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铭+周青+徐友刚+沈晓峰
摘 要:大检修体系为国家电力公司的核心建设任务,它突破了国家电网传统、陈旧的检修模式,有所进步,旨在借此完成运行维修综合化管理,形成依托电压等级且分别由国家电网的每一级检修机构独立承担的维修任务,达成业务专业化,实现资源共享化。该体系关乎着电网的改革,我们只有有效规避风险,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方可达成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营。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3-0134-02
1 传统电网模式和大检修模式之间的对比
1.1 传统电网模式主要特点
国家电网以往采用的生产模式较为分散,同级别部门较多,主要包含国家电网、省电网、市电网与县电网公司。因分工具体,导致变电检修和运行等对应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与现下的检测维修标准存在出入。因管理机构偏于复杂,各个部门之间重复配置,造成了电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专业人员短缺,变电器电压等级不高,无法迎合电力发展需求。
1.2大检修体系的主要特点
大检修模式的根本目标是达成运维维修综合化、检查修建现代化管理、在各省组建检修检修公司,其中地方检修公司依据电压等级落实综合化运作体系。原有输电路区以及检验维修区等需实施变电整合,成立资深的检修公司,形成技术工作组,负责输电运行与变电运行检测等工作,并为适应逐步拓展的发展规模,大力实施运维外包。
2 大检修背景下配电自动化基本功能定位
设立配网信息资源交换总线,攻克信息孤岛问题,把当前的各类系统全面整合到一起,降低运行人员工作任务,完成和营销管理系统及GIS等众多系统的内部交互,满足无缝连接标准,促进指挥平台构建,达成精益化管理。
搭设故障抢修集中管理平台,完成自动化信息、地理信息及电缆信息等的全面剖析,达成配网故障抢修的动态管控和规范化管理,改善服务工作。
搭设配网调控系统化基础平台,完成调度运行以及故障隔离等不同的工作服务,基本应用功能应符合调度需求。
完成配网调控和配网运行之间的整合,达成系统应用和业务应用之间的整合,设立配网调控综合化管理与技术支撑机制,完成配网高度化运行、规范化检修、现代化管理的目标,增加供电可靠性,有效提升配网管理与智能化水平。
3 自动化系统当前的不足
3.1 人员不稳定
大检修建设包含不同电力部門的有机组合,工作人员需重新分配,让工作人员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引发了人员不稳定的问题,若各部门内部相互整合,例如,把维修人员安排到运营部门,既会在工作环境中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也将扰乱人员的思想态度,阻碍工作进程,无法实现改革的稳步开展。
3.2 三盲问题
现下,配电自动化水平并不高,依照具体的建设标准,当前能够达成遥信与遥测信息收集、存储以及通信上传,同时,可经由主站完成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借此达成供电恢复。然而,却有一些单位偏离实际,片面追求体系的综合应用配置,上述配置通常不具备实用性,例如,把温度和湿度信息采集设备安装在终端,把负荷预测和短路计算等附加到主站测。根本不考量装设高级设备的可行性,随意改造配电设备。在对配电自动化进行建设与改造时,也应思量配电自动化践行区域四年后配电网动态信息整体的量,不允许片面强调经由大型主站安装来防范突发问题,由此引发的配电网可行性降低程度是可观的。同时,投入和产出差异,还会产生资源浪费现象。国家电网于全国范围全面推行自动化建设与电网改造,致使某些运维单位当前的改造速度不断加快,且各电网部门在配电自动化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并未正确认识三遥率,导致开关装设过程胡乱应用三遥装置。基于此引发的成本提升与产出比减小需引起重视。
3.3 管理分工混乱
当配电自动化设备正式投入应用后,对应运维管理工作极有可能出现分工无序的问题,同时,通信运维与配电运维内部相互推诿,而这制约了运维工作的开展。例如,在配电调度环节,某重要节点传送的信息骤然失败,依照配电调度便会马上告知配电工区和通信运维部门,立即深入现场着手勘察,然而,配电工区人员与通信运维部门却相互指责,分别指出是因对方设备才引发故障。但最后进行现场检查后发现,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为节点开闭箱自身的DTU与ONU电源插座连接不牢靠,只要插紧电源便能够将其解决。
4 安全运维管理举措
4.1 强化技能培训
一方面,应面向运维人员进行自动化知识方面的培训,增加培训针对性。当改造系统或者创设子模块时,需强化系统操作和功能特点内容的培训,基于厂家终端设备实施技能培训。而运维人员需进行理论层面的培训,明确不同通信方式所对应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技能培训,增加培训的实效性。深化试点单位与地区间相关运维人员自身的培训学习与技术交流,通过以点带面式培训,培养出新的业务骨干,强化系统的应用,促进缺陷处理,逐步提升运维管理人员整体的专业水平。进行现场培训时,在工程建设过程,应强化和厂方技术人员之间的知识传送与现场指导,也可不定期委托厂家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技能考试,通过技能考核,丰富运维人员的理论知识,增强创新意识,改善设备运维工作。
