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水利局, 浙江 永嘉 325100)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人水情
陈飞达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水利局, 浙江 永嘉 325100)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百姓的收入逐渐增加,河道问题的解决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而演变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整治。本文以永嘉县桥头菇溪河道治理为例,探讨了在水利建设中如何协调人与水、水利与环境、水利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城市水利工程建设来构建和谐生活环境,从“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生态治水理念,达到“生态河流、文化河流、景观河流”,实现人水情的和谐。为现阶段的河道综合治理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意见,也为河道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综合治理;菇溪河道;分析研究
1.1 河道治理前污染严重,当地人民踊跃捐款
菇溪位于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 属于这一地区所有河流的摇篮,成就了敢作敢为的桥头村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那时被外界誉为“东方钮扣之都”的桥头镇,在菇溪两岸建起了上百家私营小作坊,包括钮扣厂、炼油厂、电镀厂等等。树脂炼油厂燃烧的浓烟经常笼罩了菇溪两岸的天空,从炼油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没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排河道,同时钮扣厂在钮扣抛光环节使用了大量的岩粉和洗涤剂,抛光后的废水流入菇溪,导致到处可见涌起的白色浮沫。最终由于河流两边工厂和村落分布密集,工厂排出的“三废”以及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废弃物等大部分都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就排放这条河流里面,这一现象就导致了菇溪水体恶化,流域里满是脏水及污水。
据了解,该综合工程治理总长度8.265公里,总投资5.5亿元。2008年启动的菇溪河道防洪治理工程,虽然当时菇溪河道治理的呼声很高,但政府财政资金颇为紧张,工程启动资金需3000多万元。此时正值桥头纽扣市场创建25周年之际,当地40多位企业家捐资3200万元作为菇溪河道治理的启动资金,其中单笔捐款达100万元以上的就有22人。当年12月,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期顺利启动。当地百姓现累计捐资6123万元,创下了全省小流域治理民间捐资额的最高纪录。
图1—菇溪河道污染
1.2 政策处理当地百姓、企业家积极配合参与
河道全段8.265公里,涉及300多户的拆迁安置,百姓的支持,给了政府很大的动力。项目启动建设后,沿线19个村在两天内各自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征迁方案,仅用1个月全部签订了工程2.6万平方米156户的拆迁安置协议,3个月全部完成拆迁,实现工程征迁“零信访”。
河道疏浚、堤坝建设让菇溪两岸看起来更加靓丽,但却不能解决水质污染的根本性因素。要让菇溪水保持长久清澈,就需要掐断来自岸上的工业废水、农业养殖排泄物、居民生活垃圾等污染源。伴随着河道整治的开展,桥头镇近年来对菇溪两岸的污染型企业进行了整治,强制关停一批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允许就随意在菇溪两岸进行生产建设的小作坊、小企业。从河道项目开始施行到现在,这个地方总共捣毁了11万多平方米的任何不合法的农业以及工业方面的建造。生活垃圾,一度成为菇溪的主要污染源。两岸的不少村居曾将菇溪作为垃圾的“中转站”,把各自收集起来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溪滩上,等到菇溪发洪水时,将垃圾顺带冲走。如今这一现象不再出现了。目前,桥头镇建立了“户扫——村集——镇运”的垃圾清运模式,按照常住人口每年人均40元的标准,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各村进行垃圾清运,并进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目前该镇的垃圾清运能力已达到每天70吨,基本上避免了垃圾集中倾倒在菇溪的现象。
沿岸的居民、企业和当地政府形成倒逼机制,更为重视环境保护,并主动投入其中。沿岸各类企业工厂陆续安装废水净化循环设备,流出来的水还能循环使用,实际上比原来还有所节约。沿岸企业通过对整个生产线都进行技术改进,不仅污染减少了,企业效益依然保持持续增长。
2.1 排污管道、上游化工企业的整治、河道治理等措施
要想全面治理该流域内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对工厂生产中产生的“三废”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再排放;2.对城镇中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禁止向流域内排放生活垃圾,建立大量的垃圾集中处理站;3.禁止在河道附近建立一些小企业、小工厂;4.对一些污染物排放严重的工厂要给它们时间限制,并让其进行整治;5.提高工业废品的使用效率,加强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整治;4.在该流域附近建立一些垃圾集中处理站等等。借助这些途径大力发展污水整治项目,系统地增强污水集中处理率。实施最严格的污染排出口管制体系,根据具体情况拟定污染源排放口整治方针以及施行相关的策略,从而缩小流域被污染的范围。制定流域内水体的相关预警机制,建设水体污染救急管理系统,实现菇溪水域干净无污染。系统地展开乡村居民生活用水整治建设,减少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随意排入流域内的现象。
