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现状
——以存贷利率浮动限制放开后1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例

2017-08-30 18:03
金融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利息收入存款市场化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分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浅析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现状
——以存贷利率浮动限制放开后1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例

付蔚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分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的利差缩窄,净利息收入受到冲击,承担更大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在利率定价上面临机遇和挑战。2015年10月,人民银行正式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变动情况值得关注。本文在浅析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商业银行盈利性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采用11家上市银行在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前后的最新财务报表数据对其营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得到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以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利率为标志,我国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批发,后零售;先长期,后短期;先贷款,后存款”的顺序,本着对市场冲击由小到大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不再对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意味着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贷定价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存贷款利率管制基本取消。银行业面对利率市场化下的重大政策调整,在营业收入上表现不一。本文在浅析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商业银行盈利性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采用11家上市银行在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前后的最新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

(一)利差缩小,利润空间收窄,竞争加剧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利率管制,央行对市场利率的把控较为严格。这在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对稳定市场,控制风险,避免过度竞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存款资源的争夺和贷款客户的开发催生了差别化定价的内在需求。继全面放开贷款利率浮动限制之后,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的放开将进一步提高对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要求。由于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发展战略、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区别,商业银行存贷产品利率水平的差异性将会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银行业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必然会使得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存贷利差缩小,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润空间收窄,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二)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加大

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环境下,商业银行所执行的利率政策受到央行基准利率的严格限制,波动范围较小,受市场供求影响不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上升,央行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约束力逐渐降低,利率水平更多地体现资金的供求状况,商业银行需要将利率调整常态化,这使得利率波动的幅度加大,频率提高,客户可以利用利率的变动情况选择投融资和还款的时机进行套利,对银行盈利性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利率市场化使得影响利率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利率预测的难度加大,对银行久期管理,缺口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利率市场化使得利差缩小,商业银行不得不设法获取更高的风险溢价,调整以往“舍小取大”的信贷经营策略,为此,必然会寻求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机会,造成贷款业务下沉,由此带来更大的信用风险。

(三)资产负债定价自主性加强

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使得市场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自主性必然提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灵活调整定价,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进而提高盈利水平。贷款方面,必然会根据风险水平、综合收益、业务成本等因素进行差别化定价,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也可以在证券市场行情低迷,IPO增量控制较为严格的,证券市场扩容能力不足时,更好地发挥银行信贷对直接融资的替代作用。对存款而言,长期的利率管制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类产品定价低且缺乏差异性,竞争力较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取消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对于存款定价的思考,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存款类产品。同时推广储蓄替代品,应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冲击。

(四)推动收入结构转变

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于利差收益,导致盈利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更大的利率风险,优化收入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是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的全面取消从客观上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更加积极地思考对策,增加盈利的途径,不断提高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当中的比重。这就要求银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开发中间业务的品种,开展国际合作,扩大经营范围,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维持盈利性的可持续增长。

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部分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表现分析

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一般分为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

(一)净利息收入

本文选取中农工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四家市值排名前列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三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2015-2016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上交所与深交所网站),对比发现,2016年前三季度,国有行在净利息收入方面同比平均下降7.64%,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下降0.65%,而城市商业银行则上升12.63%。存贷业务是各行净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各行净利息增速如图一所示。

1.存贷规模因素比较

2016年前三季度,四大国有行存款规模增速均值为8.39%,贷款增速均值为9.10%;招商银行等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增速均值为5.52%,贷款增速均值为15.04%;北京银行等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同期存款增速均值为27.58%,贷款增速均值为28.87%。可见,自2015年10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城商行存款增速最快,主要得益于政策放宽后利率上浮比率大幅提高,对存款客户的吸引力加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商行在贷款规模扩张方面的表现优于国有银行,这可能与国有行贷款产品门槛与综合业务成本高,风险控制风格较为保守,贷款业务扩张相对乏力有关。虽然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本文选取的11家上市银行当中的大部分在2016年的净利息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贷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速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抵御利差缩小给利息收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时的表现相对较好;其中,存量规模小,处于快速扩张期的三家城商行的净利息收入甚至还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各行存贷规模增速如图二,图三所示。对比图一、图三可发现,各行贷款规模增速与净利息收入增速的散点图连线形态大体一致,贷款规模因素的作用比较明显。

