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我认为是标签化的片面解读

2017-08-31 12:40刘子瑞编辑风火轮供图刘子瑞设计李阳
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美国大学留学生诚信

菁英小记者_刘子瑞 编辑_风火轮 供图_刘子瑞 设计_李阳

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我认为是标签化的片面解读

菁英小记者_刘子瑞 编辑_风火轮 供图_刘子瑞 设计_李阳

国外院校对于诚信要求之严格恐怕是很多国内学生难以想象的,人们对留学生的负面认知多数也是猝不及防的。

波士顿大学学生在进行抗议游行。

我是一名正在美国读书的大二学生。最近在我的朋友圈中,有很多“SAT阅读790”“提分230”等关于美国“高考”SAT, ACT的高分喜报频频传来。看到如此完美的成绩,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会质疑“这个学生不会是提前找了答案的吧?”中国留学生,已不是一天两天成为社会大众讨论的焦点了,他们的诚信问题更是屡屡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在我坎坷的留学备考过程中,父母常对我说,“不管你最后会去哪所大学,你一定要记住,这些前期的准备只是留学的开始,真正的留学是在迈出国门以后。所以现在一定要多涉猎多锻炼,出了国凡事就只能靠自己了。”如今我已经大学一年级毕业了,在过去的一年,我遇到了许多新的人和事,他们让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更让我知道了广泛热议的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不过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讨论,我们应当摘下有色眼镜,再次审视留学生这个大群 体。

路虽不同但同样艰难

我曾就读于北京的一所普通高中,快到高二的时候才决定出国,因此对于国内国外的教育都有一定了解。对比两条不同的道路,我讶异于社会中对于留学生群体的种种以偏概全的看法。

记得在普高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十分紧凑,学习生活充斥着各种周测、月考、分班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考试,上课会随时被老师点名,下课又要立刻投入到作业和复习的海洋中,这些对于国内的同学来说都算是日 常。

而在进入国外备考后,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和伙伴们浓郁的学习氛围,我又不得不调整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因为一切关于留学的事项基本都要由自己来操心。刚准备考试的时候,我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们特别崇拜,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他们一样优秀。原来在普高的时候,可能有时考试所付出的努力和成功不一定挂钩,但是所有人都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在最后的高考中一定会得到与之对应的成绩。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下,高考在很多人眼里意味着寒窗苦读十二年的结果,意味着绝对平等,分数决定一切。

是什么让留学生变得“不再诚信”?

然而,留学的世界不尽相同,要比我当初选择时所想象的更复杂。我按部就班地准备了第一次SAT考试,成绩不出意外地落在了与预想相差很多的分数。我没有很沮丧,因为我觉得第一次考试时,正常的考生都应该是在这个水平吧。但是后来,我听说有同学买了答案,中了机经,第一次就考取了高分的消息,非常惊讶,不知道原来有人还可以这样操作。

时值2014—2015学年,SAT考试在亚太地区掀起一阵诚信风波。一是因为很多留学机构帮助留学生出机经押答案,学生也存在侥幸心理,恨不得把历年试卷和老师给的可能会考的考题全部烂熟于心;二是美国的考试机构明知道自己出题有漏洞,却不亡羊补牢,而是借口亚太地区作弊严重取消了三四次大面积地区的考场,牵连上千万考生。在我申请的前一年,我认识的一些学长学姐就受到了被取消考试的影响,导致没有来得及递交早申请的文书。到了我这一届,美国考试机构更是故意压低中国考生的分数,延期或是取消考试。在留学圈里的我,深陷不诚信的漩涡中,不禁开始反思,诚信问题真的已经蔓延到所有留学生群体了 吗?

