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腊梅
微课自引入我国以来,以燎原之势席卷了各个教育阶段,吸引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更有一批探索和实践者投入到微课研究和开发的工作中。微课以其独有的特征和优势,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更新,也为打破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现状提供了思路。当前虽是微课开发和资源建设的大兴之时,但在理念、设计、实施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致使微课的功能在教学中低效呈现,未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微课制作及资源建设问题的同时,以中职《应用写作》课程为例,探析建构开发高质量微课的策略、方法,力图提高微课在教育实践中的效能。
一、微课溯源及特质呈现
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 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 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微课的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Penrose于2008年正式提出,并运用于在线课程。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了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标志着微课在我国正式亮相并得到迅速传播。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它具有历时短、内容精悍、目标明确、主题集中、方便迅捷等优点,适合现代主流媒介上进行传播,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习得和固化。
二、当前微课制作、资源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以教师设计、制作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实现基础知识、技能点的课外习得,而在课堂上,教学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用以突破困扰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完成拓展练习或开展实践活动。微课打破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容易走入误区,未必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体不明
微课的制作、应用的出发点是通过微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在这股热潮中,很多微课制作是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评比、大赛,或者是教师为了彰顯自身的教学能力、特长。学生在微课应用中的主体地位被混淆和忽视,未从学生的角度制作和建构微课。不切合学生实际和需求的微课片面地、割裂了课程内容,鲜有机会应用到课堂实践之中并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制作的必要性、功能性不强。
微课的制作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尤其是初学此项技术的教师,如果将教学涉及的全部内容都制作成微课视频,势必面临巨大的工作量。目前,许多微课的制作是将传统课堂环节、片段截取而成,虽然数量庞大、制作简便,但是视频的功能指向不明,欠缺必要性。教师有时会将一些十分浅显或超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内容生硬地加入微课之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三)微课的设计和制作缺乏系统性
微课不是单一的教学视频,而是建立在明确教学目标指引下精心设置的学习任务,有检测、有评价的完整系统。单就视频而言,多数的微课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缺乏教学环节设计和互动,学生观看视频容易产生倦怠。一节完整的微课,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情境、任务引领、互动问题设置、课后检测、评价反思等环节,这才能使学生学习有抓手,注意力集中,及时了解自己的领悟程度。
(四)视频质量良莠不齐
微课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频质量,所以制作精美的微课视频是实现其教学功能的先决条件。由于教师的视频录制环境、设备、技术手段不同,以及认知水平、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许多微课以单一的录制授课视频为主,拍摄的质量不高、画质较差、充斥杂音、缺少字幕及后期处理。
三、制作微课和建构微课资源的方略及实践
微课以其明确的主体、突出的重点、新颖的形式、扼要的内容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为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制作微课视频和建构微课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开拓出一条教学相长的新路。就中职教育而言,微课的制作既要适宜中职学生的学情,又要契合学科的特点,开发制作精良的微课,建构真正能够服务教学实践的资源。
(一)分析学情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流意识,教师在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应充分掌握学生正处的认知阶段、社会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中职而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在应试能力方面欠缺,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上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困难。但是中职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具体的活动,操作能力强,同样具备明显的优势。据此,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制作前,首先应选择适宜学生学情的内容,融会分层教学的理念,满足不同阶段学习的需求。其次,在时长的选择上,尽量缩短视频的时长,以五分钟左右为宜,力图在学生精力集中的时段完成学习任务。再次,力求提高图像处理水平,提升视频的质量,以动画、音乐等素材提高微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以片言居要,在视频中明确标注重要的知识点、技能点。
(二)主题选择
微课的主题选择首先要妥善处理好必要性的问题,并非所有的科目或章节都适合制作微课。主题设置应能引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固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操作能力的积累。其次,主题的呈现应具有趣味性,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内因,突出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再次,微课的主题必须保持针对性,紧紧围绕某一具体目标,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中职《应用写作》公文的体式一节内容中,知识点较为琐碎、庞杂,涉及公文的概念、特点、分类、书面格式等。结合上述,将本课的主题设置为公文及体式的认知,并将主题融入具体的职业情境(公务活动中的“红头文件”),制成概念认知、公文格式、行文关系的划分和文种的界定三个微课视频,以实现本课中常识、重点内容的习得和难点的突破。
(三)微课视频设计、制作
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其设计、制作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能的指向性。许多教师认为微课教学的时间短,完成教学目标的难度大,所以可以忽略对过程的设计。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忽略了微课功能实现的过程。故此,在注重微课内容设计的同时,应细化教学过程,设置清晰的流程,形成完整的思路。如公文请示的格式、写法一节的微课设计,如图:
《请示的写法》微设计
1.导入。以案例引入具体职业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资金链断裂,向上级机关求援,该用何种公文) 1'
2.新课讲授。
(1)请示的概念、分类。 0.5'
(2)请示的格式、写法。(结合例文讲解请示的标题形式、主送机关的要求、正文的结构等) 2'
(3)请示写作的注意事项 0.5'
3.结语及扩展练习。(结合习得的知识,快速找出病文中存在的问题)0.5'
一个章节涉及多个微课的设计制作,应把这些微课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逻辑上的关联。一节微课大致可以以“引——释——导——拓——练”为思路进行构建,即微课的设计既要有情境的设置、知识点的阐释,又需要相应的导引、拓展、练习等内容来充实,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和流程。如果涉及的内容含量较大,可以将之分项展开设计、制作。
在视频录制时,尽量选用高像素的影音设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亦可以运用三维动画、闪客等技术和手段结合视频拍摄、PPT講解,提高视频的丰富性、多样化、美观性。
(四)开发辅助资源
就单个的微课视频而言,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必须开发、建设辅助资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脉络,使微课具备推广和实践的价值。微课的功能实现需要多种资源和手段的配合,如课前交代学习的任务单,指明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微课学习的交流、分享;学业评价、自我检测等。故此,教师在微课制作前,应完成微课的教案设计、微课课件的制作、任务单的拟写、检测的设置、评价和反馈的布置等具体工作,形成系统、完整的微课辅助资源。学生先领取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然后进行微课视频的观看、学习成果的检测、反馈、评价。学生在独立完成课外的自学活动时,逐渐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为实践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语
微课以精悍的内容、灵活的方式、便捷的传播丰富了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服务的拓展。它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使教学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到课内,为教学效益的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开辟了新路。中职教育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用高质量的微课和辅助资源实现课堂的翻转,优化了课内外维度的功能,势必能够实现教学效益的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