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民
行走在盛夏时节的鄯善乡村,高大而葱郁的树木遮住了骄阳,浓荫之下的小路增添了乡村的静谧。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有高出房屋而搭建的凉棚,四面通风。
院门是开着的。在鄯善的乡村,只要家里有人,或者主人没有出远门,门,都是开着的。随意走进任何一户人家,你都会遇到主人热情的招呼,让你甚至开始怀疑,这个院门,就是专门为你而开的。
一
鄯善的彩门,是高大而宽敞的,一如主人的心胸。
随意来到一扇彩门前,迎面遇上了彩门的主人,不管是否认识,不管话语能否听懂,你只要手指着彩门,竖起你的大拇指,或者示意手中的相机或手机,主人马上就会露出会意甚至是得意的笑容。然后,热情地邀请你进院做客。
彩门的高度一般是4~5米之间,之所以做得高大,是为了房屋院落的搭配,不高不大,关不住一院落的房屋,也托不起高敞的凉棚。当然,门上彩绘的各种图案、各种造型也就不能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
四五米高的彩门,当然很宽敞,摩托车、三轮车就不用说了,小轿车都可以直接开进院子里。有的人家的彩门之宽,甚至足以开进一辆卡车。这么宽的彩门,一般会在一边的门扇上再开一个小门,平时这扇小门就一直开着,方便家人和客人出入。
高大而宽敞的彩门,通体一色、甚至连图案都保持木材本色的较为罕见,最常见的是五颜六色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就不必说了,有的彩门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几种不同的颜色巧妙地混合、搭配在一起,然后上色到各种各样的图案之中,更显得一种异样之美。行走在村庄中,你仿佛行走在一条“彩门长廊”之中,斑斓的色彩,缤纷的图案,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时时展现在眼前。目不暇接的是一扇扇彩门,美不胜收的是一处处风景。
2002年冬,新疆著名文化人段离女士和几位摄影家来到素有“彩门村”之称的辟展乡树柏沟村采风创作,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面对着这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指彩门),我们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为了拥有一扇华丽的门,才建造了这一院子的房屋?”
二
一扇完美的彩门,大多由三部分组成,最上面的是门头,或叫门棂。不管多宽,一律用机床(以前是手工雕刻,现在多为机器制作)镟下来的螺纹状的圆棂条一字排开。这种螺纹状的圆棂条中间粗,两端细,中间粗的部分镟有螺纹,涂有色彩(有的通体涂上色彩),两端细的部分的中间,又镟有圆球,做工十分精细、讲究。
第二部分就是彩门的主体:门扇。这是匠人们随意泼墨、任性挥笔的巨大空间。门扇当然是直竖长形的,然而门扇之上,却雕刻着长形、方形、圆形、菱形等各种图形,或一种造型排成一排,或幾种造型套用摆成一列,各种造型、各种图案,极尽变化之能事。
两扇彩门的造型和图案大多是对称的,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然而有的人家却偏偏又在这对称之中寻求变化,左边的一扇门是长、方、圆三排图案纵向排列,右边的或许就要倒过来排列,或者在长、方、圆的造型图案中加些许变化,有的是造型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图案不同。这样,两扇门合起来是一幅画,打开门,是两幅画。和谐而又统一,统一之中又有变化。
第三部分就是门扇上的小门和最底下的门槛。小门的风格绝对与整扇门是一致的,关上小门,你甚至看不出这儿还有一个门。一般来说,有小门的彩门,底下才有一道门槛,空悬在地面约一尺高的地方;没有小门的,大多也就不再单独有这一道门槛了。
彩门的构成也是与时俱进的,最大的“进步”就是材质的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铁艺彩门出现在各个乡村农家。和木质彩门相比,铁艺彩门选材富集,制作方便,刷漆容易,上色便捷,且工匠好找,似乎是一个电焊工、一个油漆工就能做出一个彩门。而木质彩门,需要上好的木材,而且需要真正的匠人用心尽力制作才能成为真正的“彩门”。
但是,在这种铁艺彩门前,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感觉。摸着冰凉或晒得发烫的铁管、钢管,找不到那种温润、细腻的感觉,亮的刺眼的油漆是那么的肤浅,各种造型和图案只是漂浮在门面上,没有根基,没有积淀,不能浸入人的心里,更经不起时间的磨砺。而那种木质彩门,似乎越是古老,越是陈旧,越能带你走进历史,穿越时空,开门时那一声悠长的“吱—呀”声,方才能拨动你的心弦。
三
造型、图案和色彩是一扇彩门和另一扇彩门的最大区别,而这些造型、图案和色彩则完全取决于主人的喜好和匠人的创作。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没有完全相同喜好的人,因此,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彩门。在鄯善县的几个乡镇里,现在都有专门从事彩门制作的人,而且分工越来越细,有专门制作造型的,有专业画彩门图案的,也有专门从事刷漆上色的。他们的技艺有差别,水平有高低,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每一扇彩门的制作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因为模仿、复制,对不起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技术。
