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文
【《亮剑》《士兵突击》】
文/尚文
2005年、2006年前后,军事题材电视剧《亮剑》和《士兵突击》突然火了起来,各大卫视轮番播放,李云龙和许三多一起成为霸屏明星,《士兵突击》宣扬的“不抛弃,不放弃”和《亮剑》所张扬的“亮剑”精神,成为年度流行语,高频度地出现在新闻媒体上。
如何为军人画像,为英雄赋神,是军队文艺工作者上下求索的话题。军队的任务是打仗和准备打仗,军队的英雄也就相应地分为两类:打仗的英雄和准备打仗的英雄,黄继光是打仗的英雄,张思德是准备打仗的英雄;董存瑞是打仗的英雄,苏宁是准备打仗的英雄……这个单子往下可以拉得很长,《亮剑》和《士兵突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这两类英雄典型,李云龙是打仗的英雄,许三多是准备打仗的英雄,李云龙成为典型的原因可简化为一条:敢于“亮剑”———能打胜仗,而许三多成为“兵王”的原因也可简化为一个,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儿——准备打仗,鲜明的人物典型和简明的叙事线索,使这两部影视剧一跃成为新世纪最火的电视剧之一。当然,有评论家从里面看出了更深层的意思:在硝烟未散还复浓的时代,许三多身上凝结着国人对新战国时代沙场英雄的种种预期;在人人梦想成为“成功人士”的时代,许三多为成功之道提供了一个虽然老套但颇有说服力的秘籍——持之以恒(所谓“不抛弃,不放弃”);在一个“人人都不满足”的时代,《士兵突击》所采用的“底层”视角。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也是在《亮剑》热播那个时期,全军兴起了评选“小老虎”式的干部,部队从里到外都在进行着激烈的变革,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提升作战能力成为军事训练的首要任务,“打赢”成为军事训练的首要目标。10年后,回顾过去,才发现《亮剑》和《士兵突击》火得正当其时,它们与社会的脉搏和人民的期待同频共振,成为新世纪军旅文化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