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制度特征与农转居居民就业
——基于珠三角的实证考察

2017-09-01 00:29吴兴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征地补偿集体

吴兴华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制度特征与农转居居民就业
——基于珠三角的实证考察

吴兴华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Probit方程从个体、家庭、制度3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了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制度特征;农转居居民;就业

近10年来,珠三角地区通过“农转居”方式推进城镇化,大量人员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简称农转居居民),当他们由农民转型为城市居民时,其生存方式也发生了相应转变,原来依靠土地和农林牧渔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依靠非农劳动技能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生存方式。而农转居居民的生存方式和就业路径的有效转变是决定城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构建珠三角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农转居居民的就业问题,这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学术界对珠三角农转居居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收入分配、征地补偿、集体资产处置、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领域,对其就业问题的实证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1 研究假设及数据来源

1.1 方程的选择

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制度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农转居居民就业的影响因素。设向量Y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农转居居民就业状态,其取值只可能有2种情况,即Yi=0,1。当Y=0表示失业状态;当Y=1表示就业状态。设向量组Xi为解释变量,表示影响农转居居民就业的因素(反映农转居居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及制度特征的各个解释变量),α为截距向量,β为参数向量,ξ为误差项,则农转居居民就业的经验方程为:Y=α+Xβ+ξ,Yi=0,1。

但由于对ξ的正态分布和异方差性等属性的假定得不到满足,且Y的拟合值也不可能限定在0和1之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用Probit方程来分析农转居居民就业的影响因素。Probit方程以正态分布函数为基础,是计量经济学非线形分析中用于分析就业的重要方程之一。由于被解释变量只有0和1两种取值,并假设它服从正态分布,这样在给定的情况下,可以将农转居居民就业的经验方程修正为:

Yi=α+βXi+ξi,且Pi=Prob(Yi=1)即:

其中,Y=1表示就业状态,φ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β(β1,β2,…,βn)为待估参数,X(X1,X2,…,Xn)是解释变量,β′χ为Probit指数。β1表示X1一个单位的变化引起Probit指数变化β1个标准差。

1.2 变量定义

解释变量(Xi)分为3类:第一类为个人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培训情况、个人年收入等;第二类为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劳动力个数、年总收入、剩余土地数量、是否有集体资产分红、是否有非工资收入、是否有房屋出租等;第三类为制度特征变量,包括集体资产处置满意度、农转居满意度、社保水平的变化等。各测量指标及其计量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表

注:描述性统计量为均值和标准差(括号内为标准差)。

1.3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对珠三角6个街镇进行的居民就业及其职业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32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有效回收率为92.8%。样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符合统计抽样的基本原则,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2 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个人特征

2.1.1 人口特征 在调查的农转居居民中,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0.2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7.2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84%,文盲仅有0.65%。农转居居民文化程度普遍都有所提高,大部分居民拥有初高中文化程度。(注:因调查问卷在作答时存在残缺项,故本类数据加总非100%,下同。)另外,大多数农转居居民都从事过多年的农业劳动,通常缺乏非农劳动技能。

2.1.2 就业状况 在被调查中发现,有51.4%的被调查对象想找一份新工作,有48.6%的被调查对象不想找一份新工作。谈及想找一份新工作的原因,55.6%的人考虑的是工资与福利待遇,43.7%的人考虑的是工作单位性质及环境,0.3%的人考虑的是工作强度,0.3%的人考虑的是工作地点,至于兴趣爱好和发展前景、自己创业等情况,没有调查对象予以认可。

表2 调查对象个体特征表(N=308)

在找工作的方式上,通过老乡介绍的占48.0%,通过招聘会的占26.2%,通过人才市场的占17.3%,通过中介的占8.5%。

在求职过程中,比较有优势因素的依次是:工作经验占29.1%,专业技能占24.9%,适应、应变能力占18.5%,学历占16.2%,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理念占8.3%,其他占3%。

2.1.3 收入来源、状况及满意程度 调查对象在被问及失地后的主要收入来源时,回答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家庭占20.8%,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家庭占41.9%,以个体经营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家庭占11.6%,仅有0.3%的家庭以开办企业为主要收入来源。除了上述4个方面外,以房租、集体经济分红等其他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家庭占25.3%。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充分考虑农转居居民的收入结构特点,特别是非农职业的收入特点,出台相应措施促进农转居居民就业。

