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言之
我们认识了“两个人”:一个叫廖俊波,一個叫“樵夫”;一个已经故去,一个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叫什么不重要,做了什么才重要,为党和人民留下什么更重要。
我们看到“两个优秀”:一个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一个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一个是对工作的高度赞赏,一个是对身份的无比肯定。榜样就在身边,榜样最有力量。
3月18日,一场车祸改变了一个干部的命运,也冲击了群众的内心。廖俊波,曾经不为人熟悉的县委书记,走进人们的视野何其悲壮,却以伟岸的精神征服了全国上下。人民群众视他为“阳光”;习近平总书记评价道,“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这些都不是迟来的美誉,而是用另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指引,激励着后来人。
尽心、尽责、苦干、实干、忠诚、忘我……这些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廖俊波身上不仅具备,而且践行得好。对比很多干部忘了“干”怎么写,很多党员忘了“党”是什么,我们党要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就需要更多像廖俊波这样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干部形象能顶上一万句道理,一种好干部作风能涤荡污浊的环境。
当踏上新长征路,当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党员干部的落实能力与担当精神尤为可贵。这一点,以廖俊波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都应该成为改革攻坚的主角。廖俊波又被称为“省尾书记”,因为当时任职的政和县是“全省之尾”,如何发展成了头等大事。经过酝酿后,要建开发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但他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4年后,政和从“省末位”跨入增长速度“省十佳”,这就是领导干部敢拍板、敢担当、敢决策、敢实干的成绩。
党需要他,群众更需要他。犹如健康的肌体不能缺少“肝胆”,廖俊波就是群众的“肝胆”——这也是福建人对最知心、最可敬朋友的称谓。他把最好的留给老百姓,老百姓把他写在对联上,这是廖俊波与群众的故事,更是一种隐喻:党员干部待群众,只能用最好换来最爱,掺不得水、造不了假。
“咱们一起努力,在全国率先蹚出一条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子,打它个翻身仗,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有担当的干部,不是一个廖俊波,而是一批共产党员,惟有此,精神才不朽、事业方永续。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