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 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女性中,是不可多得的。
关键词:薛涛;唐诗;交游;薛涛笺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诗中所赞就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薛涛自幼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一、薛涛其人及“薛涛笺”
薛涛(约768~90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旧说其生年不详,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至九年之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时代远不相及,显误。《蜀笺谱》谓其卒时年七十三,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据《名媛诗归》说:“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杖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涛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及她到十六岁时,诗名已遐迩皆闻,因其有姿色,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迫于生计,遂入乐籍,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
薛涛十四岁,父病故,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十六岁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贞元元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韦皋镇蜀之初(贞元元年),南越献孔雀一只,皋依涛意,于使宅开池设笼以栖之。至大和五年秋,孔雀死。次年夏,涛亦卒。
薛涛自贞元初被罚赴边回,即退隐于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业造纸,涛惜其幅大,不便写己所作小诗,因命匠狭小之,又性喜红色,乃创深红小笺。后世流行之红色小八行纸,薛涛笺也。至于称浣花笺、松花笺、十样蛮笺为涛笺者,实误。浣花殆假借地名;松花恐浣花笔误,况松花嫩绿色;而十样笺出自北宋。时谢景初于浣花溪专造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号谢公笺。
二、薛涛诗作与其书法
(一)薛涛诗作
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有《锦江集》五卷,存诗五百余首,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八十一首,为唐代女诗人之冠。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现存涛诗以赠人之作较多,情调伤感。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薛涛诗》,后人又辑录她与李冶的诗合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薛涛《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千里自今夕”一语,使人联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的名句,从而体会到诗人无限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用的是一种尉勉的语调。“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艺概·诗概》)这首诗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语,使读者感受更加丰富;诗意又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诗人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诗意浑厚而不失清空元气,确为高妙之作。
其另一首《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筹边楼在成都西郊,是大和四年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所建。距杜甫浣花草堂不远,至今还耸立一座薛涛“吟诗楼”,点缀着锦江玉垒的秀丽风光,是薛涛晚年栖息吟咏之地。诗的开首两句写楼。说“平临云鸟”,则楼之高峻可知;说“八窗秋”,则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可见。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著一“壮”字,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作结,这“高”,这“见”,和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而“见边头”,则和次句的“壮压西川”是个鲜明的对照。亦即杜甫所说“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诸将》)之意,也就深情若诉了。再从句法上来看,“诸将”句陡然一转,与上文跳脱开来,而末句又一笔兜了回来,仍然归结到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真是硬语盘空,力透纸背!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在中唐诗中并不多见。
(二)薛涛书法
《宣和书谱》:“薛涛工书法,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四娘家花,托于杜甫而后有传也。其行书《陈思王美女篇》,笔势跌宕秀逸。然涛字真迹今皆佚。
三、薛涛年谱及影响
(一)薛涛年谱
大历五年(770),薛涛生。
大历十二年,续父《井梧吟》。(此诗作于十二年到十三年间)。
贞元元年(785),入乐籍。
贞元四年,与韦晋行《千字文令》。
贞元五年,韦皋罚薛涛赴松州,旋即释回。脱乐籍,退隐浣花溪。作品:《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十离诗》十首。
