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8月1日,SmartX正式對外宣布,完成了由经纬创投领投的B轮近亿元融资。从创业伊始,SmartX就希望通过软件重新定义数据中心的方法论,将类似Google等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的架构带给行业用户,同时结合最新的硬件融合的趋势,为企业构建更快速、更易扩展、更灵活的数据中心。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在存储领域,想超越EMC并取而代之的存储厂商不在少数,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EMC仍旧岿然不动。现在机会来了,戴尔收购EMC后唯独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完成整合,中国存储市场的未来还存在很大变数,这对于中国本土厂商来说是一个超越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迭代来看,沿用了20多年的集中式存储架构,正面临着以软件定义、分布式存储、超融合架构等为代表的新一代IT基础架构的冲击。在这一轮技术转换的大潮中,势必会涌现出新的领军人物。
谁有这样的潜质呢?在一众创业公司里,SmartX(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的专注、持续创新能力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8月1日,SmartX正式对外宣布,完成了由经纬创投领投的B轮近亿元融资。从创业伊始,SmartX就希望通过软件重新定义数据中心的方法论,将类似Google等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的架构带给行业用户,同时结合最新的硬件融合的趋势,为企业构建更快速、更易扩展、更灵活的数据中心。
SmartX要把超融合的大旗一直扛下去。
超融合辨真伪
面对琳琅满目打着超融合旗号的产品,很多时候用户也是真假难辨。将开源软件进行裁剪,与融合的硬件捆绑,这可能是很多用户最常见到的一种超融合的包装形式。超融合这个概念,从字面上很容易将人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融合”上来,所以很多人认为,从硬件上看,只要一个节点上集合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就是超融合。其实,这可能就是一个“坑”。因为有些超融合产品虽然从硬件上看好像是计算、存储、网络齐备,但实际上VM数据无法本地化,存储模块对CPU和内存资源消耗很大。有人称之为“伪超融合”。
超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突出,那么企业用户如何才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真正的超融合产品呢?
“分布式存储+融合的架构,这才是超融合的标配,而分布式存储的重要性又是第一位的。”SmartX CEO徐文豪表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重点强调存储的原因。”
存储是IT基础架构中最核心的部分,事关数据的安全和价值,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用户是不会轻易更换原有存储的。超融合若想替代传统SAN存储,不仅要做到在性能、企业级功能上超越传统SAN存储,而且要保证稳定性、可靠性、连续性等同样优异,成本还要更低。
“超融合并不像大家看上去那么简单,不是把计算与分布式存储放到一起就万事大吉了,还要在融合后实现计算对本地存储的直接访问、对数据的精准控制,以及减少对CPU的消耗等。另外,超融合架构还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尽量多的市场上主流的Hypervisor。”徐文豪介绍说。
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商的超融合产品都是基于开源软件的,比如基于Ceph或GlusterFS,而真正基于自主核心技术设计一套分布式系统的厂商凤毛麟角。这可能就是不同超融合产品之间最大的差异化所在。是否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决定了供应商能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徐文豪介绍说:“SmartX针对超融合场景的高效架构,保证我们的产品性能高出同类其他产品至少30%。我们的产品支持KVM、VMware、XenServer,对Hypervisor的支持力度可与Nutanix比肩,而大部分厂商只能支持其中一个平台。这是超融合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我们产品的可靠性、故障自动处理能力等是通过像联通沃云这样的客户长时间、大规模验证过的,而不是对一个开源产品进行简单包装就能做到的。”
未来两年,SmartX将继续增强其超融合产品的数据智能,进一步凸显其差异化。
选择超融合就像是扑点球
创业难,创业之后的坚持更难,创业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创业企业最后能够做大做强的可能也就十之一二。除了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以外,做到专注和持之以恒,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SmartX没有走Ceph这条捷径,也没有做云平台或OpenStack贪大求全,而是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技术之路——超融合,并且以存储为最先的突破口。