当我们在进行河道政治的时候,也应该完善这一地区早前的下水道相关的设施,最大限制利用雨水的同时也要整治河道污水。在这之内,降水依靠这些下水管流到菇溪的下游流域,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就通过排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 污水经过处理然后符合排放要求之后,有些可以继续使用的就借助管道运输给工厂循环使用,其余不能继续使用的并且保证无污染就排入流域内,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工厂和居民排出的废水对流域水体的破坏。。在以往,该流域周围的居民总是把所有的废弃物任意倒入菇溪河中,导致其流域里的卫生情况极其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居民周围的生活环境。当流域在进行政治的过程中,借助居民比较密集的流域范围内,将垃圾进行统一搁置、统一清理这个措施,改善了河道的污染程度,避免了流域内越来越多废弃物排放的现象,确保了流域内的水质,改善了该流域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质。
侧重对该流域河面的清理,实施长久有效的清理策略,在该流域附近安置大量的清洁工,借鉴其他一些地区成功的管制方式,落实管制体系,尽量实现“河面、河滩、堤岸不存在大量的悬浮废弃物;不存在任何带有破坏性的物体;不存在那些对水环境有害的花草、生物以及死去的动物”的基本目标。同时,建立“河长制”,而且要在流域两岸明显地区设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治理标准以及举报方式等等。
图2—河道治理框架
2.2 滨水公园的建设、园林绿化等建设,来构建人水和谐的面貌
沿何区段布局了许多水利及文化等基础设施工程,促进水利设施与文化景观相映衬,两者共同进步。同时这一地区还设置了自行车道,完善水上活动观光的相关设施,促进这一地区山水景点的建设,从而促进该区域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流域附近成立一些自然农业公园 、生态湿地公园、生态岛、生态过滤带、清堤园、历史园以及水源地公园,最大限制的发挥该地区生态环境这一明显优势。合理发挥橡胶水闸具有的作用,开发一些与之相关的奇特景观,提高这一地区的品味和风貌。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最大限制的维护以及宣传良好的水文明。该地区的水利建设者不同转运方式血常规检验结果在确保水利配置质量的基础上,同时要提供一个群众可以进行水文明相关活动的地方。将生态治河的意识延伸至项目建设里面,转变原有的设想构思方式,结合亲和性及生态性设想模式,凸显自然,融合景点,在流域两岸开展绿化,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在整治河道的过程中,流域两岸的植被覆盖率,完善体育、文化等休闲运动配置,从而使得居民可以和水文明有更紧密的联系,提高居民积极维护水自然环境的观念
由于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河道治理早就不能完全依赖于项目建设,更要借助有效的规划、长效的管理。该流域内没有切实实行相关的常规监测措施,即便年年整治河道,河道的效益还是会日益降低,不能实现避免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目的,所以一定要加强流域内的监测的规范性以及长久有效性,从而确保河道政治成效得到最大限制的利用。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其在建设水环境方面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发展“环境水利项目”属于新型水利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最重要的意图就是为了整治水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水利建设者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实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从水利项目的布局、设想以及建造等各角度做出适当的调节与改善,建设大量带有文化、自然以及创意元素的水利项目,提高其项目的整体效益。在这一方面说来,当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是城市中重要的景点因素,水之亲切和城镇里面的人为建筑的对比非常明显。水是人与自然相互产生情谊的桥梁。城镇水环境的生态要素促进了人和环境的共同进步;该流域附近地区存在着大量质量较高的文娱及旅游能源,可以为该地区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沿河沿湖区的环境建设同时提升了城镇的素养及风貌,让大部分的社会行为都有了一个全新的活动场所,所以,当城镇在建设流域附近的水环境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包括;自然美学、社会、经济等角度,努力实现人及城镇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河道整治早就不仅仅属于一个水利项目,它逐渐变成了一个规模化的项目需要水利、城建、环保、林业等各个产业的相互结合,,治水治污,治标也治本, 才能实现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的正确融合,最大限制的利用水利项目的所有作用,以便更好的保证河道治理的效果具有永久性。
[1]刘晓涛.城市河流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规划师,2014(6).
[2]陈敏祥,张叶飞.城市河道的现状与综合整治对策[J].科技资讯.2016(10).
[3]陈霉,金苗.城市河道人工水面的水质污染综合防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5.9(3).
[4]徐国东,冯邵元,王丰新.巧议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新思路[J].水资源保护.2014(5).
[5]由文辉,顾笑迎.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J].民生聚焦.2016
G322
:B
1007-6344(2017)08-0327-02
陈飞达(1981-8)男;浙江余姚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