2.利率因素比较

同期报表数据还显示,目标银行(北京银行与南京银行公开报表当中未公布具体的存贷款平均利率数据,因此这一部分数据均值仅包括国有行和股份制银行两个序列)2016年上半年存款平均成本和贷款平均收益均随着央行基准利率的下调而降低,但由于业务品种和期限结构等方面的区别,各行存款平均成本和贷款平均收益的变动幅度不一。国有行贷款平均利率(4.40%)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5.15%),存款平均利率(1.58%)略低于股份制银行(1.67%)。国有行存款平均成本下降幅度(16.01%)小于股份制银行(22.81%),而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幅度(16.60%)则大于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96%),息差收窄幅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四大国有银行在存贷业务定价上的表现劣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贷款平均利率较低外,可能存在短期负债比重较低的问题,活期存款受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冲击而增速较慢,导致在2015-2016年度的利率下行期间,存款类产品的利率敏感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差异性增大,以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例,各银行上浮比例从22.70%-36.82%不等,市场上最高上浮比率达到77%左右。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各自为阵,总体上讲,城商行利率上浮比率最大,国有行最小。根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存款利率均值一直处于上涨状态,其中,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利率在大部分城市要高于国有行。

(二)非利息收入

2016年前三季度,11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占总收入比重普遍呈上升趋势,上涨幅度差异较大:其中,国有行非利息收入增速均值为21.91%,股份制银行均值为24.71%,城商行均值为58.99%;国有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均值为31.46%,股份制银行均值为34.33%,城商行均值为24.07%;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2015年同期平均上升8.5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股份制银行的4.36个百分点和城商行的5.54个百分点。可见,国有银行和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当前收入结构的合理性相对较好,城商行非利息收入增速很快,但总体发展较为滞后,当前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性更高。在业务品种上,佣金与手续费收入是各行发展的重点,以银行卡手续费、代理业务手续费、理财产品手续费、电子银行手续费等的快速增长为代表,除此之外,其他非利息收入中的投资收益、保险业务收入也是非利息收入的增长点。各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幅见图四。

三、启示与对策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效应的逐渐显现,商业银行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一直在积极思考对策,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增加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一)提升利率定价及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高存贷业务盈利水平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差缩小难以避免,但这并不表示商业银行只能被动承受利率市场化实施所带来的冲击。虽然短期内,利差下降会直接影响净利息收入,但风险控制水平较高,业务拓展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在抵抗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方面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一方面,贷款规模的扩张可有效地抵消贷款利率整体下降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以量补价,甚至带来经利息收入的增长;同时,如果能够较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配合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商业银行便有机会通过差别化的贷款定价,提高资产业务收益率,使得部分贷款业务由低风险,规模化向高收益发展转变;另一方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利用缺口管理,期限管理等手段规避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在利率下行区间,保持适当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对利率敏感性负债的负缺口,同时关注活期存款的份额竞争。活期存款向来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争取到更多的活期存款资源,对于提高净利息收入进而改善盈利状况有重要意义。

(二)业务下沉小微,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在信贷业务转型,下沉小微的过程中,银行须解决客户甄别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普遍具有深厚的客户基础,掌握大量的交易数据,如何采集、整合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充分挖掘并提炼出真实有效的客户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客户识别和分级管理体系,是未来提高资产业务收益水平的重要前提。在这一问题上,可考虑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信息分析,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此外,可借助专业机构的征信数据库以及与互联网核心企业的合作获取数据资源,通过供应链金融等模式拓展业务。同时,息差缩小也要求商业银行更加关注资产质量管理,加强对贷款的动态监管,落实问责机制,降低不良贷款率。