初创公司在决定自己的方向时,有点像足球守门员,在对方射手踢出球的一刹那,要选择一个方向义无反顾地扑出去。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要冒很大风险,但这一步必须坚定地迈出去。
在现阶段,SmartX虽然聚焦在超融合架构上,但这并不意味着SmartX只会守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还会开发近线存储架构,研究数据管理,拓展新的产品门类,但是其着眼点始终在IT基础架构层。“让IT更简单”才是SmartX的使命。
SmartX做的分布式存储近期只专注块存储,而不去追文件存储、对象存储这样的时髦。SmartX专注在超融合,将日益流行的ServerSAN拒之门外。徐文豪介绍说:“我们产品的下一个版本将正式支持基于iSCSI的块级存储服务,方便裸金属服务器接入,但肯定不会发布一个ServerSAN的独立产品。超融合与ServerSAN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形态,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需求。”
没有财大气粗的资本作为后盾,也没有像华为、新华三这样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对于SmartX这样技术型的创业公司来讲,必须集中所有资源和精力,在最关键的点上实现突破,将技术和产品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从产品生态上看,英特尔、EMC扮演的都是“被集成”的角色,但正因为它们都做到了在本领域的“无可替代”,才拥有了今天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此次B轮的融资将有一部分用于产品研发和高层次人才的招募。SmartX正在筹建美国研发中心。这些都是为了不断丰富其超融合产品的企业级功能,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进一步赢得客户的信任。
SmartX认为,超融合未来将成为企业云和数据管理平台的支撑。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传统SAN存储将逐渐被取代。超融合既是一个架构理念,也是一个产品理念。超融合产品的子类会因为应用的细分而持续增加,每个子类产品的功能也会不断丰富和增强。
超融合局部扩张
据了解,SmartX在天使轮的融资并不容易,当时投资公司对于2B企业的投资还是相当谨慎的。但是A轮,以及现在刚刚完成的B轮融资,不仅投资规模大、投资人实力雄厚,而且整个融资谈判的过程非常顺利,SmartX甚至有意控制了投资的金额。2B与2C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市场,2C企业获得融资后,业绩可能要求有一个直线的上升,而2B企业则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稳扎稳打,有一个慢慢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完成B轮融资也是SmartX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开始。在建立并完善了销售和市场体系、产品进一步打磨成熟后,SmartX已从“行业立点”逐渐过渡到局部扩张和行业快速复制的发展阶段。今年第四季度,SmartX将发布SmartX Powered生态系统计划和渠道计划,一方面借助自身的软件,联合更多合作伙伴,切入更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构建适合的渠道体系。
从中国整个超融合市场发展的状况看,目前也进入了超融合在个别行业快速落地并扩展的阶段。SmartX重点关注的金融、制造,以及像公安、政府、教育等领域都可以看到超融合的身影。虽然每个行业对超融合的需求点不同,部署方式也有差异,但从整体来看,超融合正在被行业用户快速接纳。
传统存储渐显疲态,给以分布式存储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客观上提供了一个抢班夺权的机会。的确,一部分传统存储的市场正在被分布式存储所取代。用户一旦采用了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架构,就再也回不到传统存储的老路上了,这与人们采用了云计算架构以后的感觉一样。维护简单、扩张灵活、成本降低、按需投资、敏捷性强,超融合的这些优势正是用户所需要的。徐文豪将这種情况概括为6个字——强需求、弱能力。也就是说,用户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互联网IT架构的强依赖,而用户自己又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超融合架构正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据我们调研,类似金融行业这样的IT先行者中已有70%对超融合有一定了解,50%的客户已经在使用或评估超融合。”徐文豪介绍说。
虽然一些传统用户的核心业务应用还没有采用超融合,比如Oracle RAC迁移到超融合平台上还需要些时日。但是,一些新兴应用,以及企业的外围应用已经被证明非常适合超融合架构。比如一些互联网金融客户的生产系统全部跑在SmartX的超融合平台上,还有一些商业银行的开发系统,以及很多行业客户的VDI、容灾等应用都已经运行在超融合之上。
超融合市场还在发展之中,就连IDC、Gartner等分析机构对于超融合市场的划分也有争议。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超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架构,它可以将分布式存储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先解决好存储的问题,然后助力企业上云,SmartX正踩着这样的节奏稳步前行。
