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不是零售业态的终结者

2017-08-30 15:06程航
中国连锁 2017年8期
关键词:零售业便利店亚马逊

程航

无人超市可以看作是新零售概念下的一次尝试,它对传统零售业及电商的带来新的影响,可以是很好的补充,但绝对不会摧毁所有业态。

比尔·盖茨曾说,我们经常高估了今后1-2年内将发生的变革,但又常常低估了今后10年内将要发生的变化。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尽管技术上未能达到完美,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技正在改变城市人的生活方式。

刷爆朋友圈的无人超市

今年7月,阿里巴巴弄了个叫淘咖啡无人超市在淘宝造物节亮相了,扫码进店,拿了东西就走,支付宝会自动扣款。之后,整个朋友圈瞬间就被无人超市给霸屏了。

根据尼尔森在《2016 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中表示,随着中国购物者的购物习惯日益成熟和网购渠道的进一步渗透,便利店和网购的渗透率分别从去年的 32% 和 19% 上升至 38% 和 35%,这一趋势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对传统大卖场和超市的转型要求。

麦肯锡在《2017 中国数字消费者研究 重新定义新零售时代的客户体验》中也有着类似的观点,虽然全渠道成为新常态,但线下渠道仍是客户体验和销售转化的重要节点。以消费电子品类为例,93%的消费者会先在线上研究再到实体店体验;96%的消费者会在线下渠道体验或购买。人会吹牛皮,但是数据不会。排除这两家机构造假的情况,这些数据都显示了中国便利店正在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机遇期。

但是便利店作为一种单店面积小,销售覆盖范围比较狭窄的一种零售渠道,人力成本占据了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资料显示,即便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毛利润仅为 15%-20%,其中人力成本占到了 12% 左右。中国从2012年以后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退,造成人力成本占营运总成本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最终导致传统超市需要大量人力进行的这种体验式服务慢慢受到了影响。为了节约成本、解放劳动力、弥补用工短缺,发展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是无疑就成了一种解决方案。

由于不再需要导购及收银人员等,无人超市的成本支出大约只有传统超市的四分之一。缤果盒子市场部副总裁王莹曾表示,相比传统超市而言,“无人超市”人力成本被大大降低,缤果盒子一个运营人员能负责20个店,一名后台客服可应对50个店的需求。这是一种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泛零售业态。目前随着传统零售业人力成本的上升和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从京东到阿里、从苏宁到国美等电商与传统零售巨头们,都在加快无人超市的布局。

“对顾客来说,无人便利店的简单、高效,适应了现代都市人生活快节奏的需求;对商家来说,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还能通过大数据积累并整理归纳综合,比有人销售更了解顾客的需求,这对于供应链改造和供给侧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福建省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黄家骅认为。

无人超市还有很多短板

其实“无人超市”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从2016年起,瑞典、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都曾先后落地过无人便利店。美国亚马逊在去年12月份就推出了新型概念店Amazon Go,日本的媒体在今年4月份便开始大肆渲染“无人收银系统”。特别是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Go便利店,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传感器、图像分析等多种智能技术,成为一时的热点。

据亚马逊官方描述,顾客只需下载Amazon Go的APP,在商店入口扫码成功后,便可进入店内自行采购,而Amazon Go的传感器会自动计算顾客有效购物行为,在顾客离开商店后,自动根据顾客消费情况在亚马逊账户上结账收费,亚马逊还给这个系统起了个直白的名字:“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

紧跟亚马逊步伐,阿里于2017年7月8日开始的淘宝造物节上,推出无人零售店“淘咖啡”。其区别于Amazon Go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支付门”对顾客在店内消费的商品进行自动结算扣款。

但是据业内人士向媒体介绍,采用机器视觉方案的无人零售店,随着店铺面积增大、人流量增多,将对GPU造成巨大的挑战,且识别精度也难以保证。随后海外就有消息爆出,Amazon go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在数百平米的无人超市里,一旦选购人数超过20人,店内的设备就无法正确追踪用户行为及选购的产品标签。相信亚马逊遇到的困境,同样也是摆在中国每一个准备布局或者已经布局无人超市的企业面前的难题,只是没有爆出来而已。

有消息称,一个Amazon go店面的投入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如果只是为了替代几个收银员的降本效应,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或许并不是一个正确选择。

因此,就目前来看,阿里的“淘咖啡”还只是一个概念店,噱头成分大于实际。缤果盒子还在小范围投放,能否经得住人性的考验尚不得而知。而深蓝科技的Take Go也还只是处于试验阶段,其官方宣称应用了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生物支付等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技术。但并没有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敢公开声明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是应对十分复杂的场景,Amazon Go 在 20 人进入时的系统错乱已经是例证。