元和元年,《贼平后上高相公》与高崇文行《一字令》。(公元805年刘辟反,806年高崇文讨平。)
元和三年,武元衡奏薛涛为校书郎。作品:《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
元和四年,稹三月授监罕御史,出使东川。涛识元稹。时稹年三十,涛年四十。
元和五年,创制薛涛笺(一种深红色小笺)。稹二月贬江陵府士曹参军。作品:《赠远二首》
元和十三年——元和十五年,《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
长庆元年(821),稹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旋罢授工部侍郎。《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赠段校书》《寄旧诗与元微之》。元稹作《寄赠薛涛》
长庆四年,白居易作《与薛涛》
大和六年,夏,薛涛卒。作品《赏梨花和李太尉》。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
大和七年,段文昌抵镇,为薛涛撰墓志。
(二)薛涛的文学影响
薛涛井与薛涛酒。
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水味甘冽,异于江泉。”因井傍锦江,源出江泉,又经砂滤过耳。传薛涛造笺系自此井取水。然而明藩确取此井之水造纸,且以上贡。清康熙年间,冀应熊始書薛涛井三字,立石碑于薛涛井傍。嘉庆十九年(公元一八一四年),四川总督常明奉敕建雷祖庙于井左,布政使方积与王启锟等,因建吟诗楼、浣花亭于井右。
居人汲井为酒,名薛涛酒,甚美。今成都望江楼东、锦江之滨,有薛涛坟。晚唐郑谷(字守愚)《蜀中》三首之三云:“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窗下断琴翘凤足,波中濯锦散鸥群。子规夜夜啼巴蜀,不并吴乡楚国闻”,其中“小桃”者,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非桃树开花在季春也。
四、薛元恋与薛涛的爱情观
薛涛的情愫发于元稹而又止于元稹,元和四年,诗人元稹任监察御史,出使地方,闻薛涛芳名,约其见于梓州。元稹仪美而多才,他的诗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体”,“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薛涛一见倾心。然爱情中的薛涛是幸福的,相思中的薛涛是凄苦的。薛元恋注定是一场悲剧,其原因在于:首先,薛涛较之于元稹年长十余岁,二人相识时,元稹风华正茂而薛涛已徐娘半老。“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是她落寞心情的真实写照。其次,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那样的日子肯定非常难过,无以排遣的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再次,元稹用情不专,令薛涛失望。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正流露出薛涛的幽怨与伤感。其中写道:“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薛涛出身卑微,曾出入风尘,是作为官宦之身的元稹所不能相依终生的原因。
唐律认为,“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以配合”(《唐律疏议·户婚下》)。根据唐代律法,“乐属太常”,乐户是属于太常寺的贱民。按照唐律的规定,贱民只能“当色为婚”,不得与良人通婚。薛涛如果要正式婚嫁,无疑会因为自己曾经身为乐籍女子而为人所辖制拿捏。因此,薛涛在与元稹热恋之时,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些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心态。虽然不安,但是薛涛却无可奈何,因而只能发出“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的感叹。 果然,元稹贬官江陵府后移情别恋,纳妾安仙嫔,宠爱刘采春。对于恋人的移情别恋,薛涛是刻骨痛恨的。她恨元稹朝三暮四,愤而作《柳絮咏》,与元稹决裂。而《柳絮咏》表达了薛涛对元稹爱情不坚贞的讽刺和由此给自己造成巨大痛苦的愤慨。 综观薛涛的《春望词》《池上双凫》《鸳鸯草》《柳絮咏》等几首爱情诗可以看出:薛涛追求的是真挚纯粹的爱情,不太注重物质条件,爱情观十分高尚脱俗;在薛涛的爱情观里,男女双方是平等的,是因志同道合、情投意合而结合在一起;薛涛怀抱的是理想主义爱情观,其爱情是有尊严的,容不得一丝杂质,半点瑕疵。
薛元恋失败后,薛涛坦然的接受了这一残酷的事实,且终身未嫁。只是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正如她以蝉自喻:“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刘禹锡在赠她的诗中写道:“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即使到了暮年,她依然得到年轻诗人杜牧的仰慕:“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在杜牧眼中,身披道衣、手执拂尘的她,仍然如此娇美。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薛涛平静地离开了世间,然而千百年来对她的毁誉却从未平息,誉之者论其诗清奇雅正,毁之者惜其名节不彰。她在《酬人雨后玩竹》中曾经写道:“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这正是她一生品格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宋]王溥.唐会要校正[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3][清]曹寅.全唐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4][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2.
[6]张篷舟.薛涛诗笺——薛涛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7]薛涛的诗情人生.中国文学网,2014-07-23.
[8]汪辉秀.小议薛涛的爱情观[J].文史杂志,2013(04).
作者简介:李英凡(1978.12-)女,郑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讲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