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龙:我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2017-08-30 23:12苏永生
老年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南泥湾突围绒毛

苏永生

2016年10月,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来到内蒙古医院干部保健病房,看望了89歲的老同志郭云龙。布小林详细询问了郭云龙的身体状况和日常起居,认真倾听他回忆抗战的经历,为他送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和一次性补助金。布小林充满感情地对郭云龙说,今天的和平幸福是老同志浴血奋战换来的,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祝您健康长寿,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走走、多看看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布小林还叮嘱医护人员和相关部门同志,照顾好老人的身体和起居。她说,老同志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把他们的抗战经历记录下来,教育下一代,学习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自治区领导对老同志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让郭云龙倍感振奋和感激。郭云龙在2017年春节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说:“作为一个老兵,我的一生都是跟着党成长的,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党培养了我一生,我也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党努力工作。只要我能干的,我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离休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经常慰问我,前不久布小林主席还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赠送了纪念章,为我发放了补助金。我心里特别感激党。今后我将更加忠诚党的事业,说利于党的话,做利于党的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10岁参加革命工作, 11岁在八路军120师359旅担任宣传员,1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随南下先遣队挺进中原,参加过中原突围战役。曾经在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担任过中央华北局、公安局保卫处负责人,自治区公安厅二处科长,自治区伊克昭盟一中校长,乌海市海勃湾矿区主任和乌海市市长、伊克昭盟物资局局长兼计委党组书记,伊克昭盟绒毛厂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厂长兼伊克昭盟守备师政治部主任,内蒙古日报社党委常委、副社长、顾问。

一串串闪光的履历,记录了郭云龙从参加工作到离休走过的光辉历程。对于这段历程,89岁的郭云龙仍然记忆犹新。采访中,郭云龙讲述了他从事革命工作一生中的难忘经历。

参加大生产运动

亲历中原突围战斗

郭云龙1927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西崔章村,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夏天在八路军18集团军120师359旅718团奋斗剧社当宣传员,主要任务是写革命标语,做群众工作。他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底调到八路军雁北支队宣传队,后来回到陕北。1940年,他在359旅教导营3队任学员,从那时开始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冬他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1945年在湖北省绥水县大队当队长,后又编入359旅718团3营当指导员。1946年,他随359旅参加了中原突围战役,9月回到延安。

“南泥湾大生产是非凡的劳动。当时正处在中日对抗相持阶段,我们党制定了开荒种地、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策略。首长负责,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实现了一年自给、二年交粮食的目标。到了第三年,平均每人为党中央上交6担小米,约1800斤粮食。因为这个原因,南下后,中央还给我们每人奖励了1块银元。”郭云龙说。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一项可歌可泣的运动,确实锻炼了一代人的意志。这个运动很光荣也很艰苦,为后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各地的农垦发展,创造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宝贵财富,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郭云龙说。

谈到中原突围,郭云龙深有感慨。他说,当时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后,用30万军队包围湖北以北和河南周边地区,想消灭我中原部队。在危急关头,突围前一天,部队连以上干部召开紧急会议,连夜撤离,板铺不打扫,怕暴露了秘密。因为南面是长江,国民党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北面。我军采取迂回的办法,突围到离长江边100多里的地方,向西拐跳出包围圈。如果第一步突围不出去,那么中原部队就非常危险了。当时最危险的是部队通过西兰公路的丘陵地区,国民党把那里作为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用汽车拦路。我们从一个山丘下去又上了一个山丘,再过20公里就是公路。我们奋力打开一个缺口冲过去,过了一条小河才到了解放区。到了地方后,战士们累得一下子躺在地上起不来了,后来部队动员老百姓用毛驴把战士运过河,才到了安全区。当时的情景现在想起来还令人害怕,不过我们总算胜利了。战斗中,我们和敌人枪对枪、炮对炮地干,辗转四川、甘肃,63天里走了2万里路,最后终于回到延安。当时,队伍在无人区经历饥饿、疾病等折磨,许多人付出了生命。回到延安后,部队仅剩5000人。毛主席走了20里路去二十里铺接我们。到延安后,我们休整了一两个月,就又走上前线了。

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

为党的工作尽职尽责

艰苦卓绝的战争经历让郭云龙难以忘怀,解放后自治区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也让郭云龙记忆深刻。

“建国后,我参加过的两项重要工作让我感到骄傲,至今难忘。”郭云龙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让郭云龙感到骄傲和难忘的两项工作,一项是他在伊克昭盟绒毛厂担任厂长、党委书记时创造的生产记录;另一项是他在内蒙古日报社担任党委常委、副社长时为修建报社新办公大楼付出的努力。

1969年,郭云龙被任命为伊克昭盟绒毛厂党委书记、厂长。他带领全厂职工努力工作,把在延安开发南泥湾的精神用到了绒毛厂的建设上,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回收利润,3年的时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当于为国家赚回了两个绒毛厂。“那是我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全国都来我们厂学习经验。1976年,我参加了全国先进表彰大会,作为全国典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了言,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伊克昭盟绒毛厂的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郭云龙说。

1978年,郭云龙被组织任命为内蒙古日报社党委常委、副社长。在内蒙古日报社工作期间,他和报社领导班子紧密团结,积极工作。当时正赶上报社办公楼因为破旧,社党委决定新建办公楼。由于多种原因,计划建设的办公大楼工程迟迟不能立项开工。“当时报社旧办公楼的柱子是用竹竿做的,非常危险,办公楼建设也是费尽周折。”郭云龙说。为申请资金,郭云龙多次与自治区计委领导协调。从办公大楼的设计、施工、监督管理到建成使用, 6年时间里,他一直住在报社单身宿舍,吃在报社食堂,终于完成了报社大楼的建设任务。

参加工作62年,郭云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付出了鲜血和汗水,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郭云龙在欣喜之余,也有自己的遗憾。他说:“我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文革”期间挨批斗,父母想来看来不了,好不容易来了又不让见,自己连父母去世都不知道,父母的后事都是家里人料理的。自己一生没有给父母端过一杯水,尽过一次孝;另一件事是对子女关心不够,所以一想起来就对子女心存歉疚。

郭云龙一生简朴,同时也对子女严格要求。他的大女儿是一位下岗职工,二女儿为了照顾父母提前退休。大女儿在接受采访时说到父亲的严苛,委屈的满眼泪花。她说:“父亲告诫我们绝不能怀有私心,不能跟组织伸手,不能向组织提要求,要懂得感恩,珍惜现在拥有的平安生活。”郭云龙至今仍住在上世纪90年代的老式公寓楼里,住宅的面积不大,家中陈设也数十年未有更新。他的子女们不仅没有因着父亲的关系享受过任何特权,做为老革命的后代,反而肩负着更重的责任。

抚今追昔,郭云龙对党始终心怀感恩。“我一生跟着党,是党培养的学生,没有党的培养也没有我的今天。共产党培养了我一生,把我从一个穷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干部,现在虽然离休了,仍然要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力为党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郭云龙说。

猜你喜欢
南泥湾突围绒毛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南泥湾途中》
南泥湾开荒志
堵车“突围”记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南泥湾
上微突围战
饿了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