调查表明,农转居居民个人的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占28.25%,1万元~3万元占17.21%,3万元~5万元占17.53%,5万元以上占37.01%。

对目前工作的工资收入、单位性质及环境等各方面,觉得非常满意的占2.8%,比较满意的占19.8%,一般的占50.3%,不太满意的占22.6%,不满意的占4.5%。

与大部分居民家庭相比,觉得您家情况是属于上等的占0.3%,中等偏上的占3.4%,中等的占38.3%,中等偏下的占31.1%,下等的占13.4%。

对目前家庭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情况,觉得很满意的占6.8%,比较满意的占22.2%,一般的占42.0%,不太满意的占16.0%,很不满意的占6.5%。

2.1.4 培训状况 调查发现,大部分农转居居民曾参加过培训,主要是从事职业技能类培训。在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农转居居民中,有26.8%的人认为是工作单位没组织过,其次是资金费用问题和时间问题而没有参加培训,各占17.9%,具体见表3。

表3 个体培训情况统计

2.2 家庭特征

农转居居民家庭劳动力个数情况。在调查样本中,有62%的家庭拥有2个劳动力,22.3%的家庭拥有3个劳动力,而仅7.2%的家庭拥有4个劳动力;大约85.2%的农转居居民每月除了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外,还有一笔可观的非工资收入。

在调查样本中,农转居居民的家庭平均总人数是3~4人(平均人数是3.6人),16岁以下的需要抚养的人数约有1人(样本的平均数是0.75);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一般都要赡养1~2个老人,这些家庭占样本总量的56.2%。

农转居居民家庭通常都拥有多种非工资收入来源,包括个体经营收入、兼业收入、房屋租金、集体资产分红以及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收入(如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集体资产分红和房租收入在其收入构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主要是基于珠三角聚居着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促进了当地房屋租赁市场的繁荣。作为土著居民的农转居居民,通过在原有的宅基地增盖廉租屋出租给外来劳动力,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房租收入。另外,调查中发现,农转居居民还存在着数量可观的农村集体资产,他们通常是这些资产的所有者或股东,这些集体资产或以投资的形式,或以实业的形式而存在,集体资产分红依然是他们长期而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农转居居民家庭的这些非工资收入为农转居居民个人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调查中还发现,在家庭非工资收入总额中,房租收入占44.8%,集体资产分红收入占27.8%。非工资收入中个体经营收入和兼业收入分别为17.6%、5.3%,非工资收入的月平均值为2385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农转居居民在就业上缺少积极性和灵活性的经济动因。

2.3 制度特征

2.3.1 征地补偿满意度 被征土地的增值倍数是影响征地补偿满意度最显著的因素,征地补偿时间、原来农产值与补偿标准比较,农民的实际补偿所得也有一定影响。政府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尽量以最低价格获取土地并以最高价格出让该土地,包括采取土地储备等方式,延长土地征收和土地转让之间的时间,促进土地升值以增加政府收益。已经被征地的农民对政府不断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会感到心理不平衡,觉得不满意。原有农地产值与补偿标准的比较,影响了农民的征地补偿结果满意度,原有产值越高,越不满意。现行征地体制下的低补偿政策,已经越来越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价格补偿是征地补偿的最终改革目标,及时调整征地补偿改革,不仅能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改善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减少上访案件和群集事件,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城乡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在调查样本中,仅有21.4%的居民对征地补偿表示满意,而表示不满意的占56.8%。

2.3.2 集体资产处置满意度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对集体资产的处置主要采用只将集体资产中的流动资产在集体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将固定资产和历年的公积金上交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管理,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没有最终解决这部分资产的所有权问题。因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满意度也都相对较低,亟需进行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集体资产处置的核心问题,是要承认农村集体成员的财产所有权,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明确产权归属,使集体成员的财产所有权得到体现。在对集体资产处理方式的调查中,有42.4%的居民要求分配集体资产;有27.8%的居民认为应该搞股份制,明确个人在集体资产中的产权份额;有8.7%的居民希望保持现状,另有12.7%的居民认为要采取其他处理方式。有18.4%的居民对征地补偿表示满意,而表示不满意的占65.8%。