郭涛
8月1日,SmartX正式对外宣布,完成了由经纬创投领投的B轮近亿元融资。从创业伊始,SmartX就希望通过软件重新定义数据中心的方法论,将类似Google等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的架构带给行业用户,同时结合最新的硬件融合的趋势,为企业构建更快速、更易扩展、更灵活的数据中心。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在存储领域,想超越EMC并取而代之的存储厂商不在少数,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EMC仍旧岿然不动。现在机会来了,戴尔收购EMC后唯独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完成整合,中国存储市场的未来还存在很大变数,这对于中国本土厂商来说是一个超越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迭代来看,沿用了20多年的集中式存储架构,正面临着以软件定义、分布式存储、超融合架构等为代表的新一代IT基础架构的冲击。在这一轮技术转换的大潮中,势必会涌现出新的领军人物。
谁有这样的潜质呢?在一众创业公司里,SmartX(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的专注、持续创新能力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8月1日,SmartX正式对外宣布,完成了由经纬创投领投的B轮近亿元融资。从创业伊始,SmartX就希望通过软件重新定义数据中心的方法论,将类似Google等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的架构带给行业用户,同时结合最新的硬件融合的趋势,为企业构建更快速、更易扩展、更灵活的数据中心。
SmartX要把超融合的大旗一直扛下去。
超融合辨真伪
面对琳琅满目打着超融合旗号的产品,很多时候用户也是真假难辨。将开源软件进行裁剪,与融合的硬件捆绑,这可能是很多用户最常见到的一种超融合的包装形式。超融合这个概念,从字面上很容易将人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融合”上來,所以很多人认为,从硬件上看,只要一个节点上集合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就是超融合。其实,这可能就是一个“坑”。因为有些超融合产品虽然从硬件上看好像是计算、存储、网络齐备,但实际上VM数据无法本地化,存储模块对CPU和内存资源消耗很大。有人称之为“伪超融合”。
超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突出,那么企业用户如何才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真正的超融合产品呢?
“分布式存储+融合的架构,这才是超融合的标配,而分布式存储的重要性又是第一位的。”SmartX CEO徐文豪表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重点强调存储的原因。”
存储是IT基础架构中最核心的部分,事关数据的安全和价值,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用户是不会轻易更换原有存储的。超融合若想替代传统SAN存储,不仅要做到在性能、企业级功能上超越传统SAN存储,而且要保证稳定性、可靠性、连续性等同样优异,成本还要更低。
“超融合并不像大家看上去那么简单,不是把计算与分布式存储放到一起就万事大吉了,还要在融合后实现计算对本地存储的直接访问、对数据的精准控制,以及减少对CPU的消耗等。另外,超融合架构还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尽量多的市场上主流的Hypervisor。”徐文豪介绍说。
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商的超融合产品都是基于开源软件的,比如基于Ceph或GlusterFS,而真正基于自主核心技术设计一套分布式系统的厂商凤毛麟角。这可能就是不同超融合产品之间最大的差异化所在。是否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决定了供应商能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徐文豪介绍说:“SmartX针对超融合场景的高效架构,保证我们的产品性能高出同类其他产品至少30%。我们的产品支持KVM、VMware、XenServer,对Hypervisor的支持力度可与Nutanix比肩,而大部分厂商只能支持其中一个平台。这是超融合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我们产品的可靠性、故障自动处理能力等是通过像联通沃云这样的客户长时间、大规模验证过的,而不是对一个开源产品进行简单包装就能做到的。”
未来两年,SmartX将继续增强其超融合产品的数据智能,进一步凸显其差异化。
选择超融合就像是扑点球
创业难,创业之后的坚持更难,创业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创业企业最后能够做大做强的可能也就十之一二。除了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以外,做到专注和持之以恒,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SmartX没有走Ceph这条捷径,也没有做云平台或OpenStack贪大求全,而是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技术之路——超融合,并且以存储为最先的突破口。
初创公司在决定自己的方向时,有点像足球守门员,在对方射手踢出球的一刹那,要选择一个方向义无反顾地扑出去。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要冒很大风险,但这一步必须坚定地迈出去。