吐峪沟一位专业画彩门图案的匠人吐尔逊告诉我,他已经从事这项技艺近10年了,经他的手画出的图案有近千种。江河山川、花鸟虫鱼、草木果树、凉亭宝塔……应有尽有。既有塞外的大漠风光,也有江南的小桥流水,还有异域的教堂风车。更奇绝的是,他能对一些传统的图案进行创造性的变通,在一扇彩门上,既能通过造型线条的变化和图案的改变,画出蓝天白云时的风云突变,也能体现鲜花绿草处的群鸥惊起。
谈到经验,他的做法是每有客户找上门来,他先是沏上一壶好茶,和客户慢慢聊天。在完全了解了客户的家庭情况、文化水平、兴趣爱好之后,他先画出个初稿,请客户前来商讨。遇到客户不理解的地方,他就逐条逐项逐个解释说明,然后再正式动手。这样的作品,最后完全征服了客户,满意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鲁克沁镇三个桥村的玉素甫,是个专业给图案上色的匠人。他对色彩的理解与众不同,在他的手下,即使是相同的图案,因为他上的色彩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完全不同。根据彩门主人的喜好,有的朴素简单,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气质;有的绚丽鲜艳,色彩斑斓,体现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有的混搭别致,对比强烈,表现的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认识;有的色彩夸张,反差很大,摆明了敢为人先、率性而为的个性特征;有的通体一色,表明的是一种低调做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有的五颜六色,花样百出,彰显的是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當然,还有的是一些宗教图案及特有的色彩,显示出主人虔诚的宗教情感。
四
连木沁镇巴扎村一户人家的彩门颇有含义。这扇彩门显然是制作于2008年,因为彩门上除了传统的几个简单的造型之外,左右两扇门页上,浮雕式地雕刻了2008年奥运会的图案和五环。这体现了主人的家国情怀,表明了个人荣辱与国家兴亡的大局观,亮明了民族兴衰与国家发展的民族观。小小的一扇门,反映的却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的“三观”。
人要脸面,家要门面。门,就是一家一户的脸面,鄯善乃至新疆的维吾尔族群众把彩门当做脸面,把能制作彩门的工匠尊称为“匠人”,对前来赞扬他的彩门、拿着相机或手机拍摄他的彩门的人,视为“给面子”。拍摄的时候,只要他(她)们明白你的意思,总是尽力配合。当然,最高兴的是老人和孩子。老人们一一指点着彩门上的图案和线条,感叹着时光的流逝,赞叹着眼前的美好。孩子们则是天才的演员,在你的镜头前肆无忌惮地做着各种姿势,随便你怎么拍、拍多久。
在辟展乡栏杆村二组,有两个相邻的彩门十分醒目。它们一样的高大宽敞,但北面的一家,彩门的造型、图案和颜色显得十分简朴、简洁。推开门一看,院内东西两排房屋前,却是装饰得十分考究,立柱、房梁、横杆、窗棂、门棂、花床、阶梯等全部按照彩门的雕刻制作方式手工雕刻而成,且色彩绚烂,十分耀眼,可以说是满院子的彩门、彩窗、彩床、彩棚和彩梯。南面的一家,彩门古朴、大气,眉宇间透露出当年的豪华与尊严。门扇上,线条间的转换十分细腻自然,流畅华美;浮雕式的图案栩栩如生,虽然颜色脱落了许多,但仍可想象到当年的鲜艳和俏丽。
在这个彩门前,年近70岁的汗木都老人十分自豪:“原来嘛,我的这个,是全公社最漂亮的,现在嘛,和我一样,老了,力气没有了”
五
至于这些彩门技艺的流传,老人们说不出来,匠人们也说不出来,他们只是作回忆状,然后轻松地挥一挥手:“我嘛,不知道,反正是爸爸的爸爸,爷爷的爷爷那时候传下来的。”
据考证,鄯善县的彩门技艺源于唐代盛于清代,门楣上的门铛、大门两侧的雕花立柱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的例证。而到了清代,为表彰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的“屯田种地、恭顺效力”,1758年,乾隆帝专门御赐一座花园凉亭。先由工匠在北京制作好主要部件,然后用了70多峰骆驼,耗费一年之久从北京运至鄯善鲁克沁镇,成为迄今为止吐鲁番境内唯一的御赐建筑(现异地重建于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这个凉亭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安装完成后,观者如潮,这种木雕彩绘的建筑样式一时间成为地位、权力、富贵的象征。后来,随着王权的削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彩门,这个原本属于汉族文化的艺术品,原来只有王室贵族才能拥有的“奢侈品”,日渐走入农家,并成为鄯善乃至新疆民居中的时尚。这印证着新疆自古以来各民族文化、文明的融合,印证着各民族水乳交融的历史真相。
在门前栽花植树,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优良习好。每到春天,杏花怒放在一扇扇彩门前,洁白粉红的杏花与彩门的七彩图案互为掩映,争彩比艳;夏天,果树的枝叶爬满了彩门的门头,遮住了烈日,给家家户户带来了阴凉;到了秋天,葡萄缀挂在彩门之上,瓜果的香甜溢满了主人的笑脸。而到了严寒的冬日,万物沉睡冬眠,一扇扇彩门不仅成了唯一的风景,而且格外鲜艳醒目。
来吧,到鄯善来,到新疆来。一年四季,总有一扇彩门在等着你的到来,总有一扇彩门将为你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