2.3.3 户口非农化满意度 大部分农转居居民对户口非农化采取抵制的态度,认为政府通过征地,强制将其土地廉价剥夺,使其丧失土地而成为非农业人口。调查样本中有22.8%的居民对户口非农化表示满意,而表示不满意的占71.2%。

2.3.4 社保水平的变化 社会保障供给水平比较低、社会保障项目不完善以及社会保障资金不充足是农转居居民社会保障状况的基本特点。如根据广州市《广州市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试行)》(穗府〔2006〕21号)规定农转居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为330~400元/月,具体为:番禺、花都区低于350元/月,按350元/月补足;增城、从化市低于330元/月,按330元/月补足;其他区低于400元/月,按400元/月补足。

3 回归结果与分析

Probit方程是通过极大似然法来估计方程参数的,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Probit方程对农转居居民就业影响因素的估计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

本研究通过建立3个估计方程来研究影响农转居居民就业。在方程Ⅰ中,解释变量仅为个人特征;在方程Ⅱ中,解释变量为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在方程Ⅲ中,解释变量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制度特征。最终分析时以方程Ⅲ的回归结果为依据,同时参考方程Ⅰ和方程Ⅱ的回归结果(表4)。由于部分问卷有缺失值和显著性检验原因,回归方程做了剔除,因而减少了有效样本量。

3.1 个人特征

从性别的角度看,男性居民的就业概率高于女性,这在方程Ⅲ中的统计结果非常显著,这或许是因为女性居民的家庭负担更重,用人单位面对过剩的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居民有一定程度的偏见导致的。年龄状况对农转居居民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就业的水平显著下降,尤其是“4050”农转居居民,他们一直是就业困难户;姻姻状况变量的统计结果均为正,且统计检验显著,这表明已婚居民的就业概率高于未婚居民,这或许解释了已婚居民的就业观念较为理性务实,而未婚居民的观望心态较为明显。

从教育程度方面看,统计显示受教育程度对农转居居民的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这可能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层现象,有高学历的农转居居民不愿意进入低端的劳动力市场,因而高学历反而阻止了其就业。学历教育的提升没有相应提高农转居居民参与非农就业的边际收益率,因此对就业也就无法产生有效的激励。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珠三角地区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房屋租赁市场相当繁荣,这致使许多农转居居民依靠房屋出租就可富有的生活,从而缺乏学习和劳动就业的动力,因此受教育程度变量没显示出对就业的正向影响。

从培训方面看,统计显示培训有利于提高就业概率。这说明培训可以提升劳动力素质,使之成为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劳动者,农转居居民在培训上的投资会提高其自身的劳动技能。因此可以认为培训是决定农转居居民职业地位获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个人年收入方面看,其对就业有显著的效应。3个方程的个人年收入回归系数均为负,且统计检验都非常显著。这说明农转居居民个人年收入越高,就业率越低,收入对就业有明显的替代效应。

3.2 家庭特征

家庭劳动力个数和家庭总收入的系数均为负,且统计检验为负相关。这说明由于各种安置补偿费用较高,且能获得较高的非工资收入等,家庭总收入对农转居居民的就业产生收入效应,从而使劳动力个数变量对农转居居民的就业表现出一种负向影响。

剩余土地数量回归结果都为负,统计检验都负相关。这是因为珠三角经济发展较快,对于农转居居民而言,拥有的剩余土地可以建小产权房出租,或通过土地征用补偿款,或从事非农活动而获得大量非农收入,因此家庭剩余土地的数量与农转居居民就业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剩余土地数量越多,就业率就越低。

从是否有集体资产分红方面看,统计检验结果显著,这表明拥有集体资产分红收入的农转居居民就业概率显著低于那些没有集体资产分红的农转居居民。实地调研表明,很多村镇建立了经联社机构,对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改造,以量化折股方式将居民变成股东,通过分红获取稳定收入,这同样形成一种收入效应,分红收入越高,就业率就越低。

从是否有房租收入方面看,该变量的统计检验显著,这表明拥有房租收入的农转居居民参与就业的概率要低于没有房租收入的农转居居民。调查访谈中也发现,由于珠三角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据统计广东9千多万常住人口中,就有3千多万是外来人口。许多农转居家庭不种田,而“种房”,通过出租房屋获得高额收入,这种收入效应自然影响就业。