在现阶段,SmartX虽然聚焦在超融合架构上,但这并不意味着SmartX只会守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还会开发近线存储架构,研究数据管理,拓展新的产品门类,但是其着眼点始终在IT基础架构层。“让IT更简单”才是SmartX的使命。
SmartX做的分布式存储近期只专注块存储,而不去追文件存储、对象存储这样的时髦。SmartX专注在超融合,将日益流行的ServerSAN拒之门外。徐文豪介绍说:“我们产品的下一个版本将正式支持基于iSCSI的块级存储服务,方便裸金属服务器接入,但肯定不会发布一个ServerSAN的独立产品。超融合与ServerSAN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形态,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需求。”
没有财大气粗的资本作为后盾,也没有像华为、新华三这样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对于SmartX这样技术型的创业公司来讲,必须集中所有资源和精力,在最关键的点上实现突破,将技术和产品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从产品生态上看,英特尔、EMC扮演的都是“被集成”的角色,但正因为它们都做到了在本领域的“无可替代”,才拥有了今天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此次B轮的融资将有一部分用于产品研发和高层次人才的招募。SmartX正在筹建美国研发中心。这些都是为了不断丰富其超融合产品的企业级功能,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进一步赢得客户的信任。
SmartX认为,超融合未来将成为企业云和数据管理平台的支撑。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传统SAN存储将逐渐被取代。超融合既是一个架构理念,也是一个产品理念。超融合产品的子类会因为应用的细分而持续增加,每个子类产品的功能也会不断丰富和增强。
超融合局部扩张
据了解,SmartX在天使轮的融资并不容易,当时投资公司对于2B企业的投资还是相当谨慎的。但是A轮,以及现在刚刚完成的B轮融资,不仅投资规模大、投资人实力雄厚,而且整个融资谈判的过程非常顺利,SmartX甚至有意控制了投资的金额。2B与2C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市场,2C企业获得融资后,业绩可能要求有一个直线的上升,而2B企业则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稳扎稳打,有一个慢慢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完成B轮融资也是SmartX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開始。在建立并完善了销售和市场体系、产品进一步打磨成熟后,SmartX已从“行业立点”逐渐过渡到局部扩张和行业快速复制的发展阶段。今年第四季度,SmartX将发布SmartX Powered生态系统计划和渠道计划,一方面借助自身的软件,联合更多合作伙伴,切入更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构建适合的渠道体系。
从中国整个超融合市场发展的状况看,目前也进入了超融合在个别行业快速落地并扩展的阶段。SmartX重点关注的金融、制造,以及像公安、政府、教育等领域都可以看到超融合的身影。虽然每个行业对超融合的需求点不同,部署方式也有差异,但从整体来看,超融合正在被行业用户快速接纳。
传统存储渐显疲态,给以分布式存储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客观上提供了一个抢班夺权的机会。的确,一部分传统存储的市场正在被分布式存储所取代。用户一旦采用了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架构,就再也回不到传统存储的老路上了,这与人们采用了云计算架构以后的感觉一样。维护简单、扩张灵活、成本降低、按需投资、敏捷性强,超融合的这些优势正是用户所需要的。徐文豪将这种情况概括为6个字——强需求、弱能力。也就是说,用户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互联网IT架构的强依赖,而用户自己又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超融合架构正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据我们调研,类似金融行业这样的IT先行者中已有70%对超融合有一定了解,50%的客户已经在使用或评估超融合。”徐文豪介绍说。
虽然一些传统用户的核心业务应用还没有采用超融合,比如Oracle RAC迁移到超融合平台上还需要些时日。但是,一些新兴应用,以及企业的外围应用已经被证明非常适合超融合架构。比如一些互联网金融客户的生产系统全部跑在SmartX的超融合平台上,还有一些商业银行的开发系统,以及很多行业客户的VDI、容灾等应用都已经运行在超融合之上。
超融合市场还在发展之中,就连IDC、Gartner等分析机构对于超融合市场的划分也有争议。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超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架构,它可以将分布式存储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先解决好存储的问题,然后助力企业上云,SmartX正踩着这样的节奏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