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秦腔
晚唐宰相毕諴(xián)原本家境贫寒,到了咸通初年(860年),他已经是宰相了,觉得自己不应该有穷亲戚。可他的舅舅此时还是太湖县伍伯(即伍长。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毕諴想提拔舅舅,以便跟自己的地位相匹配。谁知,毕諴多次派人婉转地劝舅舅辞去差事、自己为他授官,舅舅一次也没听。
毕諴便特别任命候选官员杨载为太湖县令,嘱咐其到任后一定要替自己的舅舅解除卑贱的身份,并将舅舅送往京城。
上级交代的事,又事关上级的亲舅舅,自然非同小可。杨载一到任就找到毕諴的舅舅,详细转达了毕諴的意思。然而舅舅根本不领情,上来就拒绝了。杨载急坏了,三番五次好言相劝。最终,舅舅不胜其烦,道出了不愿意让外甥给自己升官的秘密:“我现在每年秋夏都有朝廷给的六万钱的事例钱,一辈子过得很优厚了,我不明白自己还要升什么官?”
古人有种不好的倾向,认为“千里做官只为财”。毕諴的舅舅却认為:当了大官虽然可以有更多收入,但是随之而来就是繁杂的事务,万一沾上贪赃枉法之事迟早会东窗事发,哪有在太湖县衙门当伍伯坦荡、不亏心呢?
尽管这位舅舅没有太大的“为官志向”,但和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相比,他起码不会谋求巨额贪腐。可惜,并不是当时的所有官员都有毕諴的舅舅这种“思想境界”。唐朝是在公元907年灭亡的,毕諴的舅舅说出“我能安稳地拿到六万钱就挺知足了”这句话的时候,距离唐朝灭亡只剩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