答案是否定的。大众对于留学生群体的不诚信问题的观点来源,首先就是出于对留学生群体的不了解,社会各个行业对于这个群体多为“标签化的片面解读”。留学是近几年来变得大红大紫的产业,而高考多年以来都是我国“八股”式的取士方法。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高考仍然是获得未来成功的唯一途径,所以对于高考,大家的评价都是学生学得太苦了,高考完要好好放松一下。然而对于留学,大家则又是另一个态度。首先因为留学标化考试不是一考定终身,所以大家自然对于留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质疑。再加上留学行业鱼龙混杂,一旦有关于诚信问题的媒体报道或者消息出来,随之而来的便是网友的种种负面评价,久而久之,诚信问题和留学行业紧密联系起来。试想每届关于高考的报道,都是以“寒窗苦读”为背景引申到煽情的激励考生的文字。可关于留学,都是很多关于留学生作弊等不诚信、学术能力差的文章,这样的舆论毕然会给广大留学生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殊不知,即使是在这些负面评价的背后,也有着大部分留学生所付出的超乎想象的努力。我认识并且接触到的留学生,大部分都要在非母语环境中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练习听说读写,背几万个单词,挑灯夜战,经常要揣摩不同文章的不同题型。选择每一条道路都有它的不易,我并没有偏袒一方,但是留学生备考的艰辛,了解过的人都知道,绝不比高考生少。

美国教育重视学术规范诚信是中国留学生的“一道坎儿”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国内国外教育,国内是“前紧后松”,国外是“前松后紧”。过了中国高考,大部分学生如同解放。可是考完了美国的考试,真正来到美国大学之后,就像父母和我说的一样,真正的留学是从这里开始。美国大学对于学术诚信有极高的要求,除了常规意义的考试诚信外,美国大学更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就是你的文章必须是你的思考,如果要引用别人的思想,需要一系列的标注方法进行标注才 可。

在新生见面会的时候,学校特意对全校同学宣读了学校的学术制度。每一节课教授给的课程大纲上面都表达了明确的学术规范和要求。在大一上学期的写作课开始前,教授特意说明如何在文章中引用别人的句子;大一第二学期,写作老师还特意安排我们参加了一堂学校教育中心开设的关于定义学术不诚信的课。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摸索探求的一个学期后,我已经适应了美国大学里关于诚信的各种条条框框。并不是只有我经历了这个过程,我身边的留学生都经历了相同的漫长探索的过程,不只是在写作方面,每一个学科在美国大学都有相对应的课程要求。大家都感觉到,虽然之前备考过程很艰难,但是对于真正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如果一名留学生从开始准备考试就一直耍小聪明地“考取”高分,拿到录取,去了一个和他水平不对应的学校,在真正的开学后,迟早会被刷下来。

刘子瑞在联合国第四分会场参加会议。

去伪存真个别留学生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媒体偏爱有话题性的负面报道,却对于大部分优秀努力上进的留学生视而不见。我看过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文章名字叫作“在爱荷华堕落”,里面讲的一个学生张洋从国内备考,他的成绩和经历大部分都是伪造的,到了美国大学,只用了一个学期,他因为分数太低被学校开除,不能入境。由于越来越多这样的例子存在,各种负面的标签便一一贴在了每一个留学生身上。举一个最近的例子。这届五月份的美国毕业典礼,马里兰大学一中国女留学生的演讲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因其演讲中有很多偏激的语句,将留学生的行为又一次推上了了风口浪 尖。

那几天微博的热门话题几乎都是围绕留学生这个群体的种种不满来讨论。可同样是毕业演讲,一年前在哈佛大学,来自湖南的何江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不同于这次“辱华事件”的女主角杨舒平,何江全文脱稿,用标准的英语讲述了缘起于他小时候在农村被蜘蛛咬伤,妈妈用土方法给他治病,因为他的疼痛难忍从而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更科学的方法治疗伤口,因此他刻苦努力学习,立志要改变科技水平不平等的现状,改变它的家乡甚至世界。这样表现出事实问题、却又超越国界地阐述了自己作为一名科学家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演讲,在当年却没有得到像今年一般的点击量和热议。大众更加关注像今年辱华演讲之类的事件,来固化他们原本对留学生消极的印象。所以这种偏见就越来越大,导致无法弥补。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的确想为这个群体正直向上的大多数学生正名。因为留学圈里的不诚信现象,并不仅仅是由于留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留学行业的教育者能多一些素质和诚信,不为学生提供考试便利,教育他们诚信考试、诚信做人;如果家长能够更多地去关心自己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果社会上更多的人能正视对留学群体的偏见,了解他们的不易。那么我想,当我们摘下了有色眼镜,大众看待留学群体将会变得更公平和客观。

猜你喜欢
美国大学留学生诚信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