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2017-08-30 06:38邱廉珍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文章

邱廉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载体,信息技术也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它也必然革新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现代语文教育的科技化,这是教育的发展规律。从网络语文资源的丰富性和网络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来看,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现代与传统的境地。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事实却是一方面似乎拒绝科技时代的到来,迷信着语文是“觉悟的艺术”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将科技对于语文的作用神化,以为科技是无所不能的,忽视了人类是思想的动物的基本道理。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而衍生出的两个极端认识,我们的语文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问和失落。

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开始在网络与语文之间寻求一种契合,试图从媒体教育功能的角度去探索利用网络改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之道。

一、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培养阅读兴趣原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事物本身的认知和热爱是产生兴趣的前提。西汉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阅读是为了活着。”可见,要生存,就必须要阅读。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不阅读,更是无法立足。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阅读是一扇窗,打开阅读的窗户,了解世界的精彩;阅读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穿过这座桥,沐浴圣哲智慧的灵光,寻找先驱奋斗的足迹,聆听志士激昂的呐喊;阅读是一片海,遨游阅读的海洋,领略庄子的浪漫、屈原的忠诚、司马的忧愤、李白的飘逸、秋雨的儒雅。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辩论会、朗诵会、演讲赛、百科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写读书札记、故事会等,让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享受阅读的成功。还可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读物,如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山居笔记》等,张爱玲的《都市的人生》《心愿》《秋雨》《天才梦》等,还有朱自清、丁玲、冰心、杨朔、秦牧、钱钟书等人的作品。

(二)主体性原则

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主体对阅读材料的感知、记忆、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也是阅读主体的动机、情感、态度、意志等参与体验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主动摄取、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体验、自己评价,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三)立足文本原则

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审美的主体,文本是审美的客体。阅读是架设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一座桥梁,离开了审美客体,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吗?而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尤其是公开教学课,许多教师没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便忙着提问、讲解、分析、组织讨论,互动活跃,貌似热烈,可事实上是离文万里,不着边际。阅读当重读,立足文本,实实在在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有了真正意义的阅读,才有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

(四)精讲原则

“讲”不可或缺,但何时讲,讲什么,怎样讲,大有奥妙。教师的讲应以学生充分的读为前提,繁冗的讲析多半是对阅读材料的重复,教师的讲不是对阅读材料的重复,而应当是点拨释疑,是引导启发,是拓展深化。教师还应追求讲析语言的精准生动,既让学生获得读的乐趣,也让学生享受听的美感。

二、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性意识较低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语文教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将文章真正的进行理解和体会,只需要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即可,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高中语文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教师在引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并没有真的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的教学事实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三、主体性阅读教学的改革策略

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教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下面从阅读的规律出发,简要阐释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美

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如音乐美术,是一门艺术;犹醇酿佳肴,既为生活所必需,又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课堂教学的语文阅读,有别于学生的自由阅读,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课前导入或情境导入,或巧解文题,或指导方法等,以提高阅读效率。

(1)情景导入。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授《春》一文的导语:“我们一提到春,眼前就仿佛展現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激情导入以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情景交融,洋溢着教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导语末句意犹未尽,使学生急于知道,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呢?

(2)巧解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通过解题,或明确写作对象,或点明文章体裁,或初知文章大意,或了解文章结构,或探明文章背景等。如通过对《济南的冬天》题目的解读可知,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并进一步思考,作者见过那么多地方的冬天,为什么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呢?教师交待背景,了解作者及其对祖国母亲的由衷热爱之情。再如徐志摩《再别康桥》,题目点明这首诗的体裁是一首抒情诗,饱含了作者依依惜别康桥的深情。诗人因此诗而扬名,康桥也因此而在国人心中驻足,诗题成为徐志摩的一个标志性称号。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