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状况探析

2017-08-31 22:42李好崔皓翔
中文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李好 崔皓翔

摘 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得到了很大改善。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变得更加严峻。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应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的情况逐渐加剧,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将成为我国未来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 精神赡养 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G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 2017 ) 08-0-01

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今早已成为了全球性问题,而我国则在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社会转型,使得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人们却过度关注这些“空巢家庭”中老年人物质上的需求,从而忽视了精神赡养的重要性。这对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在我国1.67 亿60 岁以上的老人中,“空巢家庭”老年人数量占了一半,部分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严重则伴随轻生行为。因此,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养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逐渐修改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更需要政府、社区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

一、“空巢家庭”概念的产生及其产生的原因

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自行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

空巢家庭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三方面共同促使产生的。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家庭单元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子女长大后出外求学、工作,势必造成空巢家庭的出现;其次,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这也是空巢家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已经基本可以得到满足,但精神赡养情况却日益凸显出来。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做好迎接空巢的准备、社会孝老敬老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寂寞以及社区服务发展滞后以及相关法律保护的缺失。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群体而言,虽然身处于繁华的城市之中,但由于其子女常不在身边而过着“空巢”般的生活,与乡村邻里间较为亲近的人际关系相比,不难发现城市“空巢” 老人的生活更加缺乏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老人随着年岁的不断增加,其身体各方面机能逐渐衰退。针对这种状况,本应增加对他们生活进行照顾的人力资源,却由于“空巢”家庭的状况而无法更好地满足老人对家庭照料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在城市中居住生活的老人而言,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家庭对赡养费的需求增多,而来自家庭的供养费用常常面临不足的状况。并且老人年龄不断增大,其在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费用在不断增加,因此“空巢”老人家庭养老资源保障不足的问题较比一般家庭更为明显,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

三、解决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建议

1.完善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保障制度

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且已经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但这只是一个开端,要想真正的保证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我们国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保障制度。一方面,我们国家应当加强精神赡养立法,建立精神赡养法律体系。道德可能会影响人的行为,但是却不能制约人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精神赡养立法,建立较为完善的精神赡养法律体系,把对父母的精神赡养落到实处,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具体的规定,让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已有相关法律规定的执行能力,不能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这样才能保障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充分发挥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这一问题要想得到解决,除了来自社会、家庭等外部力量外,还应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神慰藉。首先,要鼓励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活动参与度。社会应当多给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提供一些参与的平台,政府或者社区要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活动,让老年人有足够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应当在思想上鼓励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这也需要子女、配偶或者一些朋友的鼓励,鼓励老人打破传统思想中的老年人就应当呆在家里颐养天年的想法,让他们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精神赡养质量。其次,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应当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对生活充满信心,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好的心态对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非常重要。

3.完善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和社区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完善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十分必要。首先,要加强社区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对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養的支持作用。根据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一些需求,不断完善社区内的养老基础设施,例如建立运动场所,棋牌室等等,让社区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需要。以前社区工作人员对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顾基本上都是物质层次的,社区也应当重视老人们的精神赡养情况,社区干部应当充分联系所在社区的空巢老人,具体分工到人,定期去探访老人,陪他们聊天,了解他们一些内心的想法以及需求。其次,为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看似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实际对提供服务的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也应当强化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期,签约实践基地,充分联系当地高校的学生资源,完善社区自身的社工队伍建设。学生的热情以及朝气对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除了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服务之外,社区也应当多聘用一些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这些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一些专业优势更好的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也可以在培训大学生志愿者方面做出一些贡献,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为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提供精神赡养。

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命题,该命题的解决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睦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的保障,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更需要来自国家、社会、家庭以及空巢老年人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穆光宗.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

[2]李书宁,张彩玲.我国“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李新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

[4]孟德顺,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F社区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好(1995.11-),女,江苏省南京人,在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社会心理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香港开创多种安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加强老年护理保险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与社会效益思考
基于隶属函数模型分民族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判别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以南宁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