4.2 提高配电管理功能
经由配电SCADA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经由遥控操作减轻运行压力,利用自动化系统基于别的配网管理系统给予数据支撑,促进配网分析和运维管理,强化事故预防。从遥控功能层面而言,配电网设备自身的远程遥控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并可控制操作时间,改善工作情况,主站集中与分散FA功能还可改进故障处理,现下环网线路均可经由半自动FA完成故障处理,这在维护配网拓扑有效性的基础上,还能够实施全自动FA功能。另外,在当前的自动化系统之上,也应研制出终端运行管理主要功能模块,面向终端运行展开动态监控。endprint
4.3 达成配电一次设备和终端设备运维的集中化
组建运维综合班,科学分配一次设备与现场设备相关的运维人员,他们主要对配电一次设备和通信系统等进行运维,能够把运维班组从通信公司转移至运检工区,由通信公司负责相关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其中运维人员一定要保证一专多能,且设备运检能力较强。
深化技术培训,大力培养综合性人才,达成配电一次设备和终端设备运维的集中化。对设备进行巡视时能够把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一起进行,不断掌握相应的处理能力。
4.4 落实工作内容,实施风险监控
依托不留管理空白这一原则,通过各县电力公司落实城市和农村电网之间的分界,细化到各个杆塔,绝不遗留任何管理死角,依照地域进行管辖:确定利用公变为界限,于采电终端着手维护,并掌握每一个电力信息,通过全体部门来负责。
在自动化系统正式运营前,有效组织业务流程培训工作,组织人员积极学习和大检修相关的新课程,认真剖析传统模式和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差异和处理方法,通过培训维护电网安全,提高稳定性,增强岗位执行力,提升电网安全。进行大检修时,应保障管理人员可准时到场,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另外,还应在运行初期,全面落实安全制度,重视现场管理,每组工作人员应详细分工,落实检修工作,规避危险事件的出现。
4.5 制定适宜的外包方案
依照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例如,人力资源和运维成本等,依托先本单位运维、后外包原則践行。自动化终端与运维外包方式能够选用专业化模式,面向不同终端厂家慎重挑选,并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对于省公司,能够统一实施业务外包,围绕外包业务所涉及的每一个厂家与运维人员实施集中管理,共同签署保密协议,创设外包业务公司准入与退出体系,而运行单位需不定期围绕终端运维情况实施抽检,考核特定指标。
5 结束语
在未来,配电自动化进程将逐步加快,与此同时,将涌现出不同的问题,而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大力优化配电自动化体系,方可让配电自动化机制顺利过渡到可行化及自动化阶段。当前,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其安全运维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同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应切实增强业务素质,逐步改进管理体制,最终让运维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熊波.探讨与“大检修”体系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运维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7(19):180-180.
[2]于雯.大连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刘晓忠.基于EPON技术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6.
[4]刘健,林涛,赵江河,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11):52-60.
[5]蔺丽华,刘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混合通信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25(23):52-54.
[6]朱正谊,徐丙垠,韩国政,等.IEC 61850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置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21):144-150.
[7]焦磊,叶继明.一种适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新型以太网通信方式[J].继电器,2016,34(22):84-86.
[8]刘道兵,顾雪平.基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34(5):77-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