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十三五”时期的绿色发展

2017-08-29 11:42薄海胡春立
大观 2017年8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十三五

薄海+胡春立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是我们党直面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理论的进一步提升,是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前瞻性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指向。

关键词:“十三五”;绿色发展;五大发展

一、“十三五”为何要提绿色发展理念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我们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世界各国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难题,我们党提出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要长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经济指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国经济经历了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过后,已经具备基本完善的经济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负面问题也逐步暴露:资源枯竭、能源利用率不高、污染排放过多,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此外,环境问题也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也正在酝酿、进行着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大趋势。无论从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都要进行一种由传统、粗放、黑色、不可持续的发展向着生态、集约、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的转型。因此,就经济方面来看,“十三五”这次提出的绿色发展是不可回避的。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之一。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十三五”时期,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受力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益十分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矛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中所遭遇的这些突出问题的深刻认识,特别是为了全面回应人民的诉求和期盼,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我们今后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的方向。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解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问题的一种思想观念的确认,是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法路径的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是我国破解生态环境问题对一种方法论指导。

二、绿色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角色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在五大发展理念中扮演着“理论背景”、“价值取向”、“方法论指导”的重要角色。

首先,在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绿色发展理念扮演着基础的“理论背景”角色。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源于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核心发展理念之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在原有新四化基础上增加“绿色化”的新要求;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原有的“创新、协调、开放”三个发展理念上,加入了“绿色、共享”两个理念,形成了五大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都是以绿色发展作为理论背景来实现的。

其次,绿色发展理念在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就扮演着这种价值取向的角色。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处理好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建立在肯定自然内在价值,在主体地位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之上的一种实践模式。但原有的价值取向下,人与自然严格对立。所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原有价值取向必须打破,重置一种和谐共生的绿色价值预设,把环境与发展统一起来,形成绿色发展的复合概念。坚持绿色发展,需要我们形成绿色价值取向,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再次,从方法论角度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的是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它以理性的方式优化资源利用,引导选择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绿色发展理念以哲学系统观的思想来研究面向中国的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指导,为绿色发展模式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具体实践提供重要的哲學依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其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兼顾人、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处理方法,指明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

三、如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当中,绿色发展理念所扮演的三个重要角色,为我们提供了破解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难题的重要指引。

首先,强化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其次,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建立适应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与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绿色发展的法律保障,用法律制度调整利益格局、规范行为秩序。加强对绿色发展重大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确保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对环境资源、生态建设的司法保护,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建设的犯罪行为。

再次,形成绿色思维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绿色为导向,抓住影响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思考,创新绿色方法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问题,克服先污染后治理、注重末端治理的旧思维、老路子,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守住绿色底线,把绿色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绿色大系统中来把握。

最后,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是绿色发展的核心。一方面,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不断提高经济绿色发展程度。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公众在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绿色消费转变,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十三五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