对新业态的兴起应保持理性和克制

据了解,目前无人零售主要分为三类:以计算机识别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路线、以RFID为基础的物联网路线、以售卖机(二维码)形式的互联网路线。

其中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和当下比较火的无人驾驶技术类似,还处于一种发展阶段。而RFID 技术本身就有诸多痛点,比如标签被撕毁后无法识别、存在较高的差错率、缺少行业标准等等。而且RFID本身识别率是90%,出现遮挡或者商品过多,识别率更加低。所以十几年发展下来,RFID基本上只用于服装行业以及肉类产品溯源。以售卖机(二维码)形式的互联网路线也同样早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受制于单体成本高昂,而只能作为消费者应急的一个选择(记者調查:自动售货机的商品价格普遍比超市高,而且品种单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但是新的问题总是伴随这旧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起而来。对于无人超市而言,支付并不是最难解决的技术难题,但是拥堵却是个问题。这点在杭州、上海等地的无人超市营业的时候就能窥见一斑。虽然一些公司也在努力的解决这些痛点,比如阿里的淘咖啡就新增了“支付门”。即使如此,在人多的时候一样也会造成拥堵。

而除识别有漏洞外,如何防损也是一大难题。阿里的无人超市在开放前曾就防盗做过多次内测,比如把商品藏进衣服里、包包里等。虽然测试结果显示常态场景均能被识别,非常态场景大多数情况下也能被系统识别,但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RFID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依然存有着很多漏洞。比如信号遇到液体、金属易衰减屏蔽、粘贴麻烦、易被撕毁、尺寸和感应距离难协调、成本高等等。

而且任何“无人”服务不能撇除人的主体性,无人超市既然“无人”了,那整理货架、顾客导购等必然又都成了新问题。在科技進步的今天,我们强烈需要人文关怀,无人销售又是如何解决这个瓶颈?

天虹商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用户通过这项服务可以通过与商场后台的系统进行对接,在家提前下载虹领巾APP并注册好,到超市现场就可以使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商品进行扫码购买,最后扫二维码核销后就可以离开商场。不过,在条形扫码过程中要是遇到顾客手机网络信号弱或商场Wi-Fi繁忙时段信号不佳时,会影响到顾客自助买单流程体验。在新零售大变革中,无人超市是一种技术进步的新零售形态,目前无论从用户体验还是核心技术上,企业都存在诸多待解的深化课题。

无人超市不会摧毁所有业态

就像前几年电商风生水起时一样,当时到处都能听到电商逼死了实体店,未来实体店可能将不复存在的声音。然而现实却是电商没有干死实体店,反而当年牛气冲天的阿里、京东等纯电商纷纷走下“神坛”,加入了实体店的大军。阿里自然不用再举例,京东公开表示未来要在全国开百万家便利店,甚至连纯电商的三只松鼠也开始从树上爬了下来,布局实体“投食店”。

无人超市只是没有了收银人员,最主要的是解决了消费者购物结算时排队的痛点,也算是零售业的一次革新。事实上,零售业历史上已经历两次重大意义的变革,但并没有哪一种新兴业态能够完全取代原有业态的。第一次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大型超市出现冲击了分散的零售业,第二次是电子商务对整个线下实体零售业的冲击。

正如在2017的网商大会上马云所言:“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不是说要把它推向社会,也不是说让所有的商店都没有人,这只是我们给业界的一些信号,一些震撼,一些思考,一些灵感。比如盒马生鲜也不是抢占了所有的海鲜市场,我想比盒马生鲜卖的好的海鲜店多的是。无人超市,会让国内大多数零售行业去反思,思考。这才是阿里巴巴的作用,只是这些东西出来了,并不是我们要做这些事,我们主要是唤醒零售行业,必须要和智慧、智能结合在一起,你才会有好未来。”

无人超市在繁忙的商业区能满足人们对“快”的需求,但在悠闲的生活区,也许有人能够和你说话的便利店才能给你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因此无人超市可以看作是新零售概念下的一次尝试,它对传统零售业及电商的带来新的影响,可以是很好的补充,但绝对不会摧毁所有业态,最终可能会形成一种多种销售业态共生平衡格局。

猜你喜欢
零售业便利店亚马逊
便利店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亚马逊推荐:TOP 25热销玩具清单
我国城市化对零售业发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