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王文涛
摘要:自闭症作为一种愈发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其康复治疗是一个重点难点。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自闭症儿童常见行为表现,从交往空间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重要作用入手,针对现有自闭症儿童的交往活动空间进行分析,提出适合自闭症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交往空间
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1943年由美国的Kanner专家提出,他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与他人的情感接触严重缺乏;怪异刻板的动作行为、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语言沟通严重不足;高水平的视觉,在空间记忆或机械记忆能力方面常高于普通人。自闭症的发病率约占儿童比例的0.2%—0.5%。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自我刺激过激、自我伤害、刻板等行为是自闭症儿童最常见的行为。
一、自闭症儿童常见行为表现
(一)刻板行为
一般表现为无目的的有节律的动作或行为,这类行为可能引起儿童神经组织的损害。刻板行为包括反复注视或关注一样东西,对一样东西产生一种过渡的依赖情绪;只喜欢一种样式或者颜色的衣服,形成一种固定的生活习性;自己喜欢的东西位置发生改变或者丢失会产生极度不安的情绪。
(二)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产生的原因是自闭症儿童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通常多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是自闭症儿童普遍表现出来的问题。普遍意义上将自闭症自伤行为分为l1 种,分别是:打自己、咬自己、用自己身体撞击地面或物体、把手指伸入除嘴以外的身体开口处、撕扯头发或皮肤、抓自己、拔头发、用物体打自己、戳眼睛、拔下手脚趾指甲、拔牙。其中,打自己和咬自己的发生率最高,这两项发生率分别是93%和80%。
二、交往空间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重要作用
自闭症儿童缺乏有效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儿童社会化形成的途径是交往实践,充分发掘空间中人群的交互性,使自闭症儿童潜藏的心理被发掘出来是公共交往空间存在的理由。
在一个空间里,儿童会因为各自的兴趣爱好自发的聚集在一块,这些活动发生的首要前提是儿童交往空间的营造与提供。在儿童玩耍时,提供的活动点吸引着一部分儿童,另一部分儿童会被这些人的行为所吸引,聚集在这些人身边,新的活动又会在这些人的周围展开。“人往人处走”,孩子们喜欢待在大人的房间,或者是和其他儿童一块玩耍,也不喜欢待在只有玩具的房间。空间交往中的空间形象所具有的直观物态性、思维时空性、全面通感性,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大脑皮质和心理也有较好的治愈与恢复作用。
三、自闭症儿童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一)空间性原则
围合的空间能创造有效的边界,形成领域感和社区感,增加儿童之间的交往。圆形符合儿童心理习惯,具有安全感,领域感最强,易于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看管,也可避免儿童游玩过程中的伤害。对于较小儿童,选择小尺度及变化丰富的空间形式符合其兴趣点,增加其好奇心理,避免形成一种固定的生活习性、游戏习惯。较大的儿童需要更多的群体性交往在其中,需要更宽敞的空间满足其心理习惯。细部设计中,窗台降至400mm到450mm,楼梯扶手设置双层供儿童上楼使用的扶手,高度在500mm到600mm之间。
(二)安全性原则
在安全性方面,墙面1.2米以下的地方铺设软质材料。活动场地位置尽可能选择在远离车流的地方,既避免安全隐患,也可以防止汽车尾气对儿童神经造成伤害。对活动场地进行围合:用植物、桌椅或铺装来限定空间,形成场地的领域感和限定感。但这些限定不要过高,避免遮挡家长视线。游戏设施要足够的牢固,满足儿童的使用要求。在材料选择上应该选择优质、无毒、无害的材料,产生有害气体的材料会对儿童神经造成更加严重的侵害。花卉植物选择方面要选择无毒,低过敏性的植物。
(三)特征性原则
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例如,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对颜色的喜好区别:普通儿童偏爱明亮颜色,其顺序是红、橙、绿、蓝、黄、紫;自闭症儿童则较喜欢绿、蓝这样的冷色,其喜好颜色的顺序是绿、蓝、红、紫、橙、黄。掌握自闭症儿童的颜色喜好,通过空间色彩的运用来刺激儿童的心理,对自闭症儿童达到治疗的效果。听觉方面,自闭症儿童更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在人流量较大、室内比较嘈杂的地方,墙体和屋顶添加吸音材料。
四、自闭症儿童空间交往设计案例典型分析
(一)医疗花园
美国麻省韦尔斯利少年儿童发展中心医疗花园由景观设计师道格拉斯.瑞德设计。景观花园整体采用自然式花园手法,设计师通过自然元素中的植物、石头、流水等去软性的限定空间领域,既提供自闭症儿童活动的场地,也利于儿童与自然产生良性互动。
花园中没有任何人造的游戏设施,意在提供儿童与自然的接触。在花园中,可以充分发挥趣味性原则,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医生也可以通过儿童在花园中的行为,了解病情的治疗情况。在原本场地的基础上,设计师重新规划了地形,丰富性、趣味性的创造了一系列空间。有安全感较强的洞穴似的沟壑,有探索性的峡谷,也有相对私密性较强的孤岛。丰富的场景,鼓励儿童自己去探索自然、发掘自然,激发自闭症儿童自身的潜力。
(二)儿童医院
美国波特兰莱加希·伊曼纽尔儿童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花园设计从空间属性角度入手,在三角形场地上划分出公共活动和私密聚会两种空间属性,花园中央的一棵树在中心,设计出一片用于群体聚会和游戏的场地。道路旁边设计师设计了五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在建筑的场地边缘,种植了较高的绿篱,既组织形成之间的一个视线通廊,也形成了活动场地较为私密的空间。
花园中有许多游戏性质的基础设施和小品,给儿童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激发儿童的探索性。儿童可以通过植物上的标牌来识读植物的拉丁文;给花园中的人工鸟巢中的鸟喂食;小型的喷水装置可以供儿童戏水;植物上的果实可以供儿童品尝等,花园中有大量的趣味性空间形式。
五、结语
自闭症儿童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关心特殊人群是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自闭症儿童的交往空间设计不同于一般空间设计,设计时应更多的考虑他们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行为表现的研究,探索交往空间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和阐述了自闭症儿童交往空间设计的原则,更好的完善目前自闭症儿童交往空间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郭雷祥.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表现及体育游戏干预[J].宜春学院学报,2012(12):139-141.
[2]黄妮娜,刁海涛.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空间设计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1):50-51.
[3]董娟.營造新住区环境中的儿童交往空间[J].华中建筑,2008(07):103-105.
作者简介:于博(1992-),女,汉族,河北张家口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