(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缓解客户资源流失

为了发掘新的盈利点,增加业务品种,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加大金融创新的投入力度,改变行业内竞争日益加剧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夹击下客户资源不断流失的窘况。目前,各大银行通过电子银行,创新型理财产品,优化结算服务,开发新的服务渠道等手段,力求提升客户的综合体验,以达到维护客户,争夺资源的目的。比如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银行系互联网理财产品,改变了传统银行理财门槛高,流动性差、操作便利程度不高等缺点,其中中信银行推出的“薪金煲”业务,不仅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上可与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抗衡,还实现了自动理财,同时其对接的货币基金“薪金宝”无需主动申请赎回便可以直接取现或刷卡消费,这一创新之举具有突破性,实现了银行理财产品申购、赎回、结算消费之间的无缝连接,带来极佳的客户体验,这样的创新有利于银行募集资金,扩大活期存款规模,对提升盈利性和市场口碑大有裨益。

在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当中,除了所提供的产品本身的差异,商业银行的劣势之一还在于线上服务的便捷程度和普及性不及互联网平台。很多互联网平台类金融服务和产品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主动使用频率极高的平台提供,如社交平台、电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而银行提供线上服务往往依赖网银和手机银行,推广的难度更大。对此,银行需拓展思路,自行开发或借助现有的互联网平台使得自身提供的优质服务和产品能够更容易地被更广泛的人群发现并接受。一方面,开发自有APP,利用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发展移动端渠道;另一方面,积极与网络平台合作,利用其用户优势宣传自身的产品,比如最新上线的微信小程序中就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国银行结售汇等优势业务的接入。

(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

正如第一部分第4点所言,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保持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必须大力提升非利息收入,在佣金与手续费收入及投资业务,汇兑业务等方面有所突破,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品种和质量上下工夫,结合自身的业务优势,体现普惠金融的思路,结合金融创新思维,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中间业务品牌,提高非利息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度。

(五)业务流程再造,降成本提效率

业务流程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业务成本,同时决定着客户体验的质量。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受效率低下的传统业务流程的束缚,不仅影响了盈利水平,更不利于实现良好的客户体验。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业竞争,面对被压缩的利润空间,银行必须开源节流,通过高效合理的流程有效降低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时改善客户体验。因此,业务流程再造是商业银行新的盈利模式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对旧的业务流程体系进行梳理、改造,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化繁为简,变传统模式中的以银行为中心为客户至上,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效率和人性化程度等方面狠下功夫是银行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本文选取的11家商业银行而言,在2015-2016年度的利率下行区间内,非国有行贷款业务扩张速度更快,平均收益率更高,其净利息收入所受的冲击较四大行更小;同时,各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普遍上升,国有行在这一指标上的表现略胜一筹。由此可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四大行在传统业务扩张上面临的难度较大,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在存贷业务发展上速度较快,但在追求规模和收益率的同时,能否落实资产质量管理,仍需要时间来验证;中间业务方面,国有行业务基础扎实,品种较为全面,在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由于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时间尚短,因此在更长的区间内,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时,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表现如何仍待检验。

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从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加快盈利渠道的多元化发展。首先,传统存贷款业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是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银行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思路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抵御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能力;同时,利用金融创新优化产品和业务流程,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忠诚度;除此之外,强调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实现银行收入的可持续、健康化发展。

[1] 陈勇主编,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213-229.

[2] 宋扬,刘亦洋.浅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6(2):120-121.

[3] 牛小强.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6):6-7.

[4] 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5 No.55402:65- 76.

[5] 王浩男.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3月(下):102-103.

[6] 操肯,孙瑞.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和机遇[J].经济期刊,2016年第7期:118-119,121.

猜你喜欢
利息收入存款市场化
追回挪走的存款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及发展建议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生命的存款
国内外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比较分析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