人背对门操作排毒柜最小距离1.50m。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也同理。实验室规划设计没有一定的空间标准,实验室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实验室整体设计规划必须做到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区分明确、流程顺畅、互不干扰、安全健康。
结语
总体来说,电气类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对整个电气实验室的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其管理工作质量影响着后续使用情况。同时电气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也对实验室的使用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电气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实验室的管理细则和相应的管理机制,针对电气类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要结合科学规范的门窗和实验台以及相应的电气设备的安装程序进行建设,从而提高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晓丹.电气试验实验室接地工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7:281-283+368.
[2]裴晓东,陈树亮,李增华,何书建,朱建云.高校涉气类实验室电气安全风险评估[J/OL].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
[3]焦玉成,杜逸鸣.电气类实验室开放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3:108- 110.
[4]王春凤,李旭春,杨耕.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实验平台安全性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7:68-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