3.3 制度特征

征地补偿满意度。从回归结果看,征地补偿满意度的系数为负,并且统计检验较为显著。调查中发现,农转居居民主要对征地补偿的参与水平、公开透明性、补偿标准、补偿范围等满意度水平较低。

集体资产处置满意度。从回归结果看,集体资产处置满意度的系数为负,并且统计检验较为显著。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处置集体资产的方法有:发放安置补助费、养老医疗保障的补助资金、提留公益金、公积金、推行股份合作社改造。农转居居民对现金加福利的补偿方式整体满意度最低,这是因为目前集体土地补偿一般按照该块土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补偿,土地补偿标准明显偏低,更希望实行股份合作社改造,进行资产量化,股权到人等。

户口非农化的满意度回归系数为负,且统计检验较显著。调查中发现,很多居民都是被政府强制要求转为非农户口,他们从内心认为自己变成了无根的野草,户口非农化只不过是获得了一个城市生活的虚名,高消费、高房价让他们的生活境况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坏。

社保水平的变化。该统计变量的系数为正,但统计检验不显著,这表明社保状况对农转居居民就业的影响是正向的。目前农转居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和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农转居居民还有着就业和创业的动力。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珠三角农转居居民为例,从个体、家庭和制度3个层面对农转居居民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农转居居民职业培训有待改进。因此建议政府应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市场研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农转居居民提供社会公益性就业机会。虽然政府在不遗余力的推行职业培训,但农转居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调查样本中有43.7%的农转居居民没有参加培训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培训需求的研究,提供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居民欢迎、满足需求的针对性培训项目。

(2)就业促进政策的针对性有待提高。“4050”人群、社会资本较低的农转居居民就业问题最为明显,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的难度也最大,因此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对这些就业困难户采取有针对性地重点扶助。如推荐到相关的农业企业进行就业、从事社区公益性服务工作等。

(3)征地补偿、集体资产处置政策与农转居居民的就业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政策的实效性有待改进。今后要加强对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通过对产权制度、经营机制、分配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把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行使原有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征地补偿的参与水平、增强公开透明性、提高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完善矛盾调解机制,有效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1] 成得礼,谢子平.中国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个人转型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市、青岛市、成都市和南宁市的入户调查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64-73.

[2] 李伊,易守宽,希洛.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以昆明市幸福家园社区低保调查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2010,25(4):119-121.

[3] 成得礼.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成都与南宁的证据[J].改革,2008(9):89-97.

[4] 姚三军,匡耀求,黄宁生.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效益的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7):146-150.

[5] 孙良媛,李琴,林相森.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村妇女就业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为基础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7(1):65-73.

[6] 程名望,史清华.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就业条件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沪鲁晋364份务工样本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0,22(12):11-19.

[7] 赵海,彭代彦.农村劳动力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31户的调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133-137.

[8] 张竟竟,郭志富.基于SSM的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7):126-132.

[9] 李晓云,朱晶蓉.上海市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分析:湖南路街道为例[J].求索,2011(3):63-65.

[10] 谢勇,徐倩.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0(4):57-62.

[11] 郭锦纯,陈协玲.农转居居民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调研世界,2016(9):22-26.

(责任编辑:管珊红)

Influence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itution Characteristics on Employment of Farmer-to-citizen Residents: An Empirical Survey of Pearl River Delta

WU Xing-hua

(Guang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91, China)

On the basi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articl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itu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employment of farmer-to-citizen residen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by using Probit equation,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reasons, and raise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characteristics; Institution characteristics; Farmer-to-citizen resident; Employment

2017-04-11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度科研基金立项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改居’居民就业能力研究”(2016KY15)。

吴兴华(1973—),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F323.6

A

1001-8581(2017)08-0134-06

猜你喜欢
征地补偿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基于西门子VCS的大型五轴机床空间误差补偿
基于GIS+BIM的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管理系统
警犬集体过生日
解读补偿心理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大藤峡公司已拨付征地移民安置资金11.69亿元
栾川县陶湾国土资源所多措并举开展S328道路拆迁工作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
关于完善非居住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