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多层次探讨“互联网+”时代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立足于企业发展客观需求,优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利用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手段;注重教师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政、企、校三方合作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职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145-02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行业、领域快速发展,在传统行业基础上,各种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在企业运营管理中,会计岗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互联网+”时代特征、发展趋势等,结合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深化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
就“互联网+”来说,是指优化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科学、合理地改造传统行业,对其进行升级,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行业形态,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会计业务有了新的变化,很多企业纷纷朝着应用管理会计和云会计方面发展,在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高职院校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核心阵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对会计专业教师转型升级、学生实习、创业乃至就业等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即必须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
当下,高职院校没有围绕社会市场动态变化,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当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制订合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无法有效胜任企业会计岗位,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客观要求。由于各方面发展需求,现代化企业要求会计人才必须掌握相关的新技能,比如会计信息化,这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所在,但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安排相关的技能课程,校企合作也没有落到实处。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和企业会计人才需求脱节。
(二)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较少
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浪潮中,高职院校领导者、管理者乃至教师都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特别是会计专业教师。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互联网意识薄弱,不注重“互联网+”信息化技術的优化利用,对相关硬软件的投入也非常少。高职院校中年教师居多,思想观念落后,不具备互联网思维,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将“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很少应用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手段,大都只是应用一些简单的设备与软件,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政府部门与行业企业缺位严重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政府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很少参与其中。就国外来说,会计职业门槛较高,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社会各参与主体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很多发达国家都让相关行业进行科学化指导,政府部门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借助经济补贴等多样化形式,不断鼓励相关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会计专业人才共同培养中,让行业专家到高职院校中授课,安排专业学生到相关岗位实习,有利于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我国而言,在职业技能与职业需求方面,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指导,行业企业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成本,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使得校企合作形式化。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缺位较为严重,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者间没有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市场运行中“互联网+”会计人才缺失严重。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一)立足于企业发展客观需求,优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经济业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行业企业经济业务不断转型,会计核算方法也有了新的变化,增加了做账与跟踪业务环节,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用人单位会计人才需求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发展道路上,会计人员需要优化利用“云技术”,借助网络,进行实时“做账、报账、审账”。就高职院校来说,必须安排专业人员深入企业,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工作,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结合其在会计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目标,利用“互联网+”一系列相关技术,完善已有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已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将“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避免其流于形式,有效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
(二)优化利用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手段
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要意识到优化利用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开设会计信息化一系列课程,注重云会计课程的模拟化训练,及时跟踪会计专业教学全过程、教学成果,注重学生与企业的反馈。在日常管理中,高职院校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网络、微信等平台,加大专业学生日常管理力度,实时跟踪学生一系列学习活动,构建合理化的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实训实习平台等。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各方面影响因素,设置大型的网络终端,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企业可以在保密商业信息基础上,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将自身的财务信息传输到对应的网络中,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在线实时处理企业真账业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这有效解决了传统会计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方面的问题,在校便能处理真业务,有利于他们毕业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顺利就业,充分展现自身价值。
(三)注重教师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领导者要强化自身的互联网意识,多角度积极引导会计专业教师,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具备互联网思维,将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灵活应用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开展多维度教学。教师要全方位分析会计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结合其客观需求,开展一系列教学、创新创业、实训实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高职院校要注重会计专业教师的升级转型,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尤其是中年教师,使其能够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自身多方面技能。同时,组织会计专业教师编写“互联网+”会计人才需求方面的教材,重新设置会计专业课程,增强会计专业教学实效性。
(四)积极探索政、企、校三方合作模式
探索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工合作开展项目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共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重大课题,共建研发机构,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模式。企业和政府应支持合作院校的建设,并对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予以重点支持,支持院校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吸纳高职院校参与本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项目。
總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从不同角度入手优化完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优化利用,注重会计专业教师转型升级,提高其综合素养等。政府部门也必须围绕社会市场需求变化,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得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处于有机的统一网络体系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实习机会,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大批“互联网+”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娟.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
[2]陈磊,范晓东,李银花.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0)
[3]孙玲,赵建梅.“互联网+”时代下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
[4]周雪琴.“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学习,2016(8)
[5]陈一阳.“互联网+”时代有效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措施研究[J].长江丛刊,2016(14)
[6]王露飞,徐敏.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进[J].同行,2016(10)
(责